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鳜鱼幼苗培育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406发布日期:2019-05-11 00:1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式鳜鱼幼苗培育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浮动式鳜鱼幼苗培育槽。



背景技术:

鳜鱼是一种终生以活鱼为饵料的优质淡水鱼,人工繁育鳜鱼时,在鳜鱼幼苗阶段,以吞食刚孵出的团头鲂、鲢鳙鱼等鱼苗为主,而团头鲂、鲢鳙鱼的鱼苗的个体非常弱小,不能使用网箱进行投放饲喂鳜鱼幼苗,一般把初孵的鳜鱼幼苗放养于水泥池,再投放团头鲂、鲢鳙鱼的初孵鱼苗进行饲喂,由于水体环境相对较大,鳜鱼幼苗捕食饵料鱼鱼苗的几率降低,影响鳜鱼幼苗的培育成活率,有的使用较小的水泥池进行培育,由于鳜鱼幼苗生长较快,再加上不断投入的饵料鱼鱼苗,单位水体内生物量大,对水质影响较大,需要不断地分池操作,即影响鳜鱼幼苗的摄食生长,也增加了操作难度,影响鳜鱼幼苗的正常培育。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浮动式鳜鱼幼苗培育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式鳜鱼幼苗培育槽,其特征是,培育槽由遮光防鸟网、交叉支撑、立式浮圈、横向充气管、垂直充气管、散气石、培育槽本体、培育槽上圈、培育槽底圈组成,所述培育槽本体采用直径1.0-2.0的圆筒形塑料膜制作,圆筒形塑料膜的上口固定在培育槽上圈上,培育槽上圈为圆环形,采用直径1厘米的实心塑料杆制作,培育槽上圈直径与圆筒形塑料膜直径一致,培育槽上圈内嵌于立式浮圈的底部中心,立式浮圈采用宽度10-15厘米、高度20-30厘米的塑料泡沫制作圆环形,立式浮圈的直径与培育槽上圈的直径一致,制作立式浮圈的塑料泡沫外侧使用网目10-20目的聚乙烯网片包裹,保护立式浮圈不致破碎,立式浮圈的上方内侧设置交叉支撑,交叉支撑使用直径1-2厘米的塑料管制作,交叉支撑上方覆盖遮光防鸟网,所述遮光防鸟网采用网目1-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而成,沿交叉支撑的一支支撑设置横向充气管,横向充气管至交叉支撑的交叉处下垂为垂直充气管,垂直充气管的下方连接散气石;在距培育槽上圈1.3-1.5米处的圆筒形塑料膜上固定设置培育槽底圈,培育槽底圈采用直径0.8-1.2厘米的不锈钢钢筋制作,规格与培育槽上圈一致,培育槽底圈兼做支撑和沉子使用,培育槽上圈与培育槽底圈及圆筒形塑料膜组成培育槽本体,所述圆筒形塑料膜底段横向折向培育槽本体的一侧,在培育槽底圈内侧形成培育槽槽底,所述散气石距培育槽槽底20-30厘米,折向一侧的圆筒形塑料膜渐次束口,沿培育槽本体外侧向上至固定束口处,所述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位于固定束口处的上侧。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培育槽,把培育槽设置于鳜鱼种培育槽内,鳜鱼幼苗孵出后投放培育槽内,待鳜鱼幼苗能够开口摄食时,在培育槽内投放足量的饵料鱼鱼苗,开启充气装置,散气石在培育槽内补充溶氧,在有限的培育槽空间范围内,鳜鱼幼苗极易捕食饵料鱼苗,鳜鱼幼苗生长迅速,在培育槽培育5-7天后,鳜鱼幼苗达到2.5厘米以上的鳜鱼种,自主摄食能力增强,这时培育槽空间开始限制鳜鱼幼苗的生长,培育槽内水体质量开始变差,即可放开固定束口处,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进入水体,把培育槽从鳜鱼种培育池中缓慢提出,鳜鱼种从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进入鳜鱼种培育池中培育,完成鳜鱼幼苗阶段的培育,由于操作不会直接实施到鳜鱼种鱼体上,鳜鱼种不受机械损伤;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鳜鱼幼苗捕食机会大、生长快、培育成活率高,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遮光防鸟网,2交叉支撑,3横向充气管,4立式浮圈,5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6固定束口处,7培育槽本体,8培育槽底圈,9培育槽槽底,10散气石,11垂直充气管,12圆筒形塑料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浮动式鳜鱼幼苗培育槽,其特征是,培育槽由遮光防鸟网(1)、交叉支撑(2)、立式浮圈(4)、横向充气管(3)、垂直充气管(11)、散气石(10)、培育槽本体(7)、培育槽上圈、培育槽底圈(8)组成,所述培育槽本体(7)采用直径1.0-2.0的圆筒形塑料膜(12)制作,圆筒形塑料膜(12)的上口固定在培育槽上圈上,培育槽上圈为圆环形,采用直径1厘米的实心塑料杆制作,培育槽上圈直径与圆筒形塑料膜(12)直径一致,培育槽上圈内嵌于立式浮圈(4)的底部中心,立式浮圈(4)采用宽度10厘米、高度30厘米的塑料泡沫制作圆环形,立式浮圈(4)的直径与培育槽上圈的直径一致,制作立式浮圈(4)的塑料泡沫外侧使用网目10目的聚乙烯网片包裹,保护立式浮圈(4)不致破碎,立式浮圈(4)的上方内侧设置交叉支撑(2),交叉支撑(2)使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制作,交叉支撑(2)上方覆盖遮光防鸟网(1),所述遮光防鸟网(1)采用网目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而成,沿交叉支撑(2)的一支支撑设置横向充气管(3),横向充气管(3)至交叉支撑(2)的交叉处下垂为垂直充气管(11),垂直充气管(11)的下方连接散气石(10);在距培育槽上圈1.5米处的圆筒形塑料膜(12)上固定设置培育槽底圈(8),培育槽底圈(8)采用直径1.0厘米的不锈钢钢筋制作,规格与培育槽上圈一致,培育槽底圈(8)兼做支撑和沉子使用,培育槽上圈与培育槽底圈(8)及圆筒形塑料膜(12)组成培育槽本体(7),所述圆筒形塑料膜(12)底段横向折向培育槽本体(7)的一侧,在培育槽底圈(8)内侧形成培育槽槽底(9),所述散气石(10)距培育槽槽底(9)30厘米,折向一侧的圆筒形塑料膜(12)渐次束口,沿培育槽本体(7)外侧向上至固定束口处(6),所述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5)位于固定束口处(6)的上侧。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培育槽,把培育槽设置于鳜鱼种培育槽内,鳜鱼幼苗孵出后投放培育槽内,待鳜鱼幼苗能够开口摄食时,在培育槽内投放足量的饵料鱼鱼苗,开启充气装置,散气石(10)在培育槽内补充溶氧,在有限的培育槽空间范围内,鳜鱼幼苗极易捕食饵料鱼苗,鳜鱼幼苗生长迅速,在培育槽培育5-7天后,鳜鱼幼苗达到2.5厘米以上的鳜鱼种,自主摄食能力增强,这时培育槽空间开始限制鳜鱼幼苗的生长,培育槽内水体质量开始变差,即可放开固定束口处(6),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5)进入水体,把培育槽从鳜鱼种培育池中缓慢提出,鳜鱼种从圆筒形塑料膜底开口(5)进入鳜鱼种培育池中培育,完成鳜鱼幼苗阶段的培育,由于操作不会直接实施到鳜鱼种鱼体上,鳜鱼种不受机械损伤;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鳜鱼幼苗捕食机会大、生长快、培育成活率高,效果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