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蛾卵培养除鳞收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6334发布日期:2018-10-16 17:0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麦蛾卵培养除鳞收集机。



背景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已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除害虫方式,其主要形式是培养天敌昆虫,对农田里的害虫实现有效控制。相比较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既可以避免化学物质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又杜绝了抗药性害虫的产生,防治效果十分理想。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昆虫,对松毛虫、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麦蛾卵是一种普遍用于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可以用于赤眼蜂的大量繁殖。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赤眼蜂培养方面达到了工业化水平,而我国在此方面较国外仍有差距。在麦蛾卵培养收集方面,国内已有类似相关设备,但大多产量小,性能差,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仍需人工操作来完成,且麦蛾产生的大量有毒鳞粉且具有黏性,严重影响培养环境,污染麦蛾卵,降低麦蛾卵纯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麦蛾卵培养除鳞收集机,其具有能够高效、快速、无污染的实现麦蛾卵的培养、除鳞和收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麦蛾卵培养除鳞收集机,包括培养装置、除鳞装置和收集装置,培养装置内部具有多组错位式布置的培养笼,培养笼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同向旋转;鳞粉通过负压抽吸进入除鳞装置,除鳞装置将鳞粉过滤后处理;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培养笼中经除鳞后的虫卵。

进一步的,每组培养笼由相互平行的旋转轴和静托轴支撑,旋转轴安装在培养装置上,一端连接传动机构,以设定的速度缓慢旋转;静托轴固定在培养装置上,配合旋转轴使培养笼平稳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旋转轴端部的传动轮、与传动电机相连的传动轮,各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传动电机为调速电机,固定于培养装置顶部,为培养笼旋转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每个培养笼两端安装凸缘,作业时与安装在旋转轴及静托轴上的导轮凹槽配合。

进一步的,每个培养笼对应四个导轮,其中两个固定在旋转轴上,两个安装在静托轴上,四个导轮支撑培养笼,实现培养笼平稳缓慢旋转。

进一步的,旋转轴上的导轮通过螺钉固定在旋转轴上,随旋转轴旋转;静托轴上的导轮通过轴承安装在静托轴上,由培养笼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旋转。

进一步的,培养装置后侧设有变径式除鳞导流罩,所述除鳞导流罩的前端覆盖全部培养笼,其末端通过连接管与除鳞装置的一端相连,除鳞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笼的周向外侧设有调节毛刷,所述调节毛刷的端部连接调节把手,可改变毛刷角度,实现清鳞粉作业时毛刷与培养笼接触,正常作业时毛刷与培养笼分离,避免长时间接触伤害产卵麦蛾。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毛刷为单排毛刷,且培养笼非作用面无毛刷分布,避免毛刷无效分布,杜绝密集毛刷夹持蛾卵,造成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装置的底部设有对称倾斜的两个底板,两个底板的中间设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上安装有封盖;所述收集装置设于收集口的下部。

进一步的,培养装置前面板、后面板及侧面板沿底板上沿设有进风口,且沿底板上沿均布一排;设备运行时掉落至底板上的麦蛾卵经左右和前后部进风口处的气流吹送至中间收集口处,便于麦蛾卵收集。

进一步的,培养箱前部对应培养笼位置设有三个透视门,可开关透视门对箱体内部进行操作,并可通过门上的透视玻璃观察箱体内部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除鳞导流罩固定于培养装置的背部,通过变径连接管与除鳞装置的导流管相连,除鳞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除鳞装置的内部设有除鳞布袋和脉冲除尘器,引风机提供负压将鳞粉抽离培养装置,由除鳞布袋过滤后经脉冲除尘器振落至除鳞装置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多组培养笼采用错位式分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获得大面积的培养环境,实现大批量培养、收集麦蛾卵;

(2)本实用新型设置培养装置、除鳞装置和收集装置,除鳞装置下端与引风机相连接,由引风机提供负压将有毒鳞粉抽离培养装置,通过除鳞装置实现有毒鳞粉的集中处理;收集装置实现对干净虫卵的收集;设备集成化程度高,高效便捷;

(3)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培养笼配备调节毛刷,调节毛刷端头有调节把手,清洁时旋转调节把手至水平位置并固定,毛刷与培养笼筛网贴合,培养笼旋转与毛刷产生相对运动,实现清洁作用,扫除鳞粉的同时,将黏着在培养笼表面的麦蛾卵扫落;单排毛刷结构在有效清除鳞粉、扫落蛾卵的同时避免蛾卵夹持在毛刷中,造成蛾卵损失;不需清洁时则旋转调节把手至垂直位置固定,毛刷与培养笼相分离,避免长时间接触伤害产卵麦蛾;

(4)本实用新型采用侧吸式除鳞结构,借助箱体背部变径式除鳞导流罩覆盖全部培养笼侧面,增大吸风面积和作用范围,能有效吸出箱体空间内漂浮的鳞粉,配合底部四周单排进风口,产生均匀气流能有效清除散落在底部的鳞粉,同时带动蛾卵沿底板向中心汇集,提升收集效率;

(5)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轴主动旋转、静托轴配合的方式实现培养笼低速转动,简化了传动布局,减少电机负载,提升了传动效率,保证培养笼的稳定运转;

(6)本实用新型采用设有除鳞布袋和脉冲除尘器的除鳞箱,可杜绝有毒鳞粉的泄露,保证所排空气纯净无毒,同时除鳞箱结构提升了鳞粉的储存量,可储存更多鳞粉,降低工人员清洁频率,方便收集清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笼运转结构图;

其中,1-传动电机,2-培养箱,3-收集箱,4-连接管,5-除鳞箱,6-引风机,7-除鳞导流罩,8-培养笼,9-静托轴,10-透视门,11-后面板,12-底板,13-封盖,14-调节把手,15-导轮一,16-传动轮,17-调节毛刷,18-进风口,19-侧面板,20-皮带,21-旋转轴,22-前面板,23-螺钉,24-轴承,25-导轮二,26-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麦蛾卵产量小、纯度低等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麦蛾卵培养除鳞收集机。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麦蛾卵培养除鳞收集机,适用于麦蛾卵等天敌昆虫宿主的培养、收集,包括培养装置、除鳞装置和收集装置,除鳞装置的一端连接引风机6,除鳞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培养装置,收集装置设于培养装置的底部。

所述培养装置为前侧具有透视门10的培养箱2,培养箱2的底部设有支腿,通过支腿使培养箱2底部留出放置收集装置的空间,所述收集装置为收集箱3;所述除鳞装置为脉冲除尘式除鳞箱5。

所述培养箱2的背部具有除鳞导流罩7,除鳞导流罩7的下部与培养箱2的后面板11连接,培养箱2的底部具有两个对称式倾斜的底板12,两侧具有侧面板19,培养箱2左右两侧的侧面板19、前面板22和后面板11沿底板12上边缘设有一排进风口,其余面均做密封处理;设备运行时,掉落至底板12上的麦蛾卵经左右和前后部进风口处的气流吹向中侧收集口处,收集口处有封盖13,收集时可打开,便于麦蛾卵收集。

所述培养箱2的内部设有两组培养笼8,每组培养笼8包括三个;所述培养笼8也可以为两组以上,每组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培养笼8,具体根据产量需求而定。

两组培养笼8采用错位式布置,在有限空间内安置最大型培养笼8,以增加培养面积;位于上侧的一组培养笼8靠近培养箱2前侧安装,位于下侧的一组培养笼8靠近培养箱2后侧安装;或者,位于上侧的一组培养笼8靠近培养箱2后侧安装,位于下侧的一组培养笼8靠近培养箱2前侧安装。

所述培养笼8为周向设置筛网的筒状结构,两端面通过三根连杆构成基本框架,结构坚固且质量较轻;培养笼8内养殖大量麦蛾成虫,麦蛾成虫均匀分布在培养笼8筛网上。

每组培养笼8的底部由相互平行的旋转轴21和静托轴9支撑,所述静托轴9和旋转轴21上分别安装有导轮一15和导轮二25,旋转轴21上的导轮二25通过螺钉23与旋转轴21固定连接,静托轴9上的导轮一15与静托轴9之间安装有轴承24。

每个培养笼8底部对应4个导轮,即静托轴9上的两个导轮一15和旋转轴21上的两个导轮二25。旋转轴21由传动轮16带动实现主动旋转,旋转轴21上固定的导轮二25带动培养笼8旋转,静托轴9上的导轮一15跟随培养笼8旋转,确保培养笼8平稳运转。

所述导轮一15和导轮二25的周向具有凹槽,培养笼8的两端凸缘26卡持在导轮一15和导轮二25的凹槽中;旋转轴21运动时驱动培养笼8朝相反方向旋转,静托轴9上的导轮一15随培养笼8朝相反方向旋转,与旋转轴21同向旋转。

所述导轮一15和导轮二25为尼龙材质,培养笼8两端采用尼龙端面,周向附着橡胶皮带作为凸缘26,可以增大培养笼8与导轮一15和导轮二25接触时的摩擦力,避免培养笼8在导轮一15和导轮二25上打滑。

旋转轴21的两端由轴承座固定在培养箱2上,静托轴9的两端由固定座连接在培养箱2上,旋转轴21的一端固定有传动轮16,培养箱8的顶部一侧安装有传动电机1,传动电机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传动轮16;传动电机1上的传动轮16与旋转轴21上的传动轮16通过皮带20连接。

所述传动电机1为变频调速电机。

除鳞导流罩7固定于培养箱2背部,除鳞导流罩7采用天圆地方结构(即除鳞导流罩7前端为方形开口,末端为圆形管口),其方形范围覆盖所有培养笼,末端管口与通过连接管4与除鳞箱5连接;采用侧吸式除鳞结构,借助箱体背部变径式除鳞导流罩覆盖全部培养笼侧面,增大吸风面积和作用范围,能有效吸出箱体空间内漂浮的鳞粉,配合底部四周单排进风口,产生均匀气流能有效清除散落在底部的鳞粉,同时带动蛾卵延底板向中心汇集,提升收集效率。

除鳞箱5内部设有除鳞布袋和脉冲除尘器,除鳞箱5上端与引风机6相连接,引风机6提供负压将有毒鳞粉抽离培养箱2,由除鳞布袋过滤后经脉冲除尘器振落至除鳞箱5底部,定期开关除鳞箱5底部阀门对有毒鳞粉进行处理。

每个培养笼8的周向外侧设有调节毛刷17,所述调节毛刷17为单排毛刷,培养笼8非作用面无毛刷分布。

调节毛刷17端头安装调节把手14,清洁时旋转调节把手14至水平位置并固定,调节毛刷17与培养笼8筛网贴合,培养笼8旋转与调节毛刷17产生相对运动,实现清洁作用,扫除鳞粉的同时,将黏着在培养笼8表面的麦蛾卵扫落;不需清洁时则旋转调节把手14至垂直位置固定,使调节毛刷17与培养笼8相分离,避免长时间接触伤及培养笼8内部的麦蛾成虫。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

培养笼8内养殖大量麦蛾成虫,均匀分布在培养笼8筛网上,培养笼8通过旋转轴21的带动以及静托轴9的配合实现低速旋转,麦蛾成虫所产的麦蛾卵透过筛网掉落至培养箱2的底板12上,收集时打开收集口处封盖13,将底板12上的麦蛾卵通过收集口扫入收集箱3内,即可获得干净的虫卵。

所有培养笼8背部被除鳞导流罩7覆盖,在培养箱2底部进风口18的配合下,通过引风机6的负压抽吸作用实现箱体内部鳞粉清除;培养笼8外围配有手动调节毛刷17,用于清扫培养笼8表面鳞粉,并扫落黏着在表面的麦蛾卵;除鳞箱5上端与引风机6相连接,引风机6提供负压将有毒鳞粉抽离培养箱2,由除鳞布袋过滤后经脉冲除尘器振落至除鳞箱底部,定期开关除鳞箱5底部阀门对有毒鳞粉进行处理。

本申请可以实现麦蛾卵等天敌昆虫宿主的培养、收集、除鳞工作,促进天敌昆虫产业化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