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无土栽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777发布日期:2019-05-03 18:4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苗圃无土栽培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圃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苗圃无土栽培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园林绿化工程越来越多,掌握园林绿化种植技术非常重要,苗圃种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无土栽培是一种目前逐渐推广的种植方法,无土栽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苗圃种植成本。

当前的苗圃无土栽培床在种植和收集时比较麻烦,工人需要逐个将幼苗穿过限位垫并将根部伸入营养液中,在生长完成后再逐个拿出比较耗费时间,结构不够灵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拿取方便,生长效果好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包括:培养床;托盘,所述托盘配合固定于所述培养床的内部;导轨,所述导轨对称设于所述托盘的内壁;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且所述夹持机构设有若干个;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槽以及卡槽;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于所述托盘,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杆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环的顶部开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夹板的两端;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槽以及卡头;所述第二限位杆连接于所述托盘,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杆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部开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卡头设于所述第二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头相互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养床的顶面四角处开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底面四角处设有安装柱,且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相互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顶面对称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培养床的侧壁设有进水管,且所述培养床的底部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于所述进水管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连接过滤器,且所述过滤器连接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通过导管连接抽水泵,且所述抽水泵连通至所述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与所述抽水泵之间连通有加氧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均呈半圆管结构,且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均为网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呈半圆弧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夹持机构完全设于所述培养床的内部空腔结构中。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苗圃无土栽培设备,在种植时,只需将各个苗圃幼苗放入对应的限位槽中便可,并且各个所述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以适应不同苗圃生长对于株距的需求;当需要收集生长后的苗圃时,只需按下所述夹持机构上的所述卡头便可,使得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分离,而生长后的苗圃便会自动落下,快速完成收集,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无土种植过程中的苗圃栽培、收集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提供的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培养床,11、安装孔,2、托盘,21、安装柱,22、导轨,3、夹持机构,31、第一夹板,311、第一限位环,312、第一限位杆,313、第一限位槽,314、卡槽,32、第二夹板,321、第二限位环,322、第二限位杆,323、第二限位槽,324、卡头,4、把手,5、过滤器,6、储液罐,7、抽水泵,8、进水管,9、加氧泵,1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提供的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配合结构示意图。苗圃无土栽培设备包括:培养床1;托盘2,所述托盘2配合固定于所述培养床1的内部;导轨22,所述导轨22对称设于所述托盘2的内壁;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2,且所述夹持机构3设有若干个;第一夹板31,所述第一夹板31设于所述夹持机构3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夹板31包括第一限位环311、第一限位杆312、第一限位槽313以及卡槽314;所述第一限位杆312连接于所述托盘2,所述第一限位环3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杆312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环311的顶部开有第一限位槽313;所述卡槽314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1的两端;第二夹板32,所述第二夹板32设于所述夹持机构3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板32包括第二限位环321、所述第二限位杆322、第二限位槽323以及卡头324;所述第二限位杆322连接于所述托盘2,所述第二限位环32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杆322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环321的内部开有第二限位槽323;所述卡头324设于所述第二夹板32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环311与所述第二限位环321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31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23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卡槽314与所述卡头324相互配合连接。

为了便于所述培养床1与所述托盘2进行连接,所述培养床1的顶面四角处开有安装孔11。

为了便于工人快速取下生长完成的苗圃,所述托盘2的底面四角处设有安装柱21,且所述安装柱21与所述安装孔11之间相互配合连接。

为了便于工人拿取所述托盘2,所述托盘2的顶面对称设有把手4。

为了使得营养液的流通,所述培养床1的侧壁设有进水管8,且所述培养床1的底部连接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设于所述进水管8的底部。

为了实现对于营养液的过滤、实现营养液的循环流通,所述出水管10连接过滤器5,且所述过滤器5连接储液罐6;所述储液罐6通过导管连接抽水泵7,且所述抽水泵7连通至所述进水管8。

为了保证营养液中具有充分的氧气,所述进水管8的与所述抽水泵7之间连通有加氧泵9。

为了使得营养液可流入限位环内,通过限位环能够防止不同苗圃根系之间相互交错生长,所述第一限位环311和所述第二限位环321均呈半圆管结构,且所述第一限位环311和所述第二限位环321均为网孔结构。

为了使得限位槽能够分开、闭合,所述第一限位槽3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323均呈半圆弧结构。

为了实现一次性对多个苗圃进行栽培,所述夹持机构3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夹持机构3完全设于所述培养床1的内部空腔结构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第一夹板31和所述第二夹板32移动至相互靠拢但未扣合的状态,然后将各个幼苗分别放入所述第一限位环311、所述第二限位环321内,待幼苗放置完毕后再扣合各个所述卡头324,使得幼苗的根部处于所述第一限位环311、所述第二限位环321所围的管状结构中,调节各个所述夹持机构3之间的距离,满足苗圃幼苗生长对株距的要求,在生长时,营养液流入限位环中,被幼苗根部所吸收,所述抽水泵7会将营养液抽出,通过所述过滤器5滤掉杂质,再进入所述储液罐6内,所述加氧泵9对营养液内补充氧气,然后再排回到所述培养床1内,从而保证营养液始终处于氧气充足的状态,在生长结束时,可取下所述托盘2,然后按下各个所述夹持机构3上的所述卡头324,使得所述第一夹板31与所述第二夹板32分离,而生长后的苗圃便会自动落下,快速完成收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圃无土栽培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苗圃无土栽培设备,在种植时,只需将各个苗圃幼苗放入对应的较大孔径的限位环中便可,放置完毕后再将两个夹板扣合在一起便可实现固定;当需要收集生长后的苗圃时,只需按下所述夹持机构3上的所述卡头324便可,使得所述第一夹板31与所述第二夹板32分离,而生长后的苗圃便会自动落下,快速完成收集,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无土种植过程中的苗圃栽培、收集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