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239发布日期:2019-04-20 02:33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浮漂。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一种休闲活动被众多人喜爱,经常钓鱼能锻炼人的定力和耐性。对于喜欢夜间垂钓的人来说,可发光的电子浮漂必不可少。

传统的电子夜光浮漂的漂身采用分体式,内部装有针管电池带动发光二极管,通过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为浮漂显示目,通常涂装红色、黄色或绿色作为辨色目)导光。但是这种分体式结构,当夜晚垂钓需要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行钓鱼时,才将针管电池装入漂身内部,而白天垂钓时,需要将针管电池从漂身内取出单独存放以关闭发光二极管,不仅增加了存放的难度,针管电池还极易遗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通过更换漂尾和颠倒针管电池即可更换日用/夜用功能的电子浮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的漂身由中空的上漂身和下漂身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针管电池、二极管安装座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下漂身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正极的正极容纳腔,所述的漂尾与导光管插接连接,所述漂尾与导光管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

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密封固定设置在上漂身上,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为中空漏斗形,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和发光二极管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围成的容腔内,所述的针管电池插接入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围成的容腔内与发光二极管配合使用,所述的导光管远离漂尾的一端插接入第二连接件的漏斗口中与发光二极管配合使用。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的第一引脚为向内凸起的圆弧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配合使用的第一引脚安装孔和第二引脚安装孔,所述的针管电池的正极插接入第一引脚安装孔内与第一引脚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二引脚穿过第二引脚安装孔与针管电池的负极配合使用。

所述的漂尾为导光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电子浮漂夜间使用时,将夜用的漂尾插入导光管,将针管电池正常安装即可;白天使用时,拔掉夜用漂尾,换掉日用漂尾插入导光管,然后将上漂身和下漂身旋开,将针管电池取出倒置,使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不与针管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即可快速更换成白天用浮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二极管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漂尾, 2—上漂身,3—下漂身,31—正极容纳腔,4—漂脚,5—防水套,6—导光管,7—第二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9—针管电池,10—密封圈,11—二极管安装座,111—第一引脚安装孔,112—第二引脚安装孔,12—发光二极管,121—第一引脚,122—第二引脚,20—日用漂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夜用电子浮漂,包括漂尾1、漂身和漂脚4,其中漂尾1为夜用漂尾,所述的漂身由中空的上漂身2和下漂身3通过螺纹旋接而成,所述的上漂身2内依次设置有导光管6、第二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8、针管电池9、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所述的下漂身3内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9正极的正极容纳腔31,所述的漂尾1与导光管6插接连接,所述漂尾1与导光管6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5。

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密封固定设置在上漂身2上,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为中空漏斗形,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11和发光二极管12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所围成的容腔内,所述的针管电池9插接入第二连接件7和第一连接件8所围成的容腔内与发光二极管12配合使用,所述的导光管6远离漂尾1的一端插接入第二连接件7的漏斗口中与发光二极管12配合使用。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12包括第一引脚121和第二引脚122,所述的第一引脚121为向内凸起的圆弧形,所述的二极管安装座11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引脚121和第二引脚122配合使用的第一引脚安装孔111和第二引脚安装孔112,所述的针管电池9的正极插接入第一引脚安装孔111内与第一引脚121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二引脚122穿过第二引脚安装孔112与针管电池9的负极配合使用。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下部依次设置有两圈密封圈安装槽和外螺纹,每一圈所述的密封圈安装槽上均设置有密封圈10,所述的下漂身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的夜用漂尾为导光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下漂身3还设置有容纳针管电池9正极的正极容纳腔31,当不需要发光二级管12发光时,可以将针管电池9取出倒置,使发光二极管12的两个引脚不与针管电池9的正负极接触,使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般的浮漂使用,携带时又不用将针管电池9从漂身中取出单独存放,使用安全、便捷,携带方便,增加了电子浮漂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件8密封安装在上漂身2上,其下部又设置有两个密封圈10,保证了上漂身2与下漂身3的密封连接;漂尾1与导光管6的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套5,保证了漂尾1与上漂身2的密封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安全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作为电子夜光浮漂使用时,先将下漂身3从第一连接件8上旋出,将针管电池9的正极插接入第一引脚安装孔111内与发光二极管12的第一引脚121相接触,发光二极管12的第二引脚122穿过第二引脚安装孔112与针管电池9的负极相接触,这样,发光二极管12与针管电池9相导通,发光二极管12发光,并通过导光管6将光传输至漂尾1,漂尾1为导光光纤,漂尾1发光,最后将下漂身3旋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本实用新型作为电子夜光浮漂组装完成。

参照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日用电子浮漂,换成日用漂尾20插入,将下漂身3从第一连接件8上旋出,将针管电池9倒置,使针管电池9的正极放置到下漂身3的正极容纳腔31内,这样发光二极管12与针管电池9断开,发光二极管12不发光,最后将下漂身3旋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本实用新型作为一般浮漂组装完成,适用于白天垂钓时使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