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于日常管理中蜂的传统饲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213发布日期:2019-03-19 20:3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于日常管理中蜂的传统饲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昆虫饲养领域,涉及一种饲养装置,具体是一种能方便于取出来观察中蜂蜂群情况和割取蜂蜜的传统饲养箱。



背景技术: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中华蜜蜂体躯较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蜜,具有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中蜂在采蜜的同时对本地多种植物进行授粉,在保持山林中植物多样性中发挥其重要的生态作用。

中蜂传统的饲养和管理方式要顺应中蜂的生活习性,否则容易造成蜂群飞逃、工蜂离脾、失王、蜂王停产等现象。目前,了解中蜂生活习性的方式之一就是开箱观察中蜂的蜂群情况,通过了解中蜂的筑巢、产卵等习性,为中蜂饲养管理提供有效措施。

中蜂传统饲养均采用木质方形蜂箱饲养,一般情况下,中蜂基本都是在方形或圆形蜂箱的顶板上筑巢,开箱观察中蜂的蜂群情况需要直接打开蜂箱侧面板,易造成观察角度不到位导致对中蜂蜂群情况了解不清而影响中蜂群的管理,同时受箱体空间和角度的限制,割取蜂蜜时会给操作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于观察中蜂蜂群情况和割取蜂蜜的传统饲养箱,蜂巢板采用架设的方式,有利于开箱观察中蜂蜂群情况,即把蜂巢板连同蜂巢提起放置在支架上观察,尽可能避免观察角度不到位导致对中蜂蜂群情况了解不清而影响中蜂群的管理,也给割取蜂蜜时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角度,方便了割取蜂蜜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于日常管理中蜂的传统饲养箱,包括木质方形箱体和蜂巢板,在箱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内侧分别设置架板,架板的设置高度一致,且架板与箱体顶部边沿的距离等于或小于蜂巢板的厚度,蜂巢板的面积略小于箱体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其长、宽均略小于箱体内部空间的长、宽,使蜂巢板可以水平放入箱体内,当蜂巢板放置在箱体的架板上时,蜂巢板的上底面与箱体顶部边沿平齐或略低;在箱体的顶部依次活动盖设副盖板、盖板,副盖板上设置隔板,在隔板的相隔作用下使副盖板与盖板之间留置缝隙;所述蜂巢板呈方形结构,其前后侧面的中间部位开口,当蜂巢板放置在架板上后,从前后侧的开口可以方便将蜂巢板取出;所述副盖板由边框以及设置在边框内的钢丝网构成,边框的长、宽基本与箱体的长、宽相同或略小。利用钢丝网以及副盖板与盖板之间的缝隙可以保证箱体内部与外界之间通风透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巢板上的开口设计为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蜂巢板的上底面于开口部位设置封板,封板的封堵面积(即封住开口的面积)小于开口面积,既能减小开口面积,符合中蜂畏光的特性,又方便将蜂巢板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箱体的相向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或者前侧面和后侧面)与盖板之间设置锁扣构件,用于将盖板稳固在箱体上,避免箱体转地时盖板滑落,影响中蜂正常的生活,在需要取出蜂巢板时,将锁扣解开,取下盖板、副盖板即可方便取出蜂巢板。

本实用新型将饲养中蜂的传统固定式方箱设计为分体式结构,蜂巢板采用架设的方式,有利于开箱观察中蜂蜂群情况,尽可能避免观察角度不到位导致对中蜂蜂群情况了解不清而影响中蜂群的管理,也给割取蜂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蜂巢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副盖板的结构示俯视意图。

图中:1、箱体;2、蜂巢板;3、副盖板;4、盖板;5、架板;6、开口;7、封板;8、边框;9、钢丝网;1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便于观察中蜂蜂群的传统饲养箱,包括木质方形箱体1和蜂巢板2,蜂巢板2可以水平放入箱体1内,在箱体的顶部依次活动盖设副盖板3、盖板4,在箱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与盖板4之间分别设置锁扣构件,用于将盖板稳固在箱体上,在需要取出蜂巢板2时,将锁扣解开,取下盖板4、副盖板3即可方便取出蜂巢板2。

如图2所示,箱体1采用厚度为15mm的木质板材制作,规格:长×宽×高=430mm×340mm×270mm,在箱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内侧分别设置架板5,架板5的设置高度一致,且架板与箱体顶部边沿的距离为13mm。

如图3所示,蜂巢板2采用厚度为10-13mm的木质板材制作,面积略小于箱体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规格:长×宽=390mm×300mm,使蜂巢板可以水平放入箱体内,在蜂巢板的前后侧面的中间部位开口6,开口6呈梯形,在蜂巢板的上底面于开口部位设置封板7,封板7的封堵面积(即封住开口的面积)小于开口面积,既能减小开口面积,符合中蜂畏光的特性,又方便将蜂巢板取出。

如图4所示,副盖板3由边框8以及设置在边框内的钢丝网9构成,规格:长×宽=430mm×340mm。在副盖板3的左、右两侧设置隔板10,当盖板4盖在副盖板3上时,在隔板10的相隔作用下使副盖板3与盖板4之间留置缝隙。利用副盖板3的钢丝网以及副盖板3与盖板4之间的缝隙可以保证箱体内部与外界之间通风透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正常生产中,将蜂巢板2放入箱体1内,并利用锁扣构件将盖板4稳固在箱体1上。当需要开箱时,解开锁扣构件,取下盖板4、副盖板3,从蜂巢板2的开口6处将手指伸入即可将蜂巢板取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