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蟑螂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329发布日期:2019-01-13 16:1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蟑螂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虫害逮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蟑螂诱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螳螂是一种有害的昆虫,在田间会咬食农作物的叶片,影响其进行光合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的成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发展,其次在公园或者其他自然观光地带,螳螂会对树木造成损坏,影响景致的美感,因此螳螂逮捕器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捕虫设备,它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螳螂进行逮捕,进而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现阶段的螳螂逮捕设备在使用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有一定的逮捕作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现阶段的螳螂诱捕设备较为缺少,一般体型较大,不便于使用,应用领域受限;

2.螳螂收集箱和设备没有分开安装,后期处理螳螂时较为不便;

3.设备对螳螂进行逮捕时效率较低,螳螂容易爬出;

4.使用时不能清楚的观看设备内部的作业情况,不能及时查知诱饵以及螳螂的分布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蟑螂诱捕器,解决了现阶段的螳螂诱捕设备在使用时效率低,不方便使用以及使用时不能观察内部作业情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安装有透明上盖,所述上壳体的末端延伸设置有两个卡环,所述下壳体固定在上壳体的下端,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气味散发孔,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安装有一个单向门,同时下壳体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卡环和限位板之间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一端卡接有一个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间位置分布有通孔,同时收集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箱筒入口,所述箱筒入口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位点。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透明上盖的底端设置有卡扣,所述透明上盖和上壳体之间分别通过卡扣以及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斜面爬坡,所述斜面爬坡的末端连接有一个单向门。

优选的,所述单向门与箱筒入口之间分别通过门扣以及卡位点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单向门的外壁上通过固定柱安装有薄膜片。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蟑螂诱捕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壳体、下壳体、卡环、单向门、盖板以及收集箱,本装置的壳体结构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使用时可以将诱饵经单向门放入装置内部,螳螂进入装置内部时会经过箱筒入口进入到收集箱的内部,由此实现对螳螂的逮捕,本装置设置小巧、外观新颖,使用时能够应用于多个空间领域,不仅可以放在野外使用,也可以在家中使用,对于一些空间相对狭小的地方尤其方便,解决了现阶段螳螂诱捕器体积大,应用场所受限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壳体、卡环、下壳体、限位板以及收集箱,使用时装置通过内部设置的卡环以及限位板对收集箱进行固定,当收集箱内部螳螂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单独取下来,收集箱的侧壁上卡接有盖板,盖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可以用来透气和进水,整个收集箱取下来放入水中,能够淹死螳螂,并且通过一端设置的盖板对其清理,本装置将收集箱单独设置,方便后续对螳螂的处理,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单向门、以及设置在单向门内部的门扣、薄膜片和固定柱,使用时单向门可以通过门扣固定在装置的各个入口,并且薄膜片为倾斜设置,当螳螂进入之后难以逃脱,对螳螂有较好的限制作用,防止其逃离,因此本装置的效率高,一旦螳螂进入装置内部时不会轻易逃离,保证了螳螂逮捕的成功率,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明上盖以及收集箱,使用时能够通过透明上盖清晰的观察螳螂的活动,分布情况以及诱饵的使用情况,同时收集箱为透明设置,使用时可以观察到收集箱内部螳螂的逮捕量,当螳螂积累一定量时方便对其进行处理,因此本装置使用时较为方便,能够清晰的观察设备内部的作业情况,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1上壳体、2透明上盖、3卡环、4气味散发孔、5下壳体、6单向门、7盖板、8通孔、9收集箱、10卡扣、11卡槽、12门扣、13斜面爬坡、14限位板、15薄膜片、16固定柱、17卡位点、18箱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5,上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透明上盖2,透明上盖2的设置方便观察装置内部的作业情况,诱饵使用量以及螳螂的分布情况,上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卡槽11,透明上盖2的底端设置有卡扣10,使用时透明上盖2和上壳体1之间分别通过卡扣10以及卡槽11连接,同时上壳体1的末端延伸设置有两个卡环3,并且下壳体5固定在上壳体1的下端,下壳体5的一端设置有气味散发孔4,下壳体5的一侧安装有单向门6,同时下壳体5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两个限位板14,使用时卡环3和限位板14之间安装有收集箱9,收集箱9设置为透明色,方便观察螳螂的存储量,使用时收集箱9用来对螳螂进行收集,并且收集箱9的一端卡接有一个盖板7,盖板7的中间位置分布有通孔8,同时收集箱9的外壁上设置有箱筒入口18,箱筒入口18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位点17,并且下壳体5的顶端设置有斜面爬坡13,斜面爬坡13的末端连接有一个单向门6,单向门6与箱筒入口18之间分别通过门扣12以及卡位点17相互卡接,且单向门6的外壁上通过固定柱16安装有薄膜片15,使用时防止螳螂逃离。

在使用时,螳螂会经气味散发孔4闻到诱饵的味道,并且可以通过侧壁上设置的单向门6进入装置的内部,单向门6的设置能够防止螳螂逃离,进入到装置内部的螳螂会顺着斜面爬坡13走进箱筒18入口,设置在箱筒入口18的另一个单向门6可以防止进入到收集箱9内部的螳螂逃离,能够成功的对其起到限制作用,当透明收集箱9的内部堆积一定量的螳螂时,可以将收集箱9取下,对逮捕的螳螂做进一步的消灭处理。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壳体1、透明上盖2、卡环3、气味散发孔4、下壳体5、单向门6、盖板7、通孔8、收集箱9、斜面爬坡13以及限位板14,解决了现阶段的螳螂诱捕设备在使用时效率低,不方便使用以及使用时不能观察内部作业情况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