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99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秧盘制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无土秧盘成型技术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现有的无土秧盘成型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将秸秆等植物的发酵原料送入料池内,在成型设备故障时需要暂时中断原料的输送,但料池内的原料在中断输送后长时间沉淀不流动会变质影响最终成型质量,难免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原料持续流动送料在得不到成型消耗时会溢出料池,也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不停机输送原料的成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包括原料发酵罐、秧苗成型机构和料池;

上述料池由料槽和进料仓组成,上述料槽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形槽,其底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延伸至其两端端部的隔板,上述隔板将上述料槽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铺料槽和溢流槽,且上述隔板上端端部的水平高度低于上述料槽上端端部的水平高度;

上述铺料槽的底壁上均匀布满多个匀料孔,上述进料仓为上端开口的仓体,并一体成型的安装在上述铺料槽的下端,且分别与每个上述匀料孔相连通;

上述进料仓通过管路与上述原料发酵罐的排料口相连通,且在该管路上设有第一泵体;

上述溢流槽的底壁上设有延伸至其下方的溢流管,上述溢流管通过管路与上述原料发酵罐的进料口连通,且在该管路上设有第二泵体;

上述秧苗成型机构具有多个长方体形的秧盘成型吸盘,上述秧苗成型机构可驱动多个秧盘成型吸盘依次移动至水平并位于上述铺料槽的上方,上述秧盘成型吸盘依次从上述铺料槽内吸取原料并使原料在其表面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有效确保料槽内料物在输送过量或设备故障时料槽内的原料能实现良好的循环输送,不会溢出料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隔板设有两个,并对称分布在上述料槽底壁的两侧靠近其长边的位置,每个上述隔板与靠近其的上述料槽对应侧的侧壁之间的区域均形成上述溢流槽,两个上述隔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上述铺料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其设计合理、美观,溢流槽总的容量得到提升,确保能够实现对超出铺料槽高度原料的有效溢流回收。

进一步,上述溢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溢流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溢流管的设计利于溢流槽与原料发酵罐的连通,并且溢流管数量适中,利于对原料的有效溢流回收。

进一步,上述进料仓包括横截面为长方形且横截面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缓流仓和一体成型设置在上述缓流仓下端的储料仓组成,上述缓流仓上下端均敞口,且其上端与上述铺料槽的下端密封连接,上述储料仓为上下端均敞口的长方体形的仓体,其上端与上述缓流仓的下端密封连接,上述储料仓一侧侧壁上设有进料管,上述进料管通过管路与上述原料发酵罐的排料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流仓的设计能够使得原料经储料仓向上输送过程中降低流速,使原料分散更均匀。

进一步,上述储料仓内部位于其底壁上方的中间位置设有匀料板,上述匀料板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横板和两块竖直设置的竖板,两块上述竖板并列固定在上述横板下端的中间位置,两块上述竖板的两侧侧端以及横板的两侧侧端分别与上述储料仓的两侧内壁连接固定,上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储料仓的两端内壁之间形成匀料区,上述进料管设置在上述储料仓一侧侧壁对应两个上述竖板之间的位置,上述进料管朝向上述储料仓内部水平延伸至两个上述竖板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匀料板的设置利于进料仓内的原料均匀向上流动,从而使得原料能够在铺料槽内均匀分散布满,利于后期秧盘成型。

进一步,上述秧苗成型机构包括转轴、两个正多边形的法兰盘、负压装置、驱动机构和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

上述转轴为空心转轴,并沿上述料槽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上述转轴通过支架可转动的架设在上述铺料槽的上方;

两个上述法兰盘规格一致,并分别同轴安装在上述转轴的两端;

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与上述法兰盘的每条边一一对应,并沿上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上述法兰盘对应的边连接固定;

上述秧盘成型吸盘分别通过设置在两个上述法兰盘之间区域的管路与上述转轴的内部连通,上述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设有气流旋转接头,上述气流旋转接头与上述负压装置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

上述驱动机构与上述转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并可驱动上述转轴带动上述法兰盘和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转动,在旋转过程中,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依次转动至水平并位于上述铺料槽的上方且靠近上述铺料槽上端的位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秧苗成型机构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连贯性较高,利于秧盘的连续加工生产。

进一步,上述秧苗成型机构的上部罩设有下端敞口的烘干罩,上述烘干罩内壁上设有加热单元,上述烘干罩用以对转动至其内的上述秧盘成型吸盘上吸取的原料烘干使其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烘干罩的设计能够对在秧盘成型吸盘吸附的原料进行一定程度的烘干去水分,加速秧盘的最终成型,缩短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中料池与秧苗成型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原料发酵罐,2、秧苗成型机构,3、料池,4、第一泵体,5、第二泵体,6、匀料板,7、烘干罩,21、秧盘成型吸盘,22、转轴,23、法兰盘,24、负压装置,25、驱动机构,31、料槽,32、进料仓,61、竖板,62、横板,311、隔板,312、铺料槽,313、溢流槽,321、缓流仓,322、储料仓,323、进料管,3131、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秧盘原料循环成型系统包括原料发酵罐1、秧苗成型机构2和料池3;

上述料池3由料槽31和进料仓32组成,上述料槽31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形槽,其底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延伸至其两端端部的隔板311,上述隔板311将上述料槽31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铺料槽312和溢流槽313,且上述隔板311上端端部的水平高度低于上述料槽31上端端部的水平高度;

上述铺料槽312的底壁上均匀布满多个匀料孔,上述进料仓32为上端开口的仓体,并一体成型的安装在上述铺料槽312的下端,且分别与每个上述匀料孔相连通;

上述进料仓32通过管路与上述原料发酵罐1的排料口相连通,且在该管路上设有第一泵体4;

上述溢流槽313的底壁上设有延伸至其下方的溢流管3131,上述溢流管3131通过管路与上述原料发酵罐1的进料口连通,且在该管路上设有第二泵体5;

上述秧苗成型机构2具有多个长方体形的秧盘成型吸盘21,上述秧苗成型机构2可驱动多个秧盘成型吸盘21依次移动至水平并位于上述铺料槽312的上方,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依次从上述铺料槽内吸取原料并使原料在持续的负压作用下在吸盘的吸附面上形成长方体形的块状秧盘雏形。

在秧盘成型生产过程中,原料从原料发酵罐1内通过第一泵体4泵入进料仓32的底部,之后,原料向上流动,在经过多个匀料孔后,在铺料槽312内均匀布料,同步,秧苗成型机构2将每个秧盘成型吸盘21依次移动至水平并位于铺料槽312上方靠近铺料槽312的位置(秧盘成型吸盘21沿铺料槽312长度方向分布),并从铺料槽312内吸取原料,并在秧盘成型吸盘21的吸附面(靠近铺料槽312的一面)形成秧盘的雏形,在第一泵体4向进料仓32内泵入料物时,当料物在设备故障或送料过量状态下,铺料槽312内的料物高度逐渐上升并高于档板311上端的水平高度时,超过档板311的部分原料由档板311上端溢散进入溢流槽313内,再流动至溢流管3131处,最后经第二泵体5泵入原料发酵罐1内,整个设备使得原料发酵罐1--进料仓32--铺料槽312--溢流槽313--原料发酵罐1之间形成一个送料溢流回收的循环过程中,确保原料不会由料槽31开口端溢出,避免原料造成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原料发酵罐1内的原料一般为秸秆等发酵物。

较佳的,上述隔板311设有两个,并对称分布在上述料槽31底壁的两侧靠近其长边的位置,每个上述隔板311与靠近其的上述料槽31对应侧的侧壁之间的区域均形成上述溢流槽313,两个上述隔板3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上述铺料槽312,该设计比较合理,使得铺料槽312两侧均形成溢流槽313,使得溢流槽313总的容量增大,可容纳原料量较高,从而有效的对铺料槽312内超出档板311高度的原料进行实时的回收,避免原料溢散出料槽31。

较佳的,上述溢流槽313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述溢流管3131,溢流管3131的设计利于原料的溢流回收,也方便与原料发酵罐1的连通。

上述溢流管3131也可沿上述溢流槽3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确保溢流的效率足够,杜绝单位时间溢流回收料原料的量小于铺料槽312内进入的原料量的现象发生。

较佳的,上述进料仓32包括横截面为长方形且横截面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缓流仓321和一体成型设置在上述缓流仓321下端的储料仓322组成,上述缓流仓321上下端均敞口,且其上端与上述铺料槽312的下端密封连接,上述储料仓322为上下端均敞口的长方体形的仓体,其上端与上述缓流仓321的下端密封连接,上述储料仓322一侧侧壁上设有进料管323,上述进料管323通过管路与上述原料发酵罐1的排料口相连通,进料仓32设计为漏斗形可以使得由下向上流动的原料得到一定的缓冲,减缓其流速,同时,进料管323的设计便于与原料发酵罐1的管路连接。

较佳的,上述储料仓322内部位于其底壁上方的中间位置设有匀料板6,上述匀料板6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横板62和两块竖直设置的竖板61,两块上述竖板61并列固定在上述横板62下端的中间位置,两块上述竖板61的两侧侧端以及横板62的两侧侧端分别与上述储料仓322的两侧内壁连接固定,上述横板62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储料仓322的两端内壁之间形成匀料区,上述进料管323设置在上述储料仓322一侧侧壁对应两个上述竖板61之间的位置,上述进料管323朝向上述储料仓322内部水平延伸至两个上述竖板61之间,在原料通过进料管323泵入两块竖板61之间后,原料向下挤压流动,并由两块竖板61的下端向两者相互远离的一侧扩散,之后再由横板62的匀料区向上流动进入缓流仓321内,该匀料板6的设计有利于原料经储料仓322均匀分散的进入缓流仓322内,最终达到原料透过多个匀料孔均匀进入铺料槽312内的目的,确保原料在铺料槽312内分散均匀,进而便于秧盘成型吸盘21的吸取成型。

较佳的,上述秧苗成型机构2包括转轴22、两个正多边形的法兰盘23、负压装置24、驱动机构25和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

上述转轴22为空心转轴,并沿上述料槽3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上述转轴22通过支架可转动的架设在上述铺料槽312的上方;

两个上述法兰盘23规格一致,并分别同轴安装在上述转轴22的两端;

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与上述法兰盘23的每条边一一对应,并沿上述转轴22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上述法兰盘23对应的边连接固定;

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分别通过设置在两个上述法兰盘23之间区域的管路与上述转轴22的内部连通,上述转轴22的一端可转动的设有气流旋转接头,上述气流旋转接头与上述负压装置24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

上述驱动机构25与上述转轴2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并可驱动上述转轴22带动上述法兰盘23和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转动,在旋转过程中,多个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依次转动至水平并位于上述铺料槽312的上方且靠近上述铺料槽312上端的位置,整个秧苗成型机构2设计合理,巧妙,操作方便,通过驱动机构25驱动转轴22转动即可按先后顺序使得每个秧盘成型吸盘21依次转动至铺料槽312的上方进行连贯的吸料成型步骤,生产效率较高,结构设计也比较稳定。

上述驱动机构25为电机,其驱动轴与转轴22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25还可以包括减速器,电机的驱动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转轴22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相连,减速器可以调节电机的输出转速,从而调节转轴22以适于生产的最佳转速转动,提高整个设备生产的连贯性。

上述负压装置24可以是大功率的负压风机,也可以是真空发生装置,用以在每个秧盘成型吸盘21的吸附面上形成负压。

较佳的,上述秧苗成型机构2的上部罩设有下端敞口的烘干罩7,上述烘干罩7内壁上设有加热单元,上述烘干罩7用以对转动至其内的上述秧盘成型吸盘21上吸取的原料烘干使其成型,该加热单元为设置在烘干罩7内壁上的电加热盘管,该电加热盘管通过线路外接工业用电,烘干罩7的顶部还设有利于水汽排出的排气口,在成型过程中,驱动机构25驱动转轴22转动,进而带动每个秧盘成型吸盘21依次转动至烘干罩7内,从而利用烘干罩7对秧盘成型吸盘21吸附面成型的秧盘进行烘干,加速秧盘的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