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带水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3716发布日期:2018-12-14 21:4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水植物带水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水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水植物带水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s)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因为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针对富营养化的湖泊、湿地,可采用每年有计划地收割沉水植物的方式转移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积极作用。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叶多为狭长或丝状,能吸收水中部分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质浑浊会影响其光合作用。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

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几乎所有的相关报道都认为,沉水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更多的生活栖息和隐蔽场所,又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净化水质,扩大水生动物的有效生存空间,同时,沉水植物的幼嫩部分又可供水生动物摄食,从而改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尤其是提高水的能见度和景观营造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一、非常规做法

1.1叉子种植法

一般用一头带叉的竹竿或木杆作工具,作业时,作业人员乘船用叉叉住植株的茎部,叉入水中。此法适宜于丛生的沉水植物,如黑藻、穗花狐尾藻、蓖齿眼子菜、水盾草等,或单生的多株种植,如将苦草、竹叶眼子菜等5至6株捆绑后种植。适用范围:软底泥在10厘米以上,水深0.5至2.0米甚至更深的水系(水深0.5米以内,施工人员可直接种植。超过0.5米,手已不够长,才需要借助工具)。

1.2折叠抛掷法:

直接抛掷法:如金鱼藻、菹草等可直接抛入水中,适用于静水体,不适宜于流动水体。若干天后,这些植物自然会慢慢沉入水底,生根萌发新芽。包裹无纺布,用无纺布包裹种植土和植株根部,抛掷入水中,植株起初借助包裹内的种植土生长。适用于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发育的水系,单生沉水植物以及因苗源紧张采用扦插法种植的沉水植物,如黑藻、伊乐藻、竹叶眼子菜等,对水深没有要求。

其它方法:

容器育苗种植法:种植区水的透明度不够或种植后要立即有效果的,可将沉水植物先栽种在营养钵中,培养高状的植株后种植。菹草、黑藻以芽苞越冬,可在每年3至4月捞取芽苞,撒播在种植水域。其他还有悬袋种植法、沉袋种植法等。

二、种植床

种植床(或种植网床)。现有的种植床(或种植网床)技术是在水中放置种植床,在种植床上种植沉水植物,通过沉水植物的根、茎、叶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这种技术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比较明显。虽然目前已有的种植床(或种植网床)技术考虑了水体透明度、泥沙型或者硬质底质等,并且部分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种植床(种植网床)在水体下的位置,但这些技术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不能适应短时间内水位剧变的水体,即使理论上能够调节种植床(或种植网床)在水下的位置,但由于需要人工手动调节和人为地监控水位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使得这些装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相邻沉水植物之间的行距和株距、提高成活率的沉水植物带水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沉水植物带水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水种植装置采用分瓣式结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种植单体,所述种植单体包括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一侧面沿上基板长度方向设有数个半圆形种植筒,所述半圆形种植筒的下端设有半圆锥状导引筒;所述上基板的两端对称设有起吊架和拼装定位孔,所述起吊架上设有起吊孔;在上述上基板的两端还设有导向套,在种植单体的内侧面还设有定位销和定位孔;两个种植单体拼装在一起,通过U型卡插装在两个种植单体的拼装定位孔;所述U型卡下端通过绳状部件连接有限位构件,所述绳状部件的长度是U型卡高度的两倍以上,所述限位构件的外径大于拼装定位孔的内径,上述的导向套内安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起吊架的起吊孔为向下倾斜的斜孔,相对的两个起吊架的起吊孔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起吊架的起吊孔内活动安装起吊环。

所述半圆锥状导引筒和/或半圆形种植筒上设有泄水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透明度低、水位较深、水位变化大、适用于不同底质的河床,尤其解决了硬质底质等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水体环境中进行沉水植物的种植和生态修复的难题。整个装置组装简单,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的。另外,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的种植的规范性,保证相邻沉水植物之间的行距和株距,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种植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种植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种植单体拼装后挂装起吊组件状态图;

图5是实施例1的U型卡脱离上基板时状态图;

图6是实施例1主钩与吊装架上的吊装孔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两个种植单体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单体;1-1、上基板;1-2、半圆形种植筒;1-3、半圆锥状导引筒;1-4、起吊架;1-5、拼装定位孔;1-6、导向套;1-7、定位销;1-8、定位孔;1-9、泄水孔;2、U型卡;3、弹簧;4、起吊环;5、起吊组件;5-1、主起吊绳;5-2、主钩;5-3、副起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沉水植物带水种植装置,带水种植装置采用分瓣式结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种植单体1,所述种植单体包括上基板1-1,所述上基板的一侧面沿上基板长度方向设有数个半圆形种植筒1-2,所述半圆形种植筒的下端设有半圆锥状导引筒1-3;所述上基板的两端对称设有起吊架1-4和拼装定位孔1-5,所述起吊架上设有起吊孔1-40,起吊架的高度应大于主起吊钩的高度,保证主起吊钩从起吊孔脱离时上基准板不发生阻挡,实现顺利脱钩;在上述上基板的两端还设有导向套1-6,在种植单体的内侧面还设有定位销1-7和定位孔1-8;两个种植单体拼装在一起,通过U型卡2插装在两个种植单体的拼装定位孔内,实现两个种植单体的固定连接;所述U型卡2下端通过绳状部件2-1连接有限位构件2-2,所述绳状部件的长度是U型卡高度的两倍以上;所述限位构件的外径大于拼装定位孔的内径,上述的导向套1-6内安装有弹簧3,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簧的选用根据实际两个种植单体的重量进行选用,保证在压缩后,能够将两个种植单体打开。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吊架的起吊孔1-40为向下倾斜的斜孔,相对的两个起吊架的起吊孔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请参阅图5至图7,首先将两个种植单体拼接在一起,然后利用U型卡固定,此时弹簧被压缩,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然后在两个种植单体围合的空腔内放置沉水植物,然后利用专用起吊组件进行起吊,所述的起吊组件包括主起吊绳5-1、主钩5-2、副起吊绳5-3,其中副起吊绳的下端连接U型卡,主钩、副起吊绳同时连接主起吊绳;利用起吊设备起吊并移送至种植区域,然后逐渐释放主起吊绳,本装置逐渐下行,当下行至河床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河床撑开一个种植坑,此时不要急于放松主起吊绳,以免脱离起吊架,防止本装置的倾倒,同时利用在河床上形成种植凹坑,在3~5分钟后放松主起吊绳,主起吊绳在主钩重力的作用下从倾斜的起吊孔内自行脱离起吊架,当主钩起吊架脱离后,向上收紧主起吊绳,在主起吊绳的上升过程中主起吊组件和副起吊绳上行;随着副起吊绳上行逐渐将U型卡从拼装定位孔内拔出,当U型卡拔出后在弹簧的作用下降两个种植单体打开,此时继续收紧主起吊绳,在U型卡下端的限位构件的作用下逐渐将两个种植单体提升,沉水植物将沿着内壁下滑至种植凹坑内,完成沉水植物的种植,然后将两个种植单体提升至地面进行下一次种植操作。

实施例2,请参阅图8,所述起吊架的起吊孔1-40沿上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起吊架内活动安装起吊环4;为了减轻下行的阻力,在所述半圆锥状导引筒和/或半圆形种植筒上设有泄水孔1-9。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相同,施工种植方法也与实施例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透明度低、水位较深、水位变化大、适用于不同底质的河床,尤其解决了硬质底质等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水体环境中进行沉水植物的种植和生态修复的难题。整个装置组装简单,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的。另外,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的种植的规范性,保证相邻沉水植物之间的行距和株距,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种植效率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