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347发布日期:2019-01-22 20:5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



背景技术:

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多种方式,是目前棚室高效灌溉技术的主流。微灌中常用的施肥设备主要有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和比例施肥器,压差式施肥器的缺点是溶液浓度变化大,无法控制。文丘里施肥器存在近首端部位施肥浓度大、远端部位施肥浓度小的施肥不均匀的问题。比例施肥器尽管施肥比例均匀可控,但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比较昂贵。

随着现代农业设施的发展,单个棚室面积在日益增大,喷药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但是,目前蔬菜生产上常用的喷雾器为背负式喷雾器,存在劳动强度大和雾化程度不高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雾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省工的喷药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既实现了微灌中施肥的均匀可控,又克服了喷药雾化程度低和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高压直流泵以及与所述高压直流泵依次串联的流量调节器、漏电保护开关、无线遥控开关以及可变电源;所述高压直流泵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高压直流泵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速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连通有混合箱。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通过速接头连接喷药管道或微灌系统田间首端。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通过速接头连接手持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直流泵采用12V、100W隔膜泵。

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源采用12V升240V可变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遥控开关采用12-48V、100米的无线遥控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器采用6-90V、15A的直流电机调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携、可移动,可以多个棚室轮流使用来进行施肥、喷药。

(2)在微灌系统的前端增设1个变径增接口或速接头,本实用新型与速接头可快速连接。当微灌运行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冲入肥料,通过微灌系统将肥料准确地施入作物根区,实现了精准施肥。

(3)本实用新型喷药时,药箱固定在田间首端,多用泵与输药管和药箱可进行快速连接,作业人员只需手持喷杆进行喷雾,利用手中的遥控器远程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高压直流泵、3可变电源、4无线遥控开关、5漏电保护开关、6流量调节器、7出液管、8进液管、9速接头、10混合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高压直流泵2以及与所述高压直流泵2依次串联的流量调节器6、漏电保护开关5、无线遥控开关4以及可变电源3;所述高压直流泵2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7,所述高压直流泵2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8。由于高压直流泵压力大,出液管和进液管都可以很长。流量调节器可以调节高压直流泵的扬程。无线遥控开关可以实现该装置与操作点有一定距离时也能够方便控制。

所述出液管7上设置有速接头9。所述出液管7通过速接头连接喷药管道。同样的,所述出液管7还可以通过速接头连接手持喷头。速接头为现有产品,可以方便接驳喷头和管道。

所述进液管8连通有混合箱10,所述混合箱包括药液混合箱和/或肥液混合箱。所述混合箱中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通过无线遥控开关进行控制。药液混合箱或肥液混合箱可以预先将药液或者肥料进行混合。作为另一种优化,药液混合箱以及肥液混合箱也可以同时接入进液管,所述药液混合箱以及废液混合箱的出液口均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可以控制肥水和药水的比例,定量合理施用。

所述高压直流泵2采用12V、100W隔膜泵。所述可变电源3采用12V升240V可变电源。所述无线遥控开关4采用12-48V、100米的无线遥控开关。所述流量调节器6采用6-90V、15A的直流电机调速器。

施肥时,出液管通过速接头与微灌系统的田间首端相连;喷药时,出液管通过速接头与喷药管相连。所述可移动施肥喷药装置可使用交流电源,通过远程遥控器控制开关,通过漏电保护器进行安全保护。它重量轻、易操作、压力大、施肥均匀可控,喷药雾化程度高、省力,既实现了微灌中施肥的均匀可控,又克服了喷药雾化程度低和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