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452发布日期:2019-05-24 20:44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鱼缸基本是由养鱼缸体和净化缸底构成。传统鱼缸的净化系统出水水质受鱼缸养鱼数量、投放鱼食数量的影响,喂养鱼增多,排泄物增加,已形成的生态系统受到冲击,有害物质未能在净化缸底中去除,回流到鱼缸中,长时间累计危害鱼群的健康。

净化缸底采用粗滤棉、生化棉、陶瓷环、水泵循环系统构成的预过滤、硝化分解、附着硝化细菌、生态循环等功能构成的系统。净化系统的出水水质受鱼缸养鱼数量、投放鱼食数量的影响,喂养鱼增多,排泄物增加,已形成的生态系统受到冲击,有害物质未能在净化缸底中去除,回流到鱼缸中,长时间累计危害鱼群的健康。且生物棉、瓷环、珊瑚石等大表面积材料吸附硝化细菌,没有精密过滤功能,生态系统中菌类等微生物容易由水泵引入养鱼缸体,影响水体水质,危害鱼类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采用过滤棉、生化棉与板式陶瓷膜构成的精细过滤系统完成传统鱼缸净化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包括缸体和底缸,所述缸体设置在底缸上方,缸体与底缸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底缸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棉层、生化棉层和陶瓷膜层,所述过滤棉层与底缸的第一进水口连接,陶瓷膜层与底缸的第一出水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陶瓷膜层采用板式陶瓷膜,包括多片陶瓷膜,各陶瓷膜平行设置,且与水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陶瓷膜为陶瓷超滤膜。

优选地,各所述陶瓷膜之间的间距为1~30mm,各所述陶瓷膜的孔径为0.05~10μm。

优选地,各所述陶瓷膜靠近第一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多通管道与第一出水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缸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缸底的第一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缸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缸底的第一出水口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靠近第一出水口的一端。

本发明采用板式陶瓷滤膜作为MBR(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出水控制核心部件,结合过滤棉、生化棉、循环水泵、管路构成净化系统。净化系统同养鱼的缸体构成整个生态系统。

食物残渣、鱼类排泄物首先经过过滤棉层进行一级过滤,细小的和可溶性营养成分经过生化棉的二级过滤和陶瓷膜表面滋生的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转化为无危害的物质,超滤级别的陶瓷膜经过膜隔离和过滤作用(三级过滤),由循环水泵的抽吸产出处理水,处理水由水泵泵回养鱼的缸体,形成水路循环。

根据鱼缸水体体积,需要达到一定水通量的循环过程,陶瓷膜可以采用多片并列结构,由集水管汇集产水,增大膜的过滤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板式陶瓷膜作为三级过滤机构,可显著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精确控制出水水质,保证出水稳定性。通过该结构过滤后的水可以再引入缸体,实现水的多次循环利用。

2、本实用新型可简化净化系统结构,便于设计更紧凑美观的净化系统。同时使用高精度的板式陶瓷膜可以减少珊瑚石、陶瓷环的用量,或者不使用珊瑚石和陶瓷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膜片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缸体;2、底缸;3、过滤棉层;

4、生化棉层;5、陶瓷膜层;6、循环水泵;

7、第一进水口;8、第一出水口;9、第二进水口;

10、第二出水口;11、第三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缸体1和底缸2,所述缸体1设置在底缸2上方,缸体1与底缸2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底缸2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棉层3、生化棉层4和陶瓷膜层5,所述过滤棉层3与底缸2的第一进水口7连接,陶瓷膜层4与底缸2的第一出水口8连接。

所述陶瓷膜层4采用板式陶瓷膜,包括多片陶瓷膜,各陶瓷膜平行设置,且与水平面平行。

各所述陶瓷膜之间的间距为1~30mm。各所述陶瓷膜的孔径为0.05~10μm。

各所述陶瓷膜靠近第一出水口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出水口11,所述第三出水口11通过多通管道与第一出水口8连接。

所述缸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0,所述第二出水口10与缸底2的第一进水口7管道连接;所述缸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9,所述第二进水口9与缸底2的第一出水口8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进水口9与第一出水口8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水泵6,所述循环水泵6靠近第一出水口8的一端。

本发明采用板式陶瓷膜作为MBR(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出水控制核心部件,结合过滤棉、生化棉、循环水泵、管路构成净化系统。净化系统同养鱼的缸体构成整个生态系统。

食物残渣、鱼类排泄物首先经过过滤棉层进行一级过滤,细小的和可溶性营养成分经过生化棉的二级过滤和陶瓷膜表面的微生物生化作用转化为无危害的物质,超滤级别的陶瓷膜经过膜隔离和过滤作用(三级过滤),由循环水泵的抽吸产出处理水,处理水由水泵泵回养鱼的缸体,形成水路循环。

采用多片0.05~10μm精度的板式陶瓷膜,板式陶瓷膜以过滤面积的平方数计算,单位面积的设计通量为100L/hm2,一个1m3水体的鱼缸,可采用2~10m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板式陶瓷膜作为三级过滤机构,可显著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精确控制出水水质,保证出水稳定性。通过该结构过滤后的水可以再引入缸体,实现水的多次循环利用。

2、本实用新型可简化净化系统结构,便于设计更紧凑美观的净化系统。同时使用高精度的板式陶瓷膜材料可以减少珊瑚石、陶瓷环的用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