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及其组成的红枣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4669发布日期:2018-10-26 18:3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枣激振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及其组成的红枣收获机。



背景技术: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大面积红枣收获依靠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即人工采用木棍敲打枣树树冠或主枝,使红枣掉落至地面。此种收获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严重制约着新疆红枣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目前机械振动式林果收获因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大面积作业,是国内外林果类收获机械采用最多的收获方式。经专利文献检索,中国专利ZL CN201520824358.6提供一种机械振动式林果采收机,该机主要由钳式振动头、振动头悬挂叉、主梁架、液压马达、液压泵等组成,整机工作稳定可靠,偏心振动频率高、振幅小,但该机激振力施加在果树树干进行振动,适合于果树高大、树干较粗的林果树作业,对于矮化密植模式下种植的红枣树不适合收获。中国专利ZL CN201620918068.2提供一种林果收获机,该机主要由收集箱、输送通道、振动臂及驱动振动臂等组成,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能一次性完成果实振落和收集。但该机整机结构较小,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整棵树果实收获,作业效率较低,不适合应用于大面积、规模化的林果收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机械振动式红枣收获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获效率高、能有效避免枣树损伤的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及其组成的红枣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包括拨杆、圆盘、立轴、机架、上滑轨、下滑轨、激振器壳体、主轴、同步带轮、偏心质量块、固定板、联轴器、驱动马达,所述拨杆固定安装有所述圆盘,所述圆盘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立轴,所述立轴两端铰接安装有所述机架,所述机架上端安装有所述上滑轨,所述机架下端安装有所述下滑轨,所述机架远离所述立轴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所述激振器壳体,所述激振器壳体安装有所述主轴。

所述上下滑轨安装有所述滚轮,所述机架安装在所述上下滑轨滚轮上,使得所述机架可往复快速滑动于所述上下导轨上所述机架上下端分布有多个铰接孔,所述立轴铰接安装于所述机架时可调节其安装位置。

所述机架与所述激振器壳体为刚性连接。

所述主轴共有三组,采用滚动轴承安装在所述激振器壳体上,其中第一组所述主轴安装在所述激振器壳体中部位置,一端并列安装有两个所述同步带轮,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马达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安装;其余两组所述主轴分别安装有所述质量偏心块和所述同步带轮,对称安装在第一组所述主轴的两端。

所述驱动马达通过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激振器壳体上。

所述立杆上分布安装有多组所述圆盘,所述拨杆均匀分布固定在所述圆盘上,所述拨杆根据所述圆盘安装于所述立轴的位置不同其长度也不同,所述圆盘采用滚动轴承安装在所述立轴上,所述圆盘和拨杆可绕所述立轴自由回转。

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枣收获机,其包括上述的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所述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根据枣树的生长形态特征,枣树树冠边缘可认为是为弧形,因此所述拨杆在所述立轴上不同分布位置其长度不同,分布在立轴两端的拨杆长度相比立轴中间拨杆要长,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在振动过程中拨杆可对枣树两侧树冠进行相同程度的振动,可提高红枣收获机采净率和作业效率;同时,拨杆在与枣树枝接触时可自由回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枣树的损伤。

2、所述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所述机架上下端有多个铰接孔,所述立轴安装于机架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位置,这样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的振幅大小很容易实现调节,结构简单,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1中C向激振器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A-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B-B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拨杆,2、圆盘,3、立轴,4、机架,5、上滑轨,6、下滑轨,7、激振器壳体,8、主轴,9、偏心质量块,10、同步带轮,11、联轴器,12、驱动马达,13、固定板,14、红枣收获机车轮,15、机身,301、销轴,501、滚轮,801、第一组主轴,802、第二、三组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包括拨杆1、圆盘2、立轴3、机架4、上滑轨5、下滑轨6、激振器壳体7、主轴8、同步带轮10、偏心质量块9、固定板13、联轴器11、驱动马达12,所述拨杆1固定安装有所述圆盘2,圆盘2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立轴3,立轴3两端铰接安装有所述机架4,机架4上端安装有所述上滑轨5,机架4下端安装有所述下滑轨6,机架4远离立轴3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所述激振器壳体7,激振器壳体7安装有所述主轴8。

所述拨杆1与枣树树冠接触或深入树冠进行击打枣树,拨杆1均匀分布并用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盘2上,所述立轴3上等间距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安装有圆盘2,这样拨杆1在击打枣树树冠过程中枣枝与拨杆相互作用受到较大弹性力时,拨杆1可绕立轴3自由回转,从而避免了对枣树和拨杆1的损伤;同时,拨杆1与枣树树冠直接接触,所以拨杆1的加工材料较佳选择具有弹性的材料,如橡胶、尼龙等。

根据枣树树冠生长特性,枣树树冠边缘可认为是弧形,所以所述拨杆1的长度依据拨杆1在所述立轴3上的安装位置不同其长度也不同,分布在立轴3上端与下端拨杆1相对于立轴3中间的拨杆1其长度较长,这样拨杆1在击打过程中对整个枣树树冠进行相同程度的击打,提高了装置的作业效率和采净率,同时又减小了对枣树的损伤。

如图3所示,所述激振器壳体7安装有竖直排列的三组所述主轴8,其中第一组主轴801安装在激振器壳体7的中部位置,一端并列安装有两个所述同步带轮10,另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11连接有所述驱动马达12;另外两组主轴802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偏心质量块9和同步带轮10,质量偏心块9和同步带轮10采用键和挡圈定位安装在主轴8上,两组主轴802对称安装于中间主轴801的两端,同步带轮10互相间采用同步带进行传递动力,三组主轴8均采用深沟球轴承安装于激振器壳体7上。

所述激振器壳体7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4,所述驱动马达12采用所述固定板13固定安装在激振器壳体7上。

所述质量偏心块9提供激振力,其工作过程如下:驱动马达12所提供的驱动力依靠所述联轴器11带动所述主轴801转动,安装在主轴801上的两个同步带轮10通过同步带将运动传递至主轴802,从而带动两主轴802上对称布置的两所述质量偏心块9转动,两质量偏心块9转动产生惯性力的合力迫使所述激振器壳体7往复运动,这就是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激振力的来源。

如图1、图4所示,所述机架4的上端与下端加工材料较佳选择为槽钢,在安装有所述立轴3位置处均匀分布多个铰接孔,立轴3的两端形状与槽钢尺寸相配合的长方体,其中间加工有铰接孔,机架4的铰接孔和立轴3的铰接孔通过销轴301连接,立轴3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至不同铰接孔,这样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振幅大小实现了调节。

如图1、图5所示,所述上滑轨5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滚轮501,滚轮501通过销轴301铰接在上滑轨5上,其中上滑轨5和滚轮501的尺寸根据所述机架4上端槽钢尺寸配合确定,机架4的上端与上滑轨5配合安装,在安装配合过程中要保证机架4在上滑轨5的滚轮501上往复快速滑动;所述下滑轨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滑轨5相同。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红枣收获机,其包括上述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及其组成的红枣收获机的作业过程如下: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安装在收获机机身15两侧靠近中间位置,红枣收获机骑跨在收获期枣树上,根据枣树树冠生长大小对所述立轴3在所述机架4的上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使所述拨杆1与枣树树冠接触或深入;启动液压马达,所述偏心质量块9通过绕所述主轴8转动产生激振力,带动所述激振器壳体7产生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拨杆1往复运动对枣树树冠进行击打,枣树红枣受惯性力作用掉落,完成红枣的收获。红枣收获机依靠车轮14边行走边作业,保证了收获机的高效率作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