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5538发布日期:2019-03-22 19: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培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广义水稻区别于旱稻,狭义水稻指淡水稻,区别于海水稻等。按稻谷类型,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还有其它分类,水稻一般栽培于水田,无土栽培的是水上稻。

目前针对水稻根系的研究以水培为主,传统水培法用海绵包裹秧苗基部,栽插于固定大小的孔内培养,可做到取样简捷、无损、高效。但水培秧苗移栽过程中费时费力,不易操作且成本较高,而海绵包裹会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传统水培试验结果并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水稻蒸腾量大,营养液消耗较快,需按时按量补水,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静止不动的营养液易缺氧,新换营养液4-5天内便会散发恶臭,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水稻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由于一方面要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另一面要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并震荡培养,而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通过将水稻的种子播于培育板的栽插孔中,模具中还放置有含有微生物的营养液,摒弃了以往采用海绵包裹秧苗基部进行培养的方式,该培养液由于含有微生物营养含量丰富,一方面震荡培养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光照培养保证水稻也能正常生长。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筛选出促进水稻生长的微生物,也可以筛选出适合某一特定微生物共生长的水稻品种。同时该装置本身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环境要求比较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包括:光照培养箱;

光照培养箱的内部有培育基板,培育基板上设置有水稻培养模具;

水稻培养模具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搁板,搁板上搁置培育板,培育板包括上层的培育主板与下层的纱网,培育主板上分布有多个放置水稻种子的培育孔;

水稻培养模具的内部灌注有微生物的培养液,水稻培养模具的一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培养液进口,水稻培养模具的另一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培养液出口。

现有技术中,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广义水稻区别于旱稻,狭义水稻指淡水稻,区别于海水稻等。按稻谷类型,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还有其它分类,水稻一般栽培于水田,无土栽培的是水上稻。

目前针对水稻根系的研究以水培为主,传统水培法用海绵包裹秧苗基部,栽插于固定大小的孔内培养,可做到取样简捷、无损、高效。但水培秧苗移栽过程中费时费力,不易操作且成本较高,而海绵包裹会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传统水培试验结果并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水稻蒸腾量大,营养液消耗较快,需按时按量补水,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静止不动的营养液易缺氧,新换营养液4-5天内便会散发恶臭,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一方面震荡培养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光照培养保证水稻也能正常生长。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筛选出促进水稻生长的微生物,也可以筛选出适合某一特定微生物共生长的水稻品种。该培养液含有微生物营养含量丰富。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水稻培养模具的个数为6-9个。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水稻培养模具的个数为8个。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培育孔为圆孔,呈阵列型均匀分布在所述培育主板上。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圆孔的直径为1.5cm。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纱网的目数为10-30目。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水稻培养模具的外部设置有摇床,所述水稻培养模具与所述摇床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摇床固定在所述培育基板上。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培养液进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口管上设置有进水开关。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培养液出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摒弃了以往采用海绵包裹秧苗基部进行培养的方式,该培养液由于含有微生物营养含量丰富,一方面震荡培养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光照培养保证水稻也能正常生长。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筛选出促进水稻生长的微生物,也可以筛选出适合某一特定微生物共生长的水稻品种;

(2)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利用价值非常高,并且该装置本身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环境要求比较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照培养箱; 2-培育基板;

3-水稻培养模具; 4-搁板;

5-培育板; 6-培育孔;

7-培养液进口; 8-培养液出口;

9-摇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三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包括:光照培养箱;

光照培养箱的内部有培育基板,培育基板上设置有水稻培养模具;

水稻培养模具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搁板,搁板上搁置培育板,培育板包括上层的培育主板与下层的纱网,培育主板上分布有多个放置水稻种子的培育孔;

水稻培养模具的内部灌注有微生物的培养液,水稻培养模具的一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培养液进口,水稻培养模具的另一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培养液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通过将带有微生物的培养液对水稻进行培养,实现水稻与微生物的共生,摒弃了以往采用海绵包裹秧苗基部进行培养的方式,该培养液含有微生物营养含量丰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培养装置中,水稻培养模具的内侧壁固定有搁板,搁板优选地以焊接的形式设置在水稻培养模具内,搁板上设置有培育板。在水稻培养模具中灌注有微生物的培养液,为了方便培养液的更换,在水稻培养模具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培养液进口和培养液出口,进口靠上,出口靠下,方便培养液的进出。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水稻培养模具的个数为6-9个。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水稻培养模具的个数为8个,一般在光照培育箱里面放置8个左右的模具,正好能满足实际的培养水稻的需求。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培育孔为圆孔,呈阵列型均匀分布在培育主板上,圆孔是用来放水稻谷子用的,培育主板的底部设置有纱网,这样可以阻挡水稻谷子掉落。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圆孔的直径为1.5cm。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纱网的目数为10-30目。纱网的目数与圆孔的尺寸互相适应,避免水稻谷子掉落。

优选地,水稻培养模具的外部设置有摇床,所述水稻培养模具与所述摇床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摇床固定在所述培育基板上。

通过摇床的来回摇动,可以使得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混合的更加均匀,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摇床的振动频率摇床的振动频率不宜过高,要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不能摇动的太快,一般控制在50-100rpm之间,如果摇动频率过高不仅容易造成培养液飞溅,而且不能很好的起到混匀的效果。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培养液进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口管上设置有进水开关。

优选地,作为进一步可实施的方案,培养液出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开关。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作为第一种具体可实施的方案,具体参见图1,该实施例中的培养装置包括光照培养箱1,该光照培养箱1无论是白天、黑夜均可单独设置温度、湿度、光照度和时间等,温度控制比较均匀,风速也比较柔和,绝热性能好,对于水稻的培养过程的各方面的操作参数均进行了适宜的把控。

光照培养箱1内部固定有培育基板2,培育基板2上设置有水稻培养模具3,水稻培养模具3的内侧壁固定有搁板4,搁板4上搁置有培育板5,培育板5为两层,上层为培育主板,下层为纱网,培育主板上分布有多个培育孔6,培育孔内放有水稻谷子。

水稻培养模具3的内部灌注有微生物的培养液,用来培育水稻的生长,在水稻培养模具3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一侧壁上设置有培养液进口7,另一侧壁设置有培养液出口8。培养液进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开关。培养液出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开关。

作为第二种具体可实施的方案,具体参见图2,水稻培养模具3的设置个数可以为6个、7个、8个或9个。

水稻培养模具3中的培育孔6为直径1.5cm的圆孔,该圆孔呈陈列型均匀分布在培育主板上。位于下层的纱网的目数为10目、20目或30目均可。

在光照培养箱1的侧上方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的前壁上方设置有触控操作屏,触控操作屏的下方侧设置有开关按钮。

光照培养箱的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可以为滚轮,在光照培养箱1的底部各个角均焊接有滚轮。

作为第三种具体可实施的方案,具体参见图3,该实施例中的培养装置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一致,水稻培养模具3的外部有摇床9,摇床9与水稻培养模具3可拆卸固定连接,摇床9固定在培育基板2上。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工作原理按照如下操作进行:使用时,先要打开光照培养箱的箱门,将装有水稻种子的水稻培养模具放置在培育基板上,将培养液从进水管进入到水稻培养模具中,摇床定速进行振动,关闭光照培养箱的箱门,将培养箱进行通电,打开加热器,使得培养液迅速蒸发,使之充满整个培育箱的内部,可以使水稻种子吸收的更为充分,也可以使得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得到更好的培育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水稻与微生物共培养的培养装置摒弃了以往采用海绵包裹秧苗基部进行培养的方式,该培养液由于含有微生物营养含量丰富,一方面震荡培养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光照培养保证水稻也能正常生长。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筛选出促进水稻生长的微生物,也可以筛选出适合某一特定微生物共生长的水稻品种;

(2)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利用价值非常高,并且该装置本身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环境要求比较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