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081发布日期:2019-01-13 16:1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蟹类海水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洪涝、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的增多,室外的水产养殖的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产品的需求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这些因素共同促进水产养殖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水产养殖工业化显示出了强大的增长点。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等蟹类的需求也随着这股大潮展现出了极大的增长。现在蟹类资源主要来自海捕以及土塘养殖,但是随着海洋资源的锐减、土地资源减少和近海污染等问题,导致蟹类的市场出现的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选择将蟹类养殖朝向工业化的发展显得十分的急迫。

实用新型专利CN 204968935U公开了一种分腔式螃蟹池塘养殖装置,属于养殖领域,本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箱,养殖箱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内具有若干隔板,隔板使上腔形成养殖腔一,养殖腔二和养殖腔三,下腔与上腔相连通且上腔底部内壁上具有凸出的卡沿,卡沿上放置有养殖盒,养殖盒的底部上具有若干个排污口,养殖盒底部还固连有拉杆,拉杆的下端固连于养殖盒上,拉杆的上端伸出水面,下腔的两端为通口,下腔的一端通口上具有排污机构,排污机构包括水泵,水泵上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一端连通水泵,出水管另一端连通有出水块,出水块固连于下腔一端的通口上且密封,出水块的内侧上具有若干个清洗孔,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清理方便,螃蟹发育好。

近年来,蟹类养殖市值增长迅速,市场上的蟹类养殖设施增多,但其设计存在改进的空间。现在的蟹类的工厂化养殖主要依托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工业化的方法,利用了循环水的处理方式,采取单个养殖的方式来从事养殖,但是该种养殖虽然利用了循环水养殖方式,但是单个养殖的方式的过程中的设计采用了原位自流式水位控制装置,容易造成单个养殖单位中的蟹类排泄物不能被有效除去,造成养殖环境的氨氮含量的上升从而导致养殖的蟹类的生长速度慢、存活率不高;同时现有的养殖方式多采用上方射流进水设计,扰动蟹类摄食,影响蟹类的正常进食;其三单个养殖环境收到空间内的限制容易引起蟹类的应激行为,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制约蟹类养殖工厂化设施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以克服了现有设施不易排污、空间过于局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若干养殖单元,所述养殖单元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养殖箱以及位于养殖箱底部的排污总管,所述养殖箱是由底板、两块横向侧板以及两块纵向侧板连接而成的顶端开放的箱体结构,两块纵向侧板中的一块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块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养殖箱的内部设有多个独立的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所述隔间的侧壁上允许水流通过;所述排污总管沿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向靠近出水管的位置倾斜向下,所述排污总管与水平面呈1-10°的夹角;每个隔间的底部于底板上均开设有一排污孔,所述排污孔的下方安装有分支排污管,每个分支排污管的末端均与排污总管相接,所述排污总管的末端底部安装有排污阀;所述养殖箱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端开放,底端穿过底板与排污总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水位管上安装有水位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隔板和若干纵向隔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隔间,所述横向隔板以及纵向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水孔。

优选的,所述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网状结构和若干纵向网状结构分割成多个隔间;所述横向网状结构以及纵向网状结构均是由方形固定框架以及固定安装于其内侧的尼龙网组成。

优选的,每个养殖箱的内部设有10个隔间。

进一步,每个隔间内仅用于养殖一只蟹。

优选的,每个隔间的长宽高尺寸≥35*35*15cm。

优选的,每个隔间的顶部均设有可启闭的顶门,所述顶门上设有观察孔。

优选的,所述分支排污管的高度为2-5cm。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位于左侧的纵向侧板的中下段位置,所述出水管位于右侧的纵向侧板的中上段位置。

优选的,所述排污孔的四周设有波纹状凹槽,所述波纹状凹槽的末端与排污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养殖单元为多个,相邻的养殖单元并列排放并通过支架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隔板和多个纵向隔板分割成多个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每个隔间仅养殖一只螃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蟹之间的打斗和残杀,提高了蟹的品质,降低了经济损失。

(2)本实用新型在的隔间侧壁采用设有通水孔的隔板或者有四周为固定框架的网状结构,从而使由进水管输送的水流可以沿前端的隔间依次流过后端的隔间,从而形成跑道式养殖结构,其形成的流动水体能够最大程度模拟自然水流的刺激,由此更好地模拟蟹类在自然条件下的环境,不会对蟹类的正常进食有扰动,促进蟹类的正常发育以及正常进食。

(3)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单独隔间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孔,使每个隔间养殖蟹产生的代谢产物都能够由分支排污管收集后汇聚至排污总管中从而及时排出。而且,排污孔的四周还设有波纹状凹槽,波纹状凹槽的末端与排污孔相连通,有助于形成涡流,更好的排污。

(4)而且,为了使代谢废物排放更加彻底,本实用新型的排污总管沿进水管向出水管方向倾斜向下,并与水平面存在1-10°的倾斜夹角,从而使代谢废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放更加迅速,由此有效地将蟹类代谢活动所产生的排放物完全去除,从而保证每个隔间内养殖水体的氨氮的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使蟹类生活的环境保持稳定,以充分有效地保证每个隔间内蟹的正常生长状态。

(5)本实用新型通过跑道中流动的水体可以去除蟹体杂质,从而获得更干净的蟹,提高产量的同时,获得污染物、无杂质的绿色食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跑道式养殖结构,该装置连接循环水从而实现室内的工程化养殖,抵御外界环境的改变,实现全年不受季节环境的连续性养殖,提高蟹类的产量,获得更好的收益,而且排污迅速,从而降低了疾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蟹体的养殖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纵向隔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养殖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纵向网状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2、出水管;3、养殖箱;4、排污总管;5、底板;6、横向侧板;7、纵向侧板;8、横向隔板;9、纵向隔板;10、隔间;11、顶板;12、观察孔;13、波纹状凹槽;14、分支排污管;15、夹角;16、水位管;17、固定框架;18、尼龙网;19、支架;20、排污孔;21、通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道式的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其结构为跑道式的立体结构,包括底面和四个侧面以及隔板,相邻的养殖单元并列排放并通过支架相连。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了跑道式的方式,可以充分对排泄物进行排放,避免氨氮对蟹类的生长影响,同时模拟流水的刺激获得更好的养殖环境,帮助蟹类的富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若干养殖单元,养殖单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优选为多个,养殖单元的个数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述养殖单元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养殖箱3以及位于养殖箱3底部的排污总管4,所述养殖箱3是由底板5、两块横向侧板6以及两块纵向侧板7连接而成的顶端开放的箱体结构。所述养殖箱3的内部由一横向隔板8和4块纵向隔板9分割成10个独立的隔间10,纵向侧板以及隔间10的数目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每个隔间10内仅用于养殖一只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蟹之间的打斗和残杀,提高了蟹的品质,降低了因蟹体残损甚至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每个隔间10的长宽高尺寸≥35*35*15cm,该限定的设置能够为蟹体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每个隔间10的顶部均安装有可启闭的顶板11,以便取放蟹体和投喂饲料。所述顶板11上设有观察孔12,可用于观察养殖蟹的健康状态。

两块纵向侧板7中的一块与进水管1相连通,从而将水流引入养殖箱3内,另一块与出水管2相连通,从而将废水从养殖箱3内排出。所述横向隔板8以及纵向侧板7上均开设有若干通水孔21,由进水管1输送的水流可以穿过通水孔21沿前端的隔间10依次流过后端的隔间10,从而形成跑道式养殖结构,其形成的流动水体能够更好地模拟蟹类在自然条件下的环境,更好的生长,不会对蟹类的正常进食有扰动。

每个隔间10的底部于底板5上均开设有一排污孔20,所述排污孔的下方安装有分支排污管14,所述分支排污管14的高度为2-5cm,该高度的设置能够给废弃物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没有排污时,防止废弃物堵住排污管。所述排污孔的四周设有波纹状凹槽13,波纹状凹槽13的末端与排污孔20相连通,以便形成涡流,更好的排污。每个分支排污管14的末端均与排污总管4相接,所述排污总管4的末端底部安装有排污阀。从而使每个隔间10养殖蟹产生的代谢产物都能够由分支排污管14收集后汇聚至排污总管4中从而及时排出。所述排污总管4沿靠近进水管1的位置向靠近出水管2的位置倾斜向下,所述排污总管4与水平面呈1-10°的夹角15,从而使代谢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放更加迅速,由此有效地将蟹类代谢活动所产生的排放物完全去除,从而保证每个隔间10内养殖水体的氨氮的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使蟹类生活的环境保持稳定,以充分有效地保证每个隔间10内蟹的正常生长状态。

而且,所述进水1管位于左侧的纵向侧板7的中下段甚至靠近底端的位置,这使得蟹在充分感知水流和同时,将底面的残饵和废弃物冲刷下去;所述出水管2位于右侧的纵向侧板7的中上段甚至靠近顶端的位置,由此能够保持跑道式养殖的水位,使得水位控制在一定的高度,略低于纵向侧板7的高度,从而配合进水管1获得一个良好的流动性。所述养殖箱3在靠近出水管2的一侧安装有水位管16,所述水位管16的顶端开放,底端穿过底板5与排污总管4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水位管16上安装有水位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水位管16和水位控制器能够控制水位,从而防止堵塞造成整个空间上的水溢出来。而且将水位管16与与排污总管4的末端相连通不仅可以集约养殖的需求,设有共同的出口,方便管理;同时,水位管16内流入的海水还在一定程度起到冲刷排污总管4起到良好的作用。所述养殖单元为多个,相邻的养殖单元并列排放并通过支架19相连。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养殖箱3的内部由一横向网状结构和若干纵向网状结构分割成多个隔间10。所述横向网状结构以及纵向网状结构均是由其支撑作用的方形固定框架17以及固定安装于其内侧的尼龙网18组成。尼龙网19的孔径根据实际需求制定。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