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茉莉高效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1302发布日期:2018-11-23 18:19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野茉莉高效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野茉莉高效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野茉莉,乔木,高达4~8米,产于自秦岭和黄河以南、东起山东、西至云南、南达台湾、广东,可作庭院、公园、广场、小区绿化。野茉莉的繁殖主要以播种繁育为主,扦插、嫁接成活率低。野茉莉种子形态特征:果实卵形,长8-14mm,直径8-10mm,顶端具短尖头,外面密被灰色星状绒毛,有不规则的深皱纹,野茉莉播种前,需进行浸种,打破种子休眠后条播,每667m2播种量是10~15kg。

市面上没有一种专门针对野茉莉的播种装置,目前野茉莉播种多为人工播种,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野茉莉高效播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播种速度慢,播种时不能同时施肥,喷灌不均匀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底部的四个导向轮,前端安装有掘土机构,中部固定有播种机构,后端安装有施肥盒和喷灌机构,中部靠下安装有混合机构,主传动轮与所述掘土机构、变速机构连接,所述掘土机构包括连接在主传动轮链条上设的掘土叶片,所述主传动轮的输出轴与所述混合机构的安装有混合叶片的转动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主传动轮另一侧输出轴与子传动轮连接,所述子传动轮通过皮带与播种机构的传动轮组连接,所述传动轮组包括一个主从动轮和两个子从动轮,两个子从动轮通过运输种子的运输链条连接,所述主从动轮与所述播种机构的位于前端的子从传动轮轴连接,所述主从动轮通过皮带与所述子传动轮连接,所述运输链条上固定紧密排列的若干与野茉莉种子形状适配的链碗,所述运输链条上方设容纳种子的储存盒,所述储存盒顶部设种子入口,所述储存盒底部设与所述底部倾斜连接的导管,所述导管可容纳野茉莉种子单排通过,所述导管延伸端向所述链碗方向靠近,所述导管延伸端底面与所述链碗上表面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空隙不小于野茉莉种子落入链碗中后露出的高度,所述运输链条后端设接收种子的指引管,所述指引管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指引管的底端朝向地面,所述施肥盒顶部设肥料入口,底部设肥料出口,所述肥料出口设有施肥管,所述施肥管与所述混合机构的施肥入口连接,所述混合机构在所述施肥入口前端设有所述掘土机构挖掘上来的土壤的入土口,所述混合机构后部下端设出土口,所述指引管的底端位于所述出土口的前端,所述喷灌机构与自来水管连接。

导管与野茉莉种子粒径适配,只能容纳单粒野茉莉种子单排通过,有效控制种子的使用量;导管向链碗方向延伸,将种子精准引入到链碗中,实现精准播种;导管延伸端底面与链碗上表面之间具有空隙,前一粒种子落入链碗后,随着输送链条一起运动,后一粒种子不会掉落,而是精准落入链碗中,提高野茉莉播种效率,节省人力。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导管内壁为光滑面。

野茉莉种子表面具有深皱纹,导管内壁设为光滑面,利于种子滑动。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指引管上开口横截面积大于下开口横截面积。

指引管上开口接收从链碗掉落下来的种子,增加指引管上开口面积,避免种子掉落到别处。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储存盒底部为倾斜设置,所述导管位于所述储存盒底部较低的一侧。

储存盒底部呈倾斜状,便于种子顺利落下。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喷灌机构的输水管延伸至机架底部,输水管的排水端连接有压力补偿头。

压力补偿头保证喷灌均匀。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储存盒内壁粘有软性缓冲层。

软性缓冲层可以保护野茉莉种子,降低野茉莉种子与储存盒内部的摩擦。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掘土叶片前端呈尖锐状。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链碗两侧设保护翼。

提高种子落入链碗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推动播种装置,变速机构带动主传动轮转动,主传动轮的转动带动掘土机构的掘土叶片进行逆时针旋转运动,掘土机构开始运行,掘起苗床的土壤,挖掘出放置野茉莉种子的种子沟,掘起的土壤通过入土口进入混合机构,施肥盒中的肥料通过施肥管进入混合机构,主传动轮转动带动混合机构的转动轴转动,混合叶片将肥料与土壤进行混合;主传动轮的转动带动次传动轮转动,次传动轮转动从而依次带动主从动轮、两个次动轮转动,两个次动轮带动运输链条进行逆时针转动,储存盒中的野茉莉种子经过导管精准落入运输链条上的链碗中,随着运输链条的持续转动,链碗中的种子通过指引管落到地面,混合机构混合后的土壤落下,覆盖在种子上方,完成播种。根据需要开启灌溉机构,及时进行播种后的喷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野茉莉高效播种装置集合条播、掘土、施肥、喷灌作用于一体,操作便捷,使用方面;导管与野茉莉种子粒径适配,只能容纳单粒野茉莉种子单排通过,有效控制种子的使用量;导管向链碗方向延伸,将种子精准引入到链碗中,实现精准播种;导管延伸端底面与链碗上表面之间具有空隙,前一粒种子落入链碗后,随着输送链条一起运动,后一粒种子不会掉落,而是精准落入链碗中。储存盒内壁粘有软性缓冲层,保护野茉莉种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储存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轮组与主传动轮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掘土机构与混合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1-机架;11-导向轮;12-主传动轮;13-子传动轮;2-掘土机构;21-掘土叶片;3-播种机构;31-主从动轮;32-子从动轮;33-运输链条;34-链碗;35-储存盒;36-种子入口;37-种子出口;38-导管;39-软性缓冲层;4-施肥盒;41-肥料入口;42-肥料出口;43-施肥管;5-喷灌机构;51-输水管;52-压力补偿头;6-混合机构;61-混合叶片;62-转动轴;63-施肥入口;65-入土口;66-出土口;7-指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野茉莉高效播种装置包括机架1,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底部的四个导向轮11,前端安装有掘土机构2,中部固定有播种机构3,后端安装有施肥盒4和喷灌机构5,中部靠下安装有混合机构6,主传动轮12与掘土机构2、变速机构连接,掘土机构2包括连接在主传动轮12链条上设的掘土叶片21,掘土叶片21前端呈尖锐状;喷灌机构5的输水管51延伸至机架1底部,输水管51的排水端连接有压力补偿头52。

参阅图1,图2和图3,主传动轮12的输出轴与混合机构6的安装有混合叶片61的转动轴62通过轴承连接,主传动轮12另一侧输出轴与子传动轮13连接,子传动轮13通过皮带与播种机构3的传动轮组连接,传动轮组包括一个主从动轮31和两个子从动轮32,两个子从动轮32通过运输种子的运输链条33连接,主从动轮31与播种机构3的位于前端的子从传动轮轴连接,主从动轮31通过皮带与子传动轮13连接,运输链条33上固定紧密排列的若干与野茉莉种子形状适配的链碗34,运输链条33上方设容纳种子的储存盒35,储存盒35顶部设种子入口36,储存盒35内壁粘有软性缓冲层39,储存盒35底部设种子出口37,种子出口37连接有导管38,储存盒35底部为倾斜设置,导管38位于储存盒35底部较低的一侧。

参阅图2,导管38可容纳野茉莉种子单排通过,导管38延伸端向链碗34方向靠近,导管38延伸端底面与链碗34上表面之间具有空隙,空隙不小于野茉莉种子落入链碗34中后露出的高度,运输链条33后端设接收种子的指引管7,指引管7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指引管7内壁为光滑面,指引管7的底端朝向地面。为了更好地接到落下的野茉莉种子,指引管7上开口横截面积大于下开口横截面积。

参阅图1,图2和图5,施肥盒4顶部设肥料入口41,底部设肥料出口42,肥料出口42设有施肥管43,施肥管43与混合机构6的施肥入口63连接,混合机构6在施肥入口63前端设有掘土机构2挖掘上来的土壤的入土口65,混合机构6后部下端设出土口66,指引管7的底端位于出土口66的前端,喷灌机构5与自来水管连接。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