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礁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5448发布日期:2018-12-14 21:5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礁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生态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礁体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礁体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渔业管理工具,它在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度末和本世纪初,国际上先后两次掀起了人工礁体建设和研究的高潮,国内从辽宁鸭绿江到广西钦州沿海的各省市也相继开展了人工礁体的投放、建设,并由此增加了渔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效。然而,大多数人工礁体往往只注重恢复某一种种群生物数量,忽略了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原理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的整体考量,投放礁体普遍缺乏涵盖多种功能生物(如贝、藻、参等 )的耦合设计。上述问题导致许多礁区恢复的种群资源出现大幅波动与结构衰退,不仅没有起到恢复资源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新的海洋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人工鱼礁产业发展从经济型向生态型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忽略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不足,提供一种充分考虑贝、藻、参间的优良组合,对海洋环境无损害的人工礁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工礁体装置,包括浮力装置及通过连接绳索悬挂在浮力装置下方的藻礁支撑体,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浮力装置包括气囊袋及中央套筒,中央套筒贯穿气囊袋的中部,中央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袋外侧;所述中央套筒的顶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储绳箱,储绳箱内放置有吊绳及位于吊绳上方的浮子,所述吊绳的一端固定在浮子上,另一端固定在储绳箱底部 ;

所述藻礁支撑体包括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内均匀纵横分布有空心筒,纵横方向上的空心筒通过高强度绳彼此固定连接并结成不同平面的网帘,且空心筒通过网帘与长方体框架连接固定;所述底部的横向空心筒内壁上设有若干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的凸起,位于中上部的横向空心筒的内部填充有废弃贝壳,中上部的网帘上可用于辅助海藻附着,纵向空心筒也可用于移植海藻,底部网帘上设置多个形状不规则的绳结,以配合底部的横向空心筒来模拟礁体形状,使海参等底栖动物更好在底部网帘和横向空心筒内栖息;

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的四角处设有用于与浮力装置连接固定的立柱,长方体框架的边部设有嵌槽,嵌槽上均匀设置有垂直通透的漏沙孔。

优选的,所述空心筒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网帘至少有3个。

优选的,所述底部的横向空心筒内还设有用于检测藻礁支撑体周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藻礁支撑体周边盐度的盐度检测仪,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盐度检测仪时刻检测海参的生长环境,并进行改善,有助于海参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储绳箱内侧面中部设有环形凸起,位于环形凸起上方的储绳箱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锥形箱体,所述浮子呈圆台形,且浮子置于环形凸起上方的锥形箱体内,并封遮锥形箱体上端口。

优选的,所述锥形箱体底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

该人工礁体装置,充分考虑了贝、藻、参间的优良组合,上层利于海藻附着和移植,保证海藻获得充足光照,为藻类存活提供必要保障,中间横向空心筒内填充有废弃贝壳,有助于稳定礁体装置并诱聚海参等底栖生物,底部诱聚的底栖生物通过掘穴等生物扰动,促进底部水体和上覆水的交换,利于礁区的水质净化,整个礁体装置形成综合的立体修复模式,能够恢复海洋生物种群资源量,提高礁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且整个装置结构简洁,对海洋无损坏,利于人工礁体产业的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人工礁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藻礁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力装置;11:气囊袋;12:中央套筒;2:连接绳索;3:藻礁支撑体;31:长方体框架;32:空心筒;33:立柱;34:嵌槽;341:漏沙孔;4:储绳箱;41:吊绳;42: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人工礁体装置,结合附图1-2,包括浮力装置1及通过连接绳索2悬挂在浮力装置下方的藻礁支撑体3。

所述浮力装置1包括气囊袋11及中央套筒12,中央套筒12贯穿气囊袋11的中部,中央套筒12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袋11外侧。气囊袋11顶部设有充气嘴,气囊袋11与中央套筒12的外侧密封连接。中央套筒12为圆筒状,且中央套筒12的两端封闭。

所述中央套筒12的顶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储绳箱4,储绳箱4内放置有吊绳41及位于吊绳上方的浮子42,所述吊绳41的一端固定在浮子42上,另一端固定在储绳箱4底部。浮子42的浮力大于吊绳41的重力。吊绳采用轻质的高强度绳,吊绳的表面涂有防水涂层。储绳箱4内侧面中部设有环形凸起,位于环形凸起上方的储绳箱为横截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锥形箱体,所述浮子42呈圆台形,且浮子42置于环形凸起上方的锥形箱体内,并封遮锥形箱体上端口。

优选的,所述锥形箱体底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以及时排水,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藻礁支撑体3包括长方体框架31,长方体框架31的各处表面为粗糙表面,利于海藻孢子、海底营养物质的附着。为了减少水流对藻礁的侵蚀,长方体框架的各处角与棱边都作了圆角处理,使水流能平滑流过。

长方体框架31内均匀纵横分布有空心筒32,纵横方向上的空心筒32通过高强度绳彼此固定连接并结成不同平面的网帘(未在图中画出网格),网帘至少有三个,且空心筒32通过网帘与长方体框架31连接固定,以保证空心筒及网帘的稳定性。所述底部的横向空心筒32内壁上设有若干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的凸起,位于中上部的横向空心筒的内部填充有废弃贝壳,中上部的网帘上可用于辅助海藻附着,纵向空心筒也可用于移植海藻,底部网帘上设置多个形状不规则的绳结,以配合底部的横向空心筒来模拟礁体形状,使海参等底栖动物更好在底部网帘和横向空心筒内栖息。

优选的,所述空心筒3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以利于海水流动,促进藻类的生长,也利于海水冲刷贝壳,从贝壳上溶出的粉末物质可以成为海藻或海草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其生长,也利于诱聚海参等底栖动物。

所述长方体框架31顶部的四角处设有用于与浮力装置1连接固定的立柱33,长方体框架31的边部设有嵌槽34,嵌槽34上均匀设置有垂直通透的漏沙孔341。当单独使用该人工礁体装置时,漏沙孔可防止泥沙堆积于长方体框架的边部,而当配合附加藻礁共同使用时,嵌槽亦可用于安装固定附加藻礁,漏沙孔也可作为安装固定的螺栓孔。

连接绳索2的一端与中央套筒12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藻礁支撑体3上的立柱33上端连接固定。

该人工礁体装置使用时,将整个装置下放到水域内,通过浮力装置及连接绳索将藻礁支撑体悬挂在水域中,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绳索的长度来控制藻礁支撑体悬挂的深度,利用水域中层、中上层或中下层进行养殖。

藻礁下方到海域后,可以通过牵引绳将藻礁与预设在海域内或海岸附近的固定桩进行连接固定。牵引绳一端与中央套筒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桩连接。牵引绳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浮力球。

藻礁的管理人员可定期根据海浪情况,通过吊绳将浮力装置、藻礁支撑体及其上的海藻一同拉起,并重新对气囊袋充气,使整个藻礁重新安全的漂浮在海域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人工礁体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所述底部的横向空心筒内还设有用于检测藻礁支撑体周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藻礁支撑体周边盐度的盐度检测仪,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盐度检测仪时刻检测海参的生长环境,并进行改善,有助于海参的生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形,这些简单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