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285发布日期:2019-05-07 20:2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



背景技术:

大棚为种植工具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大棚包括棚体和棚架,棚体内可以保证较为合理的温度,从而种植反季节植物或为植物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

在大面积种植蔬菜时,需要设置多个大棚,由于在白天温度较高时,需要给大棚通风,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但是每个大棚都需要通风降温,每个大棚两侧的开口都需要打开,若有N个大棚,需要打开2N个开口;当大棚数量较多时,比较浪费人工和时间。

此外,现有的单个大棚体积较小,升温和散热较快,昼夜温差大,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开多个大棚比较耗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包括棚架和固定在棚架上的棚体,所述棚体包括至少两个拱顶,相邻两个拱顶拼接且拼接处通过定位体固定于地面上,棚体的两侧设有可打开和关闭的通风口,两个通风口之间形成通风通道。

进一步,相邻两个拱顶之间形成檐沟。

檐沟主要用于排出积聚在拱顶上的雨水,以避免雨水压坏棚架或棚体,提高了大棚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该组合大棚还包括将檐沟的底部连有通向棚体内的灌溉管。

灌溉管的设置可以将雨水导入棚体,该方案可以采用雨水对棚体内的土壤进行灌溉,优化了大棚的性能,降低了大棚的使用成本。

进一步,拱顶为上凸的弧形顶。

进一步,所述定位体为定位杆。

棚体通过定位杆固定于地面上,棚体固定牢固,且固定方便,提高了大棚的稳定性能,并且,简化了大棚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定位体为绳体,所述定位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棚体上,所述定位体的另一端通过桩体固定于地面上。

绳体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从而使得棚体固定方便,大棚易于组装,优化了大棚的性能。

进一步,该组合大棚还包括棚门,每个拱顶对应一个棚门。

棚门的设置使得人员进出棚体十分方便,优化了大棚的性能。

进一步,棚体由塑料薄膜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发明由多个大棚组合成一个大棚,只需要两个通风口,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方便,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2、至少两个供顶使得棚体可以获得较大的面积,降低了昼夜温差,且使得棚体的昼夜温差平滑过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檐沟和灌溉管的设置使得大棚可以采用雨水灌溉棚体内的土壤,优化了大棚的性能,降低了大棚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视图。

图4为图2中棚体形成通风口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介绍实施例之前,有必要先对现有技术的大棚进行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包括棚体和棚架,棚架固定于地面上,棚体固定在棚架上,棚体即由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的膜状结构,棚体覆盖于棚架上以后,在棚架内形成棚体,棚体用于将棚体与外界隔开。大棚的顶部一般为圆弧形,即拱顶,该设置主要用于及时排出棚体上的雨水,以避免雨水积聚在棚体上而损坏棚体。

在对棚体通风时,可以卷起一部分棚体以使棚体与外界连通,从而对棚体通风。另外,在棚体上一般还有棚门,以利于人员出入。棚门即开设于棚体上的一个口子,该口子可由棚体封闭。进出棚体时,利用棚体的柔性将棚体掀开一部分,形成棚门。

现有技术中的大棚由于其结构不合理,棚体的面积一般较小,扩大棚体面积时一般需要抬高棚架的高度,以避免棚体塌陷。而棚架高度的增加将使大棚容易被风吹倒,大棚的稳定性较差。

以下实施例将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大棚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便于控温的组合大棚,包括棚架1和固定在棚架1上的棚体2,所述棚体2和棚架1组合形成棚体3,所述棚体3包括至少两个拱顶4,相邻两个拱顶4的接合处通过定位体5固定于地面上。

附图中的大棚画出了三个拱顶4,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拱顶4的数量可以自由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大棚包括至少两个拱顶4,该方案的原理是对棚体2进行分段支撑,以使大棚可以具有较宽的跨度,即大棚具有较宽的宽度,从而增大棚体3的面积,并且,棚体2不容易塌陷。由于棚体2采用分段支撑的方案,在增大棚体3面积的同时不需要抬高棚架1的高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大棚被风吹倒,大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大棚的种植面积被增大以后,昼夜气温变化过程中,棚体3内靠近棚体2的部分与远离棚体2的部分可以进行热交换,相对于现有技术,该热交换将持续更长的时间,从而使得大棚昼夜温差变化平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优化方案。

如图2、图3所示,相邻两个拱顶4之间形成檐沟6,檐沟6主要用于排出雨水,以避免雨水积聚于棚体2上,该组合大棚还包括将檐沟6排出的雨水导入所述棚体3的灌溉管7,灌溉管7可以位于棚体3内或棚体3外,灌溉管7用于将檐沟6内的雨水导入棚体3内,在位于棚体3内的地面上还可以设置灌溉沟,以将雨水均匀地导流至需要灌溉的位置。

如图2、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灌溉管7位于所述棚体3内,灌溉管7位于棚体3内时,灌溉管7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相对于灌溉管7设置于棚体3外,灌溉管7具有相对较短的长度,降低了大棚的使用成本,所述棚体2上在相邻两个拱顶4之间开设有与所述灌溉管7相通的排水口8,排水口8即设于棚体2上的孔体,灌溉管7上可以设置接水嘴,接水嘴可以粘接在棚体2上或者接水嘴与棚体2接触,排水口8与接水嘴相通,以将雨水通过接水嘴排入灌溉管7,接水嘴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雨水泄漏,优化了大棚的性能。

所述檐沟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8位于所述檐沟6的最低处。檐沟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是指,檐沟6的一端高度高于檐沟6的另一端高度,或者,檐沟6的两端高度高于檐沟6的中部高度,或者,檐沟6中部的高度高于檐沟6两端的高度,以使檐沟6内的雨水可以迅速排出。在实际设置时,仅需要将棚体2固定于棚架1上不同的位置即可改变檐沟6相应位置的高度,进而对排水管的最低位置或最高位置进行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图4所示,该组合大棚还包括两个通风口9,在两个通风口9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贯穿所有拱顶4,棚体2掀开一部分形成通风口9,两个通风口9的连线垂直于拱顶4的轴线,以使棚体3可以良好地通风。该组合大棚还包括棚门10,每个拱顶4对应一个棚门10,棚门10由棚体2掀开一部分形成。通风口9及棚门10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叙述。本实施例中通风口9和棚门10的位置限定将使通风口9具有更好的通风性能,棚门10更有利于人员的进出。

所述定位体5为定位杆。定位体5主要用于将棚体2固定于地面上,以提高大棚的稳定性能,棚体2可以粘接或捆绑在定位杆的一端,定位杆的另一端可以预埋至地面,以对棚体2进行固定。

或者,所述定位体5为绳体,所述定位体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棚体2上,所述定位体5的另一端通过桩体固定于地面上。即绳体的一端绑扎在棚体2上,绳体的另一端绑扎在桩体上。桩体插入地面,以对棚体2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