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渠道生物繁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316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渠道生物繁衍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渠道生物繁衍池。



背景技术:

传统灌溉渠道普遍采用“三面光”衬砌技术,或者采用混凝土现浇,呈规则的矩形结构,但往往只考虑到节水、输水效率而忽略了生态功能。

渠道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渠道四周光滑,若青蛙、蛇等动物掉入渠道,则基本无法重回田面,并且灌溉渠道渠底齐平、水深基本一致、流速较快、不易生长水生植物,而且渠道没有储水结构,水生动植物难以在渠道中生存,不灌水时渠道内是干的,生态性较差,最终青蛙、蛇等动物会被饿死或渴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渠道生物繁衍池,能够提高动植物生存率以提高渠道的生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渠道生物繁衍池,包括渠道本体,所述渠道本体的底端沿渠道本体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用于生物繁衍的蓄水槽,所述渠道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动物爬出渠道本体的斜坡通道。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蓄水槽来实现渠道本体内的蓄水,当青蛙、蛇等动物掉落渠道本体时,能够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死去,并且蓄水槽内能够储存水,长时间以后,蓄水槽内会存在一定的水生动植物,能够给青蛙、蛇等动物提供食物,使得动物能够存活较长时间,使得动物有足够时间爬出渠道或等到渠道内通水,提高动植物生存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渠道内的生态性;

并且此渠道生物繁衍池配合有斜坡通道,能够方便动物爬出蓄水槽,以此来提高动物的生存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渠道本体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斜坡通道,并且斜坡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如此设置,通过斜坡通道在渠道本体两侧壁上均设置,一方面使得动物在就近原则下,能够使得动物较快爬到渠道本体上,能够较快爬出渠道本体内;另外一方面,由于渠道本体延伸较长,动物会掉落到渠道本体内,一部分原因是想越过渠道本体进入到另一侧去,能够方便动物跨越渠道本体。

并且在渠道本体内具有水流时,通过设置两侧的斜坡通道倾斜方向相反,当动物无论是随着水流方向飘动还是逆流游动,都能够使得动物较容易爬上斜坡通道上,提高动物的生存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斜坡通道位于渠道本体内壁内并位于蓄水槽的范围内,所述渠道本体上开设有与斜坡通道倾斜方向相配合的斜槽。

如此设置,通过斜坡通道设置在渠道本体内,能够避免斜坡通道对渠道本体流水面积的占用,因为当斜坡通道位于渠道本体内时,会增加渠道堵塞的几率,虽然斜坡通道设置在渠道本体侧壁内时,会使得动物不容易爬到斜坡通道上,但是设置斜坡通道位于蓄水槽内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蓄水槽内的水体植物来方便放缓水流,使得动物较容易的爬上斜坡通道,避免动物在渠道本体内受困而死亡。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渠道本体侧壁上于斜坡通道底端设置有便于动物爬上斜坡通道的缓流槽。

如此设置,当水流较湍急时,动物不容易爬上斜坡通道,由于动物在越深的水位高度上游动越不容易跟着水流一起运动,通过设置缓流槽,能够增加动物上爬的活动空间,并且缓流槽内的水流要较平缓,动物先进入到缓流槽的范围内,再往上爬到斜坡通道上,以此提高在湍急水流中爬上斜坡通道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缓流槽向下延伸,并缓流槽底端与蓄水槽相通。

如此设置,由于动物在越深的水位高度上游动越不容易跟着水流一起运动,通过缓流槽向下延伸并与蓄水槽相通,增加缓流槽的水位深度,配合上蓄水槽内的水体植物的缓流作用,使得动物能够较容易的游到缓流槽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斜坡通道往下延伸到缓流槽内并与蓄水槽底端相抵。

如此设置,通过斜坡通道延伸到缓流槽内,动物能够在进入到缓流槽内以后,直接在斜坡通道上往上爬动即可,使得动物在缓流槽内能够找到受力点,动物在爬到缓流槽内以后,可以在斜坡通道上休息以后再往上爬动,以此提高动物在湍急水流中的存活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斜坡通道沿其倾斜设置有若干用于便于攀爬受力的受力槽。

如此设置,由于虽然设置了斜坡通道,降低了攀爬难度,但是动物需要在斜坡通道上一次性爬到顶端,通过设置受力槽,使得动物能够在攀爬过程中休息,并且受力槽同时能够提供动物攀爬受力,降低攀爬难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渠道本体底端设置有用于增加渠道本体底端厚道的加厚层。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加厚层来满足渠道本体底端的厚度需求,以此来保证渠道本体整体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蓄水槽来起到蓄水的作用,以此来培养渠道本体的水生动植物,提高渠道本体的生态性。

当动物掉落在渠道内或需要跨越渠道本体时,跨越通过攀爬斜坡通道来实现,以此降低动物受困在渠道本体内,避免动物在渠道本体内死亡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图1中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渠道本体;2、蓄水槽;3、斜坡通道;4、斜槽;5、缓流槽;6、受力槽;7、加厚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渠道生物繁衍池,参照图1所示,包括渠道本体1,渠道本体1包括两个对称的侧壁和一个底层,渠道本体1底层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增加渠道本体1底端厚道的加厚层7(见图2)。

其中,渠道本体1的底层上沿渠道本体1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用于生物繁衍的蓄水槽2,蓄水槽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渠道本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并且长度为2m,并且往下延伸的高度设置为20cm,宽度与渠道本体1两侧壁的距离相同。

蓄水槽2的设置,可以涵养水生动植物,提高渠道本体1内的生态性,并且当青蛙、蛇等动物掉落在渠道本体1内时,能够存活较长的时间,以此来提高动物在渠道本体1内的存活率。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蓄水槽2设置在渠道本体1的底层上,但是蓄水槽2范围内底层的厚度与没有设置蓄水槽2的厚度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渠道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动物爬出渠道本体1的斜坡通道3,斜坡通道3沿其倾斜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便于动物攀爬受力的受力槽6,受力槽6设置成直角,使得斜坡通道3呈阶梯型,并且斜坡通道3位于蓄水槽2范围内,斜坡通道3的倾斜方向与渠道本体1长度延伸方向相平行,渠道本体1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斜坡通道3并且倾斜方向相反,两个斜坡通道3较高端位于蓄水槽2端角的正上方。

通过设置两个倾斜方向相反的斜坡通道3,能够在动物掉落渠道本体1内时,便于爬出渠道本体1,因为设置蓄水槽2,只是能够保证动物存活较长时间,并没有解决动物爬出渠道本体1存活的问题;并且在动物需跨越渠道本体1时,可以通过两个斜坡通道3来实现,能够起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强渠道本体1生态功能的作用。

其中,参照图2所示,渠道本体1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斜坡通道3倾斜方向相配合的斜槽4,即斜坡通道3位于两个侧壁内,斜槽4往上贯通渠道本体1的侧壁,并且斜坡通道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便于动物爬上斜坡通道3的缓流槽5,缓流槽5往上贯穿斜坡通道3的侧壁并与斜槽4相通,缓流槽5往下延伸并与蓄水槽2的底端相平,此时斜坡通道3往下延伸到缓流槽5内并与蓄水槽2底端相抵,即斜坡通道3往下延伸以后占用了部分缓流槽5内的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