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垄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6009发布日期:2018-11-13 19:3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垄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技术,尤其是一种起垄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趋向集约化、规模化、普遍机械化,在平原地区广泛采用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在丘陵、多山地区,受制于地理交通条件,大型农业机械不能应用导致机械化程度低。虽然微耕机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丘陵、多山地区的生产效率,但是微耕机具备的功能单一,不具备起垄、多行开沟、播种的功能,所以在丘陵地区的农民在进行起垄、开沟、播种等农活时还是采用手工劳作方式,劳动效率低、费时费力,加之现阶段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地制约着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当前市面上和实际使用的中小型农用机械类型中有螺旋式起垄机、犁铧式起垄/开沟机、手扶式单行/多行播种机。但这些机械都有其局限性。首先,这些机械仅具有一项功能,要实现多种功能、完成不同农活,就需购置多种类型机械,加大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同时也不便于农事活动的进行。其次,螺旋式起垄机不能满足分行间隔套种的要求,大部分的播种机的播种行距和株距不可调整或调幅有限,不能因地制宜,限制使用者的操作自由。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丘陵、多山地区,并能够与微耕机搭配使用的起垄播种机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开沟、起垄、播种、覆土功能于一体的起垄播种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起垄播种机,包括前架体、犁铧组、后架体、播种斗组、播种轮、平土板、链轮、链条、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前架体成倒T型,其中柱两侧焊接加劲肋与横梁端部相连,中柱前端设与微耕机相连的牵引孔,横梁上设有排孔,犁铧组的犁铧内侧焊接长螺杆作连接杆,犁铧连接杆通过横梁孔和上下螺母与横梁固定连接,后架体呈开口矩形,与前架体通过螺栓连接,播种斗和播种轮设置在后架体中部,播种轮与被动链轮同轴且轴为长螺杆,每个播种轮两侧各设置一个螺母固定播种轮于长螺杆轴上,行走轮与主动调速链轮同轴,行走轮轴与后架体支撑臂套接,平土板上部的套管与行走轮轴套接,主、被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主动调速链轮侧的后架体上设有调速拨叉,播种轮与前面的犁铧位置对应。

所说的平土板为上部焊接有与行走轮轴套接的套环,或平土板上部焊接有螺母与带套环的螺杆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横梁上的排孔间距为40-60mm。

所述的后架体采用矩形钢管制造。

所述的行走轮为爪式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集开沟、起垄、播种、覆土功能于一体,一机多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决了农民费时费力地刨土起垄、锄挖播种、栽种的困难局面,特别适合大型农用机械不能应用而微耕机广泛使用的丘陵地区,也可用于河谷平坝地段。

2、开沟深度和间距、起垄宽度、播种行距、株距均可调,留给使用者很大的自由空间,能满足不同作物和耕作环境的要求。

3、本机可拆卸,便于移动和组装,适应性强,当仅需开沟、起垄时可拆开播种构件,减轻移动重量。

4、本机机架采用矩形钢管制造,重量轻,刚度大,使用寿命长。

5、本机行走轮采用爪式轮而不采用橡胶轮,适于不同土质行走而不打滑。

6、本机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与微耕机搭配使用,不需要独立动力,制造成本低,具有强劲的适应性、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起垄播种机包括前架体1、犁铧组、后架体13、播种斗组、播种轮7、平土板11、链轮、链条、行走轮10,其特征在于:前架体成倒T型,其中柱两侧焊接加劲肋5与横梁端部相连,中柱前端设与微耕机相连的牵引孔,横梁2上设有间距为40-60mm排孔,孔的直径根据连接杆直径而定,一般为30mm,犁铧组的犁铧3内侧焊接长螺杆作连接杆,犁铧连接杆通过横梁孔和上下螺母与横梁固定连接,通过与不同孔连接实现水平间距可调,旋转横梁上下两侧设螺母实现垂直高度可调,后架体13呈开口矩形,与前架体通过螺栓4连接,所述的后架体采用矩形钢管制造。播种斗6和播种轮7设置在后架体中部,播种轮与被动链轮8同轴且轴为长螺杆,每个播种轮两侧各设置一个螺母固定播种轮于长螺杆轴上,行走轮与主动调速链轮9同轴,行走轮轴与后架体支撑臂套接,所述的行走轮为爪式轮。平土板上部的套管与行走轮轴套接,所说的平土板为上部焊接有与行走轮轴套接的套环,或平土板上部焊接有螺母与带套环的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主、被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主动调速链轮侧的后架体上设有调速拨叉12,通过调节被动轮的轮速达到控制播种株距的目的。旋转播种轮两侧设置螺母来调整、固定播种轮水平位置,从而调整播种行距,播种轮与前面的犁铧位置对应。通过调整套接在行走轮轴上的螺杆的长度来调节不同的转动角度,可以控制覆土的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