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537发布日期:2018-11-02 20:36阅读:2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景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景观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园林景观水体作为城市用水资源的一部分也日渐受到更大的关注。园林水循环系统对园林植被进行灌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要使得植被得到均匀的灌溉需要设置众多的管道以及喷头;安装繁琐、维护成本高;且为了所有喷头都能够有足够的水压,水泵所产生的能耗较高。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大雨天的时候,雨水无法快速从植被种植去排除,造成积水影响行人安全。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园林景观水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水循环系统,设有第二灌溉通道不仅起到渗透灌溉作用节约水资源和成本,还起到导流作用,在大雨天中能够使雨水快速的从所述植被种植区流到所述中央水池中,避免所述植被种植区积水严重,影响行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景观水循环系统,包括中央水池和植被种植区,所述植被种植区呈环形并包围所述中央水池设置,所述植被种植区朝向所述中央水池具有平滑向下的坡度,所述植被种植区设有环形且向下倾斜的第一灌溉通道,所述第一灌溉通道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植被种植区的最高处,所述第一灌溉通道周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二灌溉通道,所述第二灌溉溉通道沿所述植被种植区的高处向低处设置,所述第一灌溉通道和所述第二灌溉通道的侧壁均设有多个渗透孔,所述第二灌溉通道的底部设有鹅卵石,所述中央水池设有连接至所述第一灌溉通道的最高点处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二灌溉通道的低端与所述中央水池连接。设有第二灌溉通道不仅起到灌溉作用,还起到导流作用,在大雨天中能够使雨水快速的从所述植被种植区流到所述中央水池中,避免所述植被种植区积水严重,影响行人。

优选的,所述中央水池的外侧设有环形的缓冲水池,所述缓冲水池和所述中央水池的相连处设有环形的第一滤网。所述缓冲水池收集所述植被种植区灌溉的多余的水或者从上流下的雨水,会带来植物叶片以及泥土,首先会在所述缓冲水池内简单沉积,另外,所述第一滤网也可以阻止比较轻的叶片进入到所述中央水池内,避免堵塞所述引水管,而影响灌溉。

优选的,所述缓冲水池的底壁具有坡度,所述缓冲水池的底壁的高端端部与所述中央水池相连,所述第二灌溉通道与所述缓冲水池的底壁的低端相连通。这样设置,水在向中央水池流动的过程中,所述缓冲水池的底部向上倾斜会减慢泥土运行的速度,使得泥土更多的沉积在所述缓冲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缓冲水池的底壁的低端端部设有环形的第二滤网。在水进入到所述缓冲水池内之前,先对水进行一步去除叶片以及泥土,减轻第一滤网的负担。

优选的,所述中央水池设有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的端部与所述缓冲水池的底壁的高端端部连接,所述第三滤网下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第三滤网的支架,所述第三滤网将所述中央水池从上到下分为第一水区和第二水区,所述引水管的一端位于第二水区内。所述第三滤网进一步过滤来自缓冲水池内的水,同时对风飘到水面的叶片等轻质漂浮物进行简单过滤,避免堵塞引水管而影响灌溉。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区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区内的水位,当第一水区的水还有时,检测到水位低于设定水位,则说明第三滤网被堵塞,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植被种植区包括位于上层的泥土层和位于下层的碎石层。泥土层可用于植被种植,碎石层中具有间隙,可作为雨水以及灌溉用水的过滤,使得回流至中央水池中的水更清澈,泥沙含量大大降低。

优选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灌溉通道在所述植被种植区的中部通过第三灌溉通道连通,所述第三灌溉通道的中部沿所述植被种植区的高端向低端设有第四灌溉通道,所述第三灌溉通道和所述第四灌溉通道均设有所述渗透孔,所述第四灌溉通道的低端与所述中央水池连接,所述第四灌溉通道的个数是所述第二灌溉通道的一半且沿所述植被种植区的低端周向等距设置。由于所述植被种植区从高端向低端分布的过程中,其径向截面的圆周越来越小。不需要那么密的第二灌溉通道进行灌溉,将并列形成第四灌溉通道,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同时减短灌溉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第二灌溉通道不仅起到渗透灌溉作用节约水资源和成本,还起到导流作用,在大雨天中能够使雨水快速的从所述植被种植区流到所述中央水池中,避免所述植被种植区积水严重,影响行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1、中央水池;2、植被种植区;3、第一灌溉通道;4、第二灌溉通道;5、引水管;6、缓冲水池;7、第一滤网;8、第二滤网;9、第三滤网;10、第一水区;11、第二水区;12、第三灌溉通道,13、第四灌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园林景观水循环系统,包括中央水池1和植被种植区2,植被种植区2呈环形并包围中央水池1设置,植被种植区2朝向中央水池1具有平滑向下的坡度,植被种植区2的最高处设有环形且向下倾斜的第一灌溉通道3,第一灌溉通道3的最高点位于植被种植区2的最高处,也就是植被种植区2周向设有弧形的第一灌溉通道3,第一灌溉通道3的中心点位于植被种植区2的最高处,第一灌溉通道3的两端沿植被种植区2的高处向低处延伸且连通,第一灌溉通道3周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二灌溉通道4,第二灌溉溉通道沿植被种植区2的高处向低处设置,第一灌溉通道3和第二灌溉通道4的侧壁均设有多个渗透孔,第二灌溉通道4的底部设有鹅卵石,中央水池1设有连接至第一灌溉通道3的最高点处的引水管5,引水管5上设置有水泵,第二灌溉通道4的低端与中央水池1连接。设有第二灌溉通道4不仅起到灌溉作用,还起到导流作用,在大雨天中能够使雨水快速的从植被种植区2流到中央水池1中,避免植被种植区2积水严重,影响行人。其中,植被种植区2包括位于上层的泥土层和位于下层的碎石层。泥土层可用于植被种植,碎石层中具有间隙,可作为雨水以及灌溉用水的过滤,使得回流至中央水池1中的水更清澈,泥沙含量大大降低。

具体的,中央水池1的外侧设有环形的缓冲水池6,缓冲水池6和中央水池1的相连处设有环形的第一滤网7。缓冲水池6收集植被种植区2灌溉的多余的水或者从上流下的雨水,会带来植物叶片以及泥土,首先会在缓冲水池6内简单沉积,另外,第一滤网7也可以阻止比较轻的叶片进入到中央水池1内,避免堵塞引水管5,而影响灌溉。其中,缓冲水池6的底部具有坡度,缓冲水池6的底壁的高端端部与中央水池1相连,第二灌溉通道4与缓冲水池6的底壁的低端相连通。这样设置,水在向中央水池1流动的过程中,缓冲水池6的底部向上倾斜会减慢泥土运行的速度,使得泥土更多的沉积在缓冲水池6内。缓冲水池6的低端设有环形的第二滤网8。在水进入到缓冲水池6内之前,先对水进行一步去除叶片以及泥土,减轻第一滤网7的负担。

为了进一步保持引水管5内的水质清洁度,中央水池1设有第三滤网9,第三滤网9的端部与缓冲水池6的底壁的高端端部连接,第三滤网9下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第三滤网9的支架,第三滤网9将中央水池1从上到下分为第一水区10和第二水区11,引水管5的一端位于第二水区11内。第三滤网9进一步过滤来自缓冲水池6内的水,同时对风飘到水面的叶片等轻质漂浮物进行简单过滤,避免堵塞引水管5而影响灌溉。为了避免第三滤网9堵塞,造成第二水区11水不足,影响灌溉,第二水区1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水区11内的水位,当第一水区10的水还有时,检测到水位低于设定水位,则说明第三滤网9被堵塞,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由于植被种植区2从高端向低端分布的过程中,其径向截面的圆周越来越小。不需要那么密的第二灌溉通道4进行灌溉,将并列形成第四灌溉通道13,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同时减短灌溉时间。具体方式是:每相邻的两个第二灌溉通道4在植被种植区2的中部通过第三灌溉通道12连通,第三灌溉通道12的中部沿植被种植区2的高端向低端设有第四灌溉通道13,第三灌溉通道12和第四灌溉通道13均设有渗透孔,第四灌溉通道13的低端与中央水池1连接,第四灌溉通道13的个数是第二灌溉通道4的一半且沿植被种植区2的低端周向等距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