一种用于捕捞鳗形类鱼类的笼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936发布日期:2018-11-09 20:1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捕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捕捞鳗形类鱼类的笼子。



背景技术:

在鳗鲡目鱼类(即鳗形类)捕捞过程中,由于该种鱼类身体似蛇型,游泳方式也是类似蛇类,一般生活在海底底层水域,采用传统的拖网或刺网等方式难以捕捞到该种鱼类。由于鳗形类鱼类身体外部大多有很多粘液,特别光滑,采用手工去捕捉鳗形类鱼体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捕捞鳗形类鱼类的笼子,解决传统的拖网或刺网等方式难以捕捞到鳗形类鱼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捕捞鳗形类鱼类的笼子,包括圆筒形主体、圆梯形容器、盖子和漏斗型笼口,其中所述圆筒形主体上端面半径小于下端面半径,所述圆梯形容器设置在圆筒形主体内部底端、与圆筒形主体连接,所述盖子设置在圆梯形容器上端,且盖子中间设有圆孔,用于方便鱼类进入,所述漏斗型笼口呈倒V型,所述漏斗型笼口设置在圆筒形主体内部上端、与圆筒形主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圆筒形主体上端面半径为8cm、下端面半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圆筒形主体为由塑料或竹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圆梯形容器为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圆梯形容器与圆筒形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盖子中间的圆孔直径为4~5cm。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盖子为由塑料或竹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漏斗型笼口与圆筒形主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漏斗型笼口下端笼口内径为8cm。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漏斗型笼口为由塑料或竹制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劳动力、成本低、易于推广等优点,笼子可以单个或多个放置在海底或海滩边,只需固定好,鳗形类鱼类就会钻入笼子,到达圆梯形容器里,工作人员只需将笼子带回船上或岸上就可以轻松捕捞到鱼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捕捞鳗形类鱼类的笼子,包括圆筒形主体1、圆梯形容器2、盖子3和漏斗型笼口4,其中所述圆筒形主体1上端面半径小于下端面半径,所述圆梯形容器2设置在圆筒形主体1内部底端、与圆筒形主体1连接,所述盖子3设置在圆梯形容器2上端,且盖子3中间设有圆孔,用于方便鱼类进入,所述漏斗型笼口4呈倒V型,所述漏斗型笼口4设置在圆筒形主体1内部上端、与圆筒形主体1连接。

所述圆筒形主体1上端面半径为8cm、下端面半径为12cm,所述圆筒形主体1为由塑料或竹制制成。

所述圆梯形容器2为由塑料制成,所述圆梯形容器2与圆筒形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盖子3中间的圆孔直径为4~5cm,所述盖子3为由塑料或竹制制成。

所述漏斗型笼口4与圆筒形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且漏斗型笼口4下端笼口内径为8cm,所述漏斗型笼口4为由塑料或竹制制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放置在海底或海岸边,固定好位置,待一段时间后可以取回笼子,鳗形类鱼类会进入到圆梯形容器里,该容器会保留少量水体,这样鱼类也不会死亡,因此该实用新型非常适合于鳗形类鱼类的捕捞,简单方便,可多次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