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227发布日期:2019-02-15 19:4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喂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态饲喂与湿料饲喂在动物饲养过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大多数饲喂方式为人工将发酵湿料与固态饲料混合后远距离输送到饲喂槽中,且饲喂过程中需人工观察是否需要饲喂,然后开启饲喂装置。目前的饲喂过程自动化差,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供一种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

一种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包括以下装置:

发酵装置,用于发酵产生发酵液;

饲喂装置,与所述发酵装置连接,用于饲喂所述发酵液;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动物进食需求控制发酵装置和/或饲喂装置的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装置包括进液单元、出液单元以及发酵单元,所述进液单元、出液单元均与发酵单元连接,所述出液单元的另一端与饲喂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单元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一进液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液管连接于发酵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液电磁阀设置于第一进液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单元包括第一出液管、第一出液电磁阀以及增压元件,所述第一出液管一端连接于发酵单元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饲喂装置,所述增压元件和第一出液电磁阀从发酵单元到饲喂装置方向上依次设置于第一出液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单元包括发酵桶、第一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搅拌器、发酵盖,所述发酵桶底部设置两个开口,分别连接于进液单元和出液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发酵桶的侧壁上,所述发酵盖固定于发酵桶的顶部,所述发酵盖上设置可开闭的投料口,所述第一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发酵盖的中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饲喂装置包括混合单元、出料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和出料单元均固定于支撑单元上,且所述混合单元与所述发酵单元、出料单元均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出液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包括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液电磁阀、混合箱、泵送元件、第二出液管、第二加热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进液电磁阀设置在第二进液管上,所述混合箱顶壁上开设三个连接管道的开口,分别与发酵装置的出液单元、第二进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混合箱的顶壁上,所述第二加热器固定于混合箱的侧壁上,所述泵送元件固定于混合箱的底壁上,所述泵送元件的泵出口与第二出液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出料单元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单元还包括第二出液管,所述出料单元包括料斗、第二搅拌器、饲喂槽以及液位传感器,所述料斗为两端均为开口的锥型结构,所述顶端为大口,底端为小口,所述饲喂槽位于料斗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搅拌器至少部分位于料斗内,所述液位传感器至少部分位于饲喂槽内,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口对应于饲喂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搅拌电机、固定于搅拌电机上的搅拌轴、固定于搅拌轴底端的以搅拌轴为圆心的圆盘,以及打散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案:

所述圆盘为网状结构,或所述圆盘包括圆形杆和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固定于圆形杆上;

所述打散组件包括破拱元件,所述破拱元件包括至少两根开口朝下的U形钢丝,所述破拱元件的开口端固定于圆盘上,另一端固定于搅拌轴上;

所述打散组件包括破碎元件,所述破碎元件包括固定于圆盘上的刀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底板和位于料斗四周的固定于底板上的支架,所述底板用于承重所述饲喂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立柱、侧栏和横梁,所述立柱固定于底板上,所述侧栏和横梁均固定在立柱上,所述侧栏围设至少部分料斗,所述混合单元固定于所述立柱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绕液位传感器顶部的金属环,所述侧栏包括至少两层横板,所述液位传感器穿设并固定在侧栏的下层横板,所述金属环固定在与下层横板相邻的另一横板的下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出料控制单元,所述出料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液位传感器相连,出料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器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饲喂槽中液面之上以及液位传感器被动物拱而与金属环触碰,则控制装置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装置内设置第一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饲喂装置包括将发酵液与水进行混合的混合系统,所述混合系统内设置第二加热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发酵温度控制单元和混合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发酵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发酵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器连接,所述混合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混合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加热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装置内设置第一进液电磁阀、第一出液电磁阀、增压元件,所述饲喂装置包括将发酵液与水进行混合的混合系统,所述混合系统内设置第二进液电磁阀和泵送元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出液控制单元,所述出液控制单元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电磁阀、第一出液电磁阀、增压元件、第二进液电磁阀和泵送元件连接。

上述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动物进食需求控制发酵装置和/或饲喂装置的运行,避免了人工时刻观察动物是否需要喂食,解决发酵液到饲喂槽自动输送问题;实现发酵装置与饲喂装置集成自动控制,节约总体设备成本,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中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中的饲喂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中的混合单元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中的出料单元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中的支撑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用于动物的喂食,该实施例中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以喂食仔猪为例进行相应介绍。全自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包括以下装置:发酵装置100,通过投入相应配比的发酵原料进行发酵,产生发酵液;饲喂装置200,与所述发酵装置100连接,将所述发酵液和/或其它饲料饲喂给仔猪;控制装置300,根据仔猪进食需求控制发酵装置100和/或饲喂装置200的运行;控制装置300可通过控制程序的运行来控制发酵装置100或饲喂装置200,所述发酵装置100或饲喂装置200单独运行、发酵装置100和饲喂装置200同时运行等情况均由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酵装置100包括进液单元、出液单元以及发酵单元,所述进液单元、出液单元均与发酵单元连接。所述进液单元包括第一进液管111和第一进液电磁阀112,所述第一进液管111连接于发酵单元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液电磁阀112设置于第一进液管111上。第一进液电磁阀112打开状态下,水可以从第一进液管111进入发酵单元。所述出液单元包括第一出液管121、增压元件122以及第一出液电磁阀123,所述第一出液管121一端连接于发酵单元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饲喂装置,所述增压元件122和第一出液电磁阀123从发酵单元到饲喂装置方向上依次设置于第一出液管121上,即发酵液从发酵单元流出时,首先经过增压元件122,之后经过第一出液电磁阀123。所述增压元件122用于对第一出液管121中的发酵液增压,使得发酵单元中即使存在较少的发酵液也可以流向饲喂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单元包括发酵桶131、第一加热器132、第一温度传感器133、第一搅拌器134、发酵盖135。所述发酵桶131底部设置两个开口,用于分别设置第一进液管111和第一出液管121。发酵桶131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开孔,所述第一加热器13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3分别固定于发酵桶131的侧壁的两个开孔内,且第一加热器13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3与开孔接触处密封,防止漏液或者漏气。第一加热器13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3的一端位于发酵桶131内,另一端位于发酵桶131外,且与控制装置300连接。发酵桶131内配有第一加热器132,能自动将液体加温,使仔猪在秋冬季能食用适温湿料,减少冷水对仔猪肠道造成应激。所述发酵盖135固定于发酵桶131的顶部,发酵盖135与发酵桶131的侧壁接触处密封设置。所述发酵盖135上设置可开闭的投料口136,用户可通过投料口136往发酵桶131里投放发酵原料。所述第一搅拌器134设置于所述发酵盖135的中心,包括位于发酵桶131外部的电机、位于发酵桶131内部的搅拌棒、以及连接电机和搅拌棒的转轴,且转轴穿设发酵盖135。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饲喂装置200包括混合单元210、出料单元220和支撑单元230。所述混合单元210与所述发酵单元、出料单元220均连通,所述混合单元210用于将从发酵装置100流出的发酵液与水按照需要进行配比混合。所述出料单元220将从混合单元210流出的混合液与仔猪食用的固态或粉状的饲料置于仔猪的食槽中。所述混合单元210和出料单元220均固定于支撑单元230上。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单元210包括第二进液管211、第二进液电磁阀212、混合箱213、泵送元件214、第二出液管215、第二加热器216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217。所述第二进液管211为进水管,第二进液电磁阀212设置在第二进液管211上,需对发酵液进行配比时,第二进液电磁阀212打开,水从第二进液管211进入混合箱213。混合单元210配比完成的混合液通过第二出液管215流入出料单元220,所述第二出液管215一端连接混合箱213,另一端连接出料单元220。所述混合箱213顶壁上开设三个连接管道的开口,分别与第一出液管121、第二进液管211以及第二出液管215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混合箱213的顶壁上,一端位于混合箱213内,另一端位于混合箱213外,且与控制装置300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216固定于混合箱213的侧壁上,一端位于混合箱213内,另一端位于混合箱213外,由控制装置300控制其启动或停止。混合箱213内配有第二加热器216,能自动将液体加温,使仔猪在秋冬季能食用适温湿料,减少冷水对仔猪肠道造成应激。所述泵送元件214固定于混合箱213的底壁上,所述泵送元件214的液体入口水平设置,位于混合液213的底部,便于液体的吸入,所述泵送元件214的泵出口与第二出液管215连接,以便将混合液通过第二出液管215送入出料单元220中。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单元220包括料斗221、第二搅拌器222、饲喂槽223以及液位传感器224。所述料斗221为两端均为开口的锥型结构,所述顶端为大口,底端为小口,用户通过大口往料斗221中添加固态或粉状的饲料,可人工添加或机械添加,饲料通过小口出料。所述饲喂槽223位于料斗221的正下方,与料斗221的小口对应设置,且第二出液管215的出口对应于饲喂槽223,使得饲喂槽223可以接收混合液和固态或粉状的饲料。所述第二搅拌器222至少部分位于料斗221内,所述液位传感器224至少部分位于饲喂槽223内。该饲喂装置直接通过饲喂槽223饲喂,避免了堵塞饮水鸭嘴的问题。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器222包括搅拌电机2221、固定于搅拌电机上的搅拌轴2222、固定于搅拌轴2222底端的以搅拌轴2222为圆心的圆盘2223以及打散组件。所述电机2221固定于支撑单元230上,位于料斗221上方。所述搅拌轴2222穿过料斗221,且搅拌轴2222的底部与料斗221的小口平齐。所述圆盘2223位于料斗221的小口处,为网状结构;或者,所述圆盘包括圆形杆和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固定于圆形杆上,横杆的中部固定于搅拌轴2222的底端,且随着搅拌轴2222旋转。所述打散组件包括破拱元件2224和/或破碎元件2225。所述破拱元件2224包括至少两根钢丝,所述钢丝弯曲为U形,开口朝下,钢丝的开口端固定于圆盘上,钢丝的另一端固定于搅拌轴2222上。搅拌轴2222旋转,带动钢丝旋转,搅拌固体或粉末状饲料,防止饲料板结或者不下沉。所述破碎元件2225固定于搅拌轴2222的端部,位于料斗的小口处。所述破碎元件包括刀片,所述刀片固定于圆盘2223上,随着搅拌轴2222的旋转,刀片绕圆盘2223的圆心做圆周运动,打散饲料。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230包括底板231和位于料斗四周的固定于底板231上的支架232。所述底板231用于承重所述饲喂槽223。所述支架232包括立柱2321、侧栏2322和横梁2323。所述立柱2321固定于底板231上,所述侧栏2322和横梁2323均固定在立柱231上。所述侧栏2322内部为锥型结构,围设至少部分料斗221,侧栏2322的底部与料斗221的小口平齐,顶部低于料斗221的大口。所述混合单元210固定于所述立柱2321的外侧。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栏2322包括至少两层横板,所述液位传感器224穿设并固定在侧栏2322的下层横板。侧栏2322的与下层横板相邻的横板的下表面上设置金属环225,所述金属环225环绕液位传感器224的顶部。仔猪拱饲喂装置的任何一个位置时,均会导致饲喂装置产生些许晃动,使得液位传感器224晃动,与环绕液位传感器224的金属环225连通,控制装置接收到信号。当饲喂槽223中的混合液低于液位传感器224的底部,且仔猪拱饲喂装置导致液位传感器224与金属环225连通时,则控制装置控制投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如液位传感器224与金属环225连通,但饲喂槽223中的混合液的液面高于液位传感器224的底部,或者饲喂槽223中的混合液低于液位传感器224的底部,但液位传感器224没有与金属环225连通,控制装置均不会启动投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300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出料控制单元以及出液控制单元。

所述出料控制单元控制混合单元210和出料单元220出料。出料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液位传感器224相连,出料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器222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224位于饲喂槽223中液面之上以及液位传感器224被动物拱而与金属环225触碰,则控制装置启动,控制第二搅拌器222工作,使得饲料进入饲喂槽223。

所述发酵装置内设置第一加热器132、第一温度传感器133,所述混合系统内设置第二加热器21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17。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发酵温度控制单元和混合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发酵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33连接,所述发酵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器132连接。发酵温度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133的信号,控制第一加热器132继续加热或者停止工作。所述混合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温度传感器217连接,所述混合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加热器216连接。混合温度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温度传感器217的信号,控制第二加热器216继续加热或者停止工作。

所述出液控制单元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电磁阀112、第一出液电磁阀123、增压元件122、第二进液电磁阀212和泵送元件214连接。控制装置接收到饲喂槽223中的混合液低于液位传感器224的底部的信号,以及液位传感器224与金属环225连通的信号,则发送给出液控制单元,出液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电磁阀、增压元件122或者泵送元件214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