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草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2460发布日期:2018-10-02 17:59阅读:46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业草原毒害草治理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草工具。



背景技术:

伊犁河谷由于超载过牧,导致草原毒害草滋生蔓延,据调查,现有毒害草危害面积1100万亩,占草场面积的1/4,毒害草种类主要在12科104种,其中又以毛茛科乌头属白喉乌头危害面积最大,共约7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 350万亩,主要存在于农牧民的夏草场、冬草场和打草场。

当前主要采用铁锹人工挖除和采用迈士通“25%氯胺吡啶酸”化学除草剂开展人工点喷防除,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和农牧民投工投劳人工挖除白喉乌头近40 余万亩,组织除草剂点喷防除近10万亩。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化学除草剂大面积推广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常规铁锹开展人工挖除存在劳动力大的问题,并且若严格按照白喉乌头挖除技术规程又对草场破坏面积较大,平均每挖除一棵白喉乌头会对草场植被造成近0.04平米的破坏,按照中度危害区域开展挖除,每100平米挖除120棵白喉乌头,就会造成4.8平米的草场植被破坏。

因此,在采用人工挖除白喉乌头等毒害草的基础上,既能最大程度降低对草场植被形成二次破坏,又能恢复草原生产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草工具,减小挖除白喉乌头等毒害草对草场形成的创面面积,减轻对草场植被的破坏,提高生态效益。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草工具,包括切刀和连接杆,其中,所述切刀包括内层切刀和设置于所述内层切刀外侧的外层切刀,所述内层切刀和所述外层切刀均包括底座和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横截面呈弧形的刀片部,所述内层切刀的底座与所述外层切刀的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外层切刀的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切刀的刀片部和所述外层切刀的刀片部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切刀的刀片部和所述外层切刀的刀片部的直径由刀尾至刀头逐渐减小。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切刀的刀片部的刀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切刀、所述外层切刀以及所述连接杆通过轴套连接,其中,所述内层切刀的底座与所述轴套的外圈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层切刀的底座后与所述轴套的内圈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外层切刀的底座的部分与所述外层切刀的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切刀的刀片部的刀片部的外壁上并沿所述内层切刀的刀片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卡凸,当所述外层切刀的刀片部转动至与所述内层切刀的刀片部重叠时,所述弹性卡凸能够卡紧所述外层切刀的刀片部的刀头。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上于靠近所述切刀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杆。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上于远离所述切刀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

作为除草工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为中空型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草工具在挖除白喉乌头等草原毒害草时对草场形成的创面面积相比于采用常规铁锹对草场形成的创面面积有明显降低,大大减轻了因挖除草原毒害草对草场植被的破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并且该除草工具操作便捷,能够保证斩草除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草工具在入土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草工具中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草工具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草工具在除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切刀;2-连接杆;3-轴套;4-脚踏杆;5-手柄;

11-内层切刀;12-外层切刀;

111-底座;112-刀片部;1121-弹性卡凸;1122-支撑凸起;

121-底座;122-刀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草工具,包括切刀1和连接杆2,其中,切刀1包括内层切刀11和设置于内层切刀11外侧的外层切刀12,内层切刀11包括底座111和固定于底座111上且横截面呈弧形的刀片部112,外层切刀12也包括底座121和固定于底座121上且横截面呈弧形的刀片部122,内层切刀11的底座111与外层切刀12的底座121可转动连接,连接杆2与外层切刀12的底座121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杆2能带动外层切刀12相对于内层切刀11转动。

参见图1和图6,切刀入土之前,先将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转动至与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重叠,以便于切刀1入土;然后将重叠的刀片部112 和刀片部122以一定的倾角插入毒害草的根部,将毒害草的根部与周围的土壤分离;然后转动连接杆2,连接杆2带动外层切刀12转动,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从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的一侧转出,转动至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 112的相对一侧停止,外层切刀12在转动过程中对位于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 112的斜上方的土壤进行切割,毒害草根部以及与毒害草粘连的少量土壤能够与周侧的土壤分离;最后沿与连接杆2垂直的方向向外提拉连接杆2,切刀连同已切割下的毒害草被带出,即完成毒害草的挖除。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6,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和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即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从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的一侧转出,并转动至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的相对一侧时,两个刀片部112、122能够围合成一个圆柱形的腔体,切割下的毒害草及少量粘连土壤能够被完全包覆在腔体内,使毒害草及少量粘连土壤与周侧的土壤分离的更加彻底。

更进一步地,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和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的直径由刀尾至刀头逐渐减小。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切刀1在向外拔出时,能够更好的连带毒害草及少量粘连土壤一起拔出,即切刀1在拔出过程中,包覆在切刀1的腔体内的毒害草及少量土壤不易脱落。再进一步地,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的刀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1122,切刀1拔出后,将支撑凸起1122 插入土壤中以固定内层切刀11,然后转动连接杆2,连接杆2带动外层切刀12 转动至与内层切刀11重叠,在此过程中,带出的毒害草及少量土壤从切刀1中掉落,然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毒害草的挖除。

优选地,在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的外壁上并沿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的112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卡凸1121,当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转动至与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重叠时,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的刀头能够被弹性卡凸1121卡紧,以使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和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 能更稳定地插入土壤中。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卡凸1121具有弹性,当外层切刀 12的刀片部122在转动至与内层切刀11的刀片部112重叠的过程中,可借助外力掰动弹性卡凸1121,使弹性卡凸1121卡紧外层切刀12的刀片部122的刀头,另外,弹性卡凸1121不影响外层切刀12相对于内层切刀11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5,内层切刀11、外层切刀12以及连接杆2通过轴套3连接,其中,内层切刀11的底座111上设置有安装孔或安装槽,该安装孔或安装槽的内壁与轴套3的外圈连接,连接杆2的一端穿过外层切刀12的底座121后与轴套3的内圈连接,且连接杆2穿过外层切刀12的底座121的部分与外层切刀12的底座121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杆2能够带动外层切刀12相对于内层切刀11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杆2上于靠近切刀1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杆4,在将切刀1插入土中时,能通过蹬踩脚踏杆4以产生助力,使切刀1能更容易的插入土中。

进一步地,连接杆2上于远离切刀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5,在旋转和提拉连接杆2时,能以手柄5作为助力点,使连接杆2的旋转和提拉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连接杆2为中空型连接杆,能够减轻除草工具整体的重量,使用起来更加轻便。

在挖除白喉乌头等草原毒害草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草工具对草场形成的创面面积相比于采用常规铁锹对草场形成的创面面积有明显降低,大大减轻了因挖除草原毒害草对草场的破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并且该除草工具操作便捷,能够保证斩草除根。

此外,根据草场上白喉乌头等草原毒害草的株丛大小,可以制作不同规格型号的除草工具,既能保证防除效果,又能进一步降低对草场的破坏面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