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且便于收纳的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201发布日期:2019-03-19 20:36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燥且便于收纳的蜂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燥且便于收纳的蜂箱。



背景技术:

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蜂箱的好坏也是决定养蜂人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设备,活框蜂箱、巢础机及分蜜机一起被称为蜂具的三大发明,而正是这些养蜂工具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蜂箱的顶部及底部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蜂箱的顶部均为平顶,存在空间小、箱体内温度易升高、排水量少等问题,造成了箱体内含氧量少、损耗蜜蜂能量、箱体内易受潮等情况,大大降低了蜂箱的使用寿命;

2)现有蜂箱的底部均与地面接触,使得箱体内部容易受潮后发生霉变,且容易遭受螨虫,给蜜蜂养殖造成极大的不便,影响蜂蜜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且便于收纳的蜂箱。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干燥且便于收纳的蜂箱,包括箱体、箱盖及底座;所述的箱盖包括底面均与箱体的上表面配合安装且高度相同的2个第二连接板及2个顶侧板,还包括2个底面均与对应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配合安装且上表面为倾斜面的第一连接板,还包括2个以上安装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对应的顶侧板的上表面上的顶板。

所述的底座包括上表面均与箱体的下表面配合安装的2个底侧板及2个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形状互补。

作为优选,每个顶侧板的上部均开设有通风口;2个顶侧板之间安装有两端贯穿对应通风口的中部的分隔板。

作为优选,每个通风口内均配合安装有2个分别位于分隔板两侧的挡条;每个挡条均通过连接件与对应通风口的内侧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2个第一连接板均为三角板;每个顶板均为矩形板;每个顶板与顶侧板相接的一侧在水平方向均低于其相对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板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的底面的倾斜角度及第二支撑板的底面的倾斜角度分别与对应顶板的倾斜角度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箱体的中部配合安装有纱盖;所述的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分别位于纱盖上下两侧的拉手。

作为优选,所述的箱体的下部开设有2个以上的蜜蜂进出口;所述的箱体的下部连接有位于蜜蜂进出口下方的进出口踏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与顶侧板及支撑板与底侧板均分别通过燕尾榫可拆卸连接;所述的顶板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2个顶侧板的内侧及2个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形成的矩形的面积大于箱体的上表面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箱体与箱盖的配合使用,使得箱体的内部空间增大,含氧量增加,减少蜜蜂的能量损耗,充分发挥蜜蜂的生产能力,且第一连接板与顶板的设置使得在梅雨季节能使得掉落在箱盖上的雨水迅速被倒尽,从而保持箱体内干燥,大大提高蜂箱的使用寿命。

通过箱体与底座的配合使用,使得箱体底部免受潮气、螨虫等问题的损坏,且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形状互补的支撑板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蜂箱或存放蜂箱的时候可以将底座与箱盖重合进行叠放,便于收纳及搬运,节省空间的同时增加了上下相邻蜂箱之间的稳定性,实用性强,利用率高,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挡条、分隔板及通风口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顶板,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挡条,5-分隔板,6-通风口,7-箱体,8-底侧板,9-纱盖,10-拉手,11-蜜蜂进出口,12-进出口踏板,13-支撑板,14-顶侧板,1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且便于收纳的蜂箱,包括箱体、箱盖及底座。本实施例中,箱体的中部配合安装有纱盖;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分别位于纱盖上下两侧的拉手;箱体的下部开设有2个以上的蜜蜂进出口;箱体的下部连接有位于蜜蜂进出口下方的进出口踏板。本实施例中,箱体的长度为510mm,其宽度为410mm。

箱盖包括底面均与箱体的上表面配合安装且高度相同的2个第二连接板及2个顶侧板,还包括2个底面均与对应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配合安装且上表面为倾斜面的第一连接板,还包括2个以上安装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对应的顶侧板的上表面上的顶板。本实施例中,2个第一连接板均为三角板;每个顶板均为矩形板;每个顶板与顶侧板相接的一侧在水平方向均低于其相对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高度及顶侧板的高度均为60mm,第一连接板的高为100mm,第二连接板的长度及第一连接板的底边长均为450mm,顶板的长度与顶侧板的长度均为550mm,顶板的宽度为240mm,由此使得2个顶侧板的内侧及2个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形成的矩形的面积大于箱体的上表面的面积,进而避免了在排水过程中水倒灌至箱体内。

如图2所示,每个顶侧板的上部均开设有通风口;2个顶侧板之间安装有两端贯穿对应通风口的中部的分隔板;每个通风口内均配合安装有2个分别位于分隔板两侧的挡条;每个挡条均通过连接件与对应通风口的内侧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通风口的高度及分隔板的高度均为20mm,分隔板的长度为450mm,分隔板的宽度为40mm,分隔板两侧的通风口的长度分别为200mm,挡条的高度为19mm,挡条的长度为197mm;连接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直钉,直钉的下端贯穿挡条后位于顶侧板内,由此使得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可以使用挡条来调节,使用便捷。

底座包括上表面均与箱体的下表面配合安装的2个底侧板及2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形状互补。本实施例中,支撑板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底面的倾斜角度及第二支撑板的底面的倾斜角度分别与对应顶板的倾斜角度对应。本实施例中,底侧板的高度、第一支撑板的高及第二支撑板的高均为100mm,底侧板的长度为510mm,第一支撑板的底长及第二支撑板的底长均为220mm,由此使得在叠放蜂箱时,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可以与对应的顶板叠放。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与顶侧板及支撑板与底侧板均分别通过燕尾榫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拆卸后进行收纳;顶板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由此使得箱盖的稳定性更佳,避免外力作用下箱盖脱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