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6852发布日期:2019-01-18 18:5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用牡丹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全身是宝,牡丹花可供观赏,还可以制成牡丹花茶,牡丹花精油;牡丹根皮是传统中药“丹皮”;牡丹叶子可以提取黄酮;牡丹籽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罕见的奇数脂肪酸,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食用油脂来源,由于牡丹油的营养价值高,我国对油用牡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油用牡丹的种植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在油用牡丹种植中,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先培育牡丹种苗,然后将培育好的牡丹种苗移植进行栽种,而现有技术中的种苗培育装置,无法进行自动化的浇灌,容易出现缺水、烂根现象,培养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可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包括培养池、蓄水池、PVC透明罩、输水管以及喷洒单元;

所述培养池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透水孔,所述培养池的底部布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培养池内布设有培养土壤,所述培养土壤的高度是所述培养池高度的一半,所述培养池内还布设有若干个培养盆,所述培养盆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培养土壤内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池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

所述蓄水池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杆配合使用的第一凹槽,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

所述喷洒单元包括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水管,所述副水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水孔;

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相连接,所述输水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培养池的侧壁上;

所述培养池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微处理器和供电电源的第二凹槽,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水位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相连。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主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输水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设置使所述输水管和喷洒单元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工作实现对所述培养盆内牡丹种苗的自动化灌溉且精度高避免了人工管理灌溉过程中出现的缺水烂根现象,提高培养效率;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系统连接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培养池,2-培养盆,3-蓄水池,4-PVC透明罩,5-主水管,6-副水管,7-第二水泵,8-输水管,9-第一水泵,10-支撑杆,11-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包括培养池1、蓄水池3、PVC透明罩4、输水管8以及喷洒单元;

所述培养池1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透水孔,所述培养池1的底部布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培养池1内布设有培养土壤,所述培养土壤的高度是所述培养池1高度的一半,所述培养池1内还布设有若干个培养盆2,所述培养盆2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培养土壤内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池1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10;

所述蓄水池3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杆10配合使用的第一凹槽,所述蓄水池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9和水位传感器11;

所述喷洒单元包括主水管5,所述主水管5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水管6,所述副水管6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水孔;

所述输水管8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5相连接,所述输水管8上还设置有第二水泵7,所述第二水泵7固定安装在所述培养池1的侧壁上;

所述培养池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微处理器和供电电源的第二凹槽,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水位传感器11、土壤湿度传感器、第一水泵9以及第二水泵7相连,其连接方式和现有技术中连接方式相同。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8远离所述主水管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3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输水管8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设置使所述输水管8和喷洒单元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PVC透明罩4上开设有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微处理器为单片机或者PLC控制器。

使用时,将所述培养池1利用所述支撑杆10放置在所述蓄水池3上,将所述PVC透明罩4盖在所述培养池1上,启动供电电源,所述微处理器启动所述第一水泵9向所述蓄水池3内蓄水,当所述培养池1内的水位高度到达所述水位传感器11设定的水位高度时,所述水位传感器11发送指令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9停止工作,即结束对所述蓄水池3的蓄水,所述微处理器还控制所述第二水泵7开启工作,并利用所述喷洒单元向所述培养盆2内洒水,由于所述培养盆2之间留有间隙并且所述培养盆2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所以多余的水会流至所述培养土壤中,放置在所述培养土壤中的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将检测的土壤湿度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当接收的土壤湿度信息达到所述微处理器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水泵7停止工作以防止过渡浇水烂根现象的发生,所述培养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会通过所述培养池1的底面开设的透水孔并经由所述第一过滤网流至所述蓄水池3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用牡丹种苗专用培育装置,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7工作实现对所述培养盆2内牡丹种苗的自动化灌溉且精度高避免了人工管理灌溉过程中出现的缺水烂根现象,提高培养效率;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