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视角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309发布日期:2019-01-13 16:1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视角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可多角度清晰观察浮漂动作的多视角异体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钓鱼的过程中,当鱼咬住鱼饵或钓钩后,鱼运动时,会通过鱼线牵动浮在水面的漂尾产生适当的下沉或上浮动作,钓鱼者就是通过浮漂漂尾的此下沉或上浮动作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钩,漂尾是钓鱼者的第二只眼,因此,能否清楚的观察到浮漂的下沉或上浮动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能清楚观察浮漂动作,普通浮标都是在漂尾(浮于水中时处于上面的一截)交替涂有不同颜色的漂目,通过浮于水面上的漂尾部分的颜色改变来判断浮漂下沉或上浮动作。此种浮漂漂尾采用圆柱状材料制成,且漂尾较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钓鱼者须集中目光与注意力才能看清漂尾动作,且此种浮漂的漂尾在晴朗的天气会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因为水面的反光或风吹等因素影响导致钓鱼者根本看不清甚至看不到浮漂,严重影响钓鱼者观察浮漂动作,精确了解鱼的咬饵情况并及时收杆上鱼,导致钓鱼者的渔获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多角度清晰观察浮漂动作的多视角异体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视角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顶端部一体成型有一段异形体,所述的异形体由圆锥体及棱柱体交替分布构成,所述异形体的顶端为圆锥体。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锥体及棱柱体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多个。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圆锥体为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所述棱柱体为正棱柱或上端大、下端小的锥体结构。

有益效果:漂尾端部采用圆锥体及棱柱体交替分布而成,一是增加了浮漂入水及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平衡性,减小了浮漂入水的声响,二是能多角度观察浮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加醒目,适合钓鱼者能多视觉观察浮漂的动静,不存在视觉盲区,能让钓鱼者更精准的掌握鱼的咬饵情况,提升浮漂在钓鱼过程中鱼咬鱼钩时的灵敏度,提高钓鱼渔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1-漂尾,2-漂身,3-漂脚,4-圆锥体,5-棱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2所示,一种多视角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1、漂身2、漂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顶端部一体成型有一段异形体,所述的异形体由圆锥体4及棱柱体5交替分布构成,异形体的顶端为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与棱柱体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多个。

在具体生产制作时,所述圆锥体采用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所述棱柱体为正棱柱(如附图所示的正四棱柱,或者正三棱柱、正五棱柱等等),或者为上端大、下端小的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与棱柱体之间的连接为直接对接或采用漂尾的杆体进行连接

漂尾端部采用圆锥体及棱柱体交替分布而成,一是增加了浮漂入水及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平衡性,减小了浮漂入水的声响,二是能多角度观察浮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加醒目,适合钓鱼者能多视觉观察浮漂的动静,不存在视觉盲区,能让钓鱼者更精准的掌握鱼的咬饵情况,提升浮漂在钓鱼过程中鱼咬鱼钩时的灵敏度,提高钓鱼渔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