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6010发布日期:2018-11-13 19:3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钴中间体主要是指硫酸钴,是通过硫酸钴溶液制备而成。硫酸钴溶液内会含有大量锌,需要进行去除。现有的除杂装置主要是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去除。

然而,现有的除杂装置与硫酸钴溶液接触的时间短,无法有效的除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延长硫酸钴溶液在除锌装置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反应时间,提高除锌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硫酸钴溶液的第一腔室,壳体内设置有将第一腔室分隔为三个腔室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置于第二隔板的顶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容置吸附用的树脂的第二腔室,第一隔板设置有若干容置硫酸钴溶液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隔板设置有容置硫酸钴溶液通过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壳体包括上半壳和下半壳,第一隔板设置于下半壳,第一隔板设置有容置树脂进入的第一入口和盖合第一入口的第一盖体。

进一步的,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盖合第一开口的第二盖体,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一入口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第二腔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盖合第一出口的第三盖体,第一出口的底部与第二隔板等高设置。

优选的,若干第一通孔沿第二通孔的中心均布设置。

优选的,第二通孔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一管体设置于第二腔室内。

进一步的,第一管体的端部封闭,第一管体的径向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

优选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为若干个,进料口和出料口沿壳体的径向均布设置。

进一步的,壳体的底部呈球状,壳体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渣口。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内的第一腔室分隔成三个腔室,上层腔室用于使硫酸钴溶液缓冲降速,进而延长第二腔室内锌与树脂的反应时间,高效的吸附锌,下层腔室用于进一步的缓冲降速,避免排出硫酸钴溶液时产生大的负压,避免树脂堵塞或被吸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钴中间体的脱锌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硫酸钴溶液的第一腔室。

从进料口2注入硫酸钴溶液,硫酸钴溶液进入第一腔室,硫酸钴溶液中的锌被过滤去除,去除了锌的硫酸钴溶液经出料口3排出。

由于硫酸钴溶液在进入第一腔室时会朝下冲击过滤材料,同时,硫酸钴溶液在排出时会使第一腔室的底部形成负压,因而,硫酸钴溶液迅速的由进料口2流向出料口3,硫酸钴溶液与过滤材料反应的时间短,硫酸钴溶液中的锌未得到足够的反应时间,容易出现排出的硫酸钴溶液仍含有较多的锌的情况。

为提高除锌效率,降低硫酸钴溶液中的锌的含量,壳体1内设置有将第一腔室分隔为三个腔室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4设置于第二隔板5的顶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形成容置吸附用的树脂的第二腔室,第一隔板4设置有若干容置硫酸钴溶液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隔板5设置有容置硫酸钴溶液通过的第二通孔7。

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将壳体1内的第一腔室分隔成三个腔室,上层腔室用于使硫酸钴溶液缓冲降速,进而延长第二腔室内锌与树脂的反应时间,高效的吸附锌,下层腔室用于进一步的缓冲降速,避免排出硫酸钴溶液时产生大的负压,避免树脂堵塞或被吸出。

第一隔板4设置有若干容置硫酸钴溶液通过的第一通孔,还使得硫酸钴溶液进入第二腔室时被分散成多股细流,充分与树脂反应,避免局部过早饱和而缩短更换树脂的周期。

由于已吸附锌的树脂间的空间更小,有利于过滤其他杂质,为提高树脂的利用效率,可以使壳体1包括上半壳和下半壳,第一隔板4设置于下半壳,第一隔板4设置有容置树脂进入的第一入口6和盖合第一入口6的第一盖体。

也即,从第二腔室的顶部添加树脂,从第二腔室的侧面或底部将树脂排出,逐步更换树脂,降低成本。

为减少保养工作量,可以使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8和盖合第一开口8的第二盖体,第一开口8设置于第一入口6的正上方。

也即,可以通过打开第二盖体后拆装第一盖体,完成添加树脂的工作。

第一盖体优先小于第一开口8,方便保养操作,但并不是必须,可以通过拆装上半壳和下半壳实现。

为方便更换树脂,可以使第二腔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口9和盖合第一出口9的第三盖体,第一出口9的底部与第二隔板5等高设置。

第一出口9和第三盖体使除锌装置的结构紧凑,也有利于实现树脂的先进先出,实现对树脂的充分利用。

常规技术下,硫酸钴溶液会沿最小阻力状态下的路径流向第二通孔7,这就导致由第一通孔流向第二通孔7的硫酸钴溶液存在时间差异,影响除锌效果,为确保硫酸钴溶液与树脂均衡反应,可以使若干第一通孔沿第二通孔7的中心均布设置。

第一通孔沿第二通孔7的中心均布设置还使得硫酸钴溶液流动中发生旋转,有利于硫酸钴溶液与树脂背向第一隔板4的表面接触反应,充分利用树脂。

为避免沉积在第二隔板5的杂质经第二通孔7流出,可以使第二通孔7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通孔7连通,第一管体设置于第二腔室内。

为防止树脂堵塞硫酸钴溶液的流出路径,第一管体的端部封闭,第一管体的径向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一管体的特征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想象得到,不再图示画出。

为进一步分散硫酸钴溶液,减少硫酸钴溶液对树脂的冲刷,可以使进料口2和出料口3为若干个,进料口2和出料口3沿壳体1的径向均布设置。

为进一步减少排出的硫酸钴溶液中的细微杂质,可以使壳体1的底部呈球状,壳体1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渣口。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体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