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喇叭形通道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6224发布日期:2018-10-12 21:3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器,尤其是一种喇叭形通道捕鼠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式捕鼠工具有很多种,如捕鼠夹、粘鼠纸、捕鼠笼,但是往往发生这样的一些情况,捕鼠工具布好后,老鼠再也不经过此处,而且这些捕鼠工具反应不灵敏,老鼠容易逃脱。研究表明,老鼠走路时有喜欢溜墙根的生活习性,可根据这个生活习性设置通道型捕鼠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置在墙根处的喇叭形通道捕鼠器,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喇叭形通道捕鼠器,包括通道、控制装置、传感器、机关门、T型栓、电磁铁,喇叭形通道由等口径的中间部与两端呈喇叭形的喇叭部组成,喇叭部端口的口径大于中间部口径,通道中间部内壁上设有红外传感器;通道上左右两侧安装有滑槽,机关门安装在滑槽内。通道呈中间部小两端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通道更符合老鼠的生活习性,方便老鼠进入。

优选的,滑槽安装在喇叭部与中间部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即机关门安装在喇叭部与中间部的连接处。

优选的,滑槽也可以安装在喇叭形通道端口左右两侧,即机关门安装在喇叭形通道两端端口。

优选的,通道中间部内壁安装至少一组红外传感器。

优选的,两个机关门之间的长度不小于三倍成年老鼠的长度。两个机关门之间的长度要足够,这样传感器检测到老鼠信号时,控制装置有足够时间反应,将机关门落下,不至于老鼠逃脱。

优选的,喇叭形通道的一侧面平直,与墙壁平行,这样便于捕鼠器贴墙根放置,节省空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根据老鼠喜欢溜墙根行走的生活习性,采用喇叭形通道,放置于墙根,本实用新型无需诱饵,简易可行,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道,2-机关门,3-滑槽,4-T型栓,5-电磁铁,6-控制装置,7-墙壁,11-中间部,12-喇叭部,13-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图1中标有前后左右方位,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方位。

一种喇叭形通道捕鼠器,包括通道1、控制装置6、红外传感器13、机关门2、T型栓4、电磁铁5,喇叭形通道1由等口径的中间部11与两端呈喇叭形的喇叭部12组成,喇叭部端口的口径大于中间部口径,通道中间部内壁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3;通道上左右两侧安装有滑槽3,机关门2安装在滑槽内。通道呈中间部小两端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通道更符合老鼠的生活习性,方便老鼠进入。

优选的,滑槽3安装在喇叭部12与中间部11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即机关门安装在喇叭部与中间部的连接处。

优选的,滑槽也可以安装在喇叭形通道端口左右两侧,即机关门安装在喇叭形通道两端端口。

优选的,通道中间部内壁安装至少一组红外传感器13。

优选的,两个机关门2之间的长度不小于三倍成年老鼠的长度。两个机关门之间的长度要足够,这样传感器检测到老鼠信号时,控制装置有足够时间反应,将机关门落下,不至于老鼠逃脱。

优选的,喇叭形通道1的一侧面平直,与墙壁7平行,这样便于捕鼠器贴墙根放置,节省空间。

使用时,无需放置诱饵,根据老鼠溜墙根的生活习性,把捕鼠器放置于老鼠经常经过的墙根,喇叭形通道平直的一侧贴墙根放置,在等待老鼠通过的过程中,T型栓伸出,支撑机关门,使通道两端开口,控制装置不工作。老鼠通过通道时,遮挡了传感器的发射器,控制装置工作,电磁铁拉动T型栓,T型栓缩回,通道两端的机关门在重力作用下迅速落下,从而实现捕鼠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