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大棚以及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8886发布日期:2019-06-05 22:03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体大棚以及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体大棚以及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

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但是,现有的大棚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体大棚以及种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棚种植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不高,影响种植产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体大棚,包括:

多个单棚体,所述单棚体包括顶盖膜和多个支撑架;

多个所述支撑架沿纵向均匀排布,所述顶盖膜铺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

多个所述单棚体沿横向均匀排布,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膜,所述连接膜的两侧与相邻所述单棚体的顶盖膜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膜低于所述顶盖膜的顶端;

相邻所述单棚体的顶盖膜与位于其中间的连接膜形成有过水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体大棚还包括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沿横向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单棚体的同一横排的支撑架。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拱形杆;

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平行设置,所述拱形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上设置有插接孔;

所述固定杆沿横向依次插接在多个所述单棚体的同一横排的支撑架的插接孔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挂钩,用于挂接物体。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挂钩包括滚动组件和钩体;

所述钩体设置在所述滚动组件的底部,所述滚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轮架和滚轮;

所述滚轮架上设置有滚轮轴,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滚轮轴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滚动槽;

所述滚轮沿着所述滚动槽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种植系统,包括所述的连体大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有多个支撑架沿纵向均匀排布而构成的单棚体上铺设了顶盖膜以后,便可以使单个所述单棚体形成可以种植的内部空间。而基于这种单棚体的结构,还通过多个所述单棚体沿横向均匀排布构成了整体的连体大棚,在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膜以后,便可以使相邻的所述单棚体也连接起来。

这样的话,与普通的大棚相比,这种连体大棚由于在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膜,便可以将所有的单体棚连接起来构成整体的连体大棚,使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的土地也被连接膜所遮盖,使该部分土地处于可种植的内部空间,以此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大棚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大棚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示意图A;

图5为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示意图B。

附图标记:

1-顶盖膜;2-支撑架;3-连接膜;

4-过水槽;5-固定杆;6-挂钩;

21-第一立杆;22-第二立杆;

23-拱形杆;24-插接孔;

51-滚动槽;

61-滚动组件;62-钩体;

611-滚轮架;612-滚轮;

613-滚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大棚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大棚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体大棚,包括:

多个单棚体,所述单棚体包括顶盖膜1和多个支撑架2;

多个所述支撑架2沿纵向均匀排布,所述顶盖膜1铺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

多个所述单棚体沿横向均匀排布,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膜3,所述连接膜3的两侧与相邻所述单棚体的顶盖膜1连接。

结合图1和图2可知,上文中所述的多个所述支撑架2沿纵向均匀排布,即图2中的纵向排布结构,多个支撑架2沿纵向(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可构成单个所述单棚体的结构。

同时,如图1可知,上文中所述的多个所述单棚体沿横向均匀排布,即图1中的横向排布结构,多个所述单棚体沿横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可构成所述连体大棚。

基于上述所述的结构,当有多个支撑架2沿纵向均匀排布而构成的单棚体上铺设了顶盖膜1以后,便可以使单个所述单棚体形成可以种植的内部空间。

而基于这种单棚体的结构,还通过多个所述单棚体沿横向均匀排布构成了整体的连体大棚,在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膜3以后,便可以使相邻的所述单棚体也连接起来。

这样的话,与普通的大棚相比,普通的大棚由于每个大棚均是单独的,这样相邻大棚之间的土地便露在了大棚的外面,属于大棚外的空间,不能够种植。

而这种连体大棚由于在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膜3,便可以将所有的单体棚连接起来构成整体的连体大棚,使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的土地也被连接膜3所遮盖,使该部分土地处于可种植的内部空间,以此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其中,所述单棚体的宽度、高度和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便不做具体的限定。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膜3低于所述顶盖膜1的顶端;

相邻所述单棚体的顶盖膜1与位于其中间的连接膜3形成有过水槽4。

如图1所示,由于使所述连接膜3低于所述顶盖膜1的顶端,所以相邻所述单棚体之间的连接膜3便可以与相邻的两个单棚体上的顶盖膜1相连接,并构成过水槽4。

该过水槽4的宽度两侧是相邻的两个单棚体上的顶盖膜1,过水槽4的底是相邻的两个单棚体之间的连接膜3;同时,过水槽4的长度与单个单棚体的长度一致。

利用顶盖膜1和连接膜3构成的这种过水槽4可以具有引水流的作用,即当雨水沿着顶盖膜1流入到该过水槽4内,便可以利用过水槽4的长度方向两端将水流引出至连体大棚。

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体大棚还包括固定杆5;

所述固定杆5沿横向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单棚体的同一横排的支撑架2。

如图1所示,固定杆5可以将相邻的单棚体进行牢靠的连接,其中,连体大棚需要多个固定杆5进行连接,即单棚体内的支撑架2的数量等于固定杆5的数量。

在设置时,固定杆5用于连接均匀排布的单棚体中的同一横排的支撑架2(即图1中左右方向),通过多个固定杆5便可以使单棚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提高整体连体大棚的稳定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包括第一立杆21、第二立杆22和拱形杆23;

所述第一立杆21与所述第二立杆22平行设置,所述拱形杆2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立杆21和所述第二立杆22的顶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立杆21、所述第二立杆22和所述拱形杆2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这样会便于收纳、运输等。

另外,所述第一立杆21、所述第二立杆22和所述拱形杆2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式的结构,即所述第一立杆21、所述第二立杆22和所述拱形杆23是呈一体的,这样便可以保证支撑架2牢固性。

图5为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示意图B;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21和所述第二立杆22上设置有插接孔24;

所述固定杆5沿横向依次插接在多个所述单棚体的同一横排的支撑架2的插接孔24内。

如图5所示,固定杆5是插接在所述插接孔24内的,以此便可以对多个同一横排的多个支撑架2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立杆21和所述第二立杆22上均设置有插接孔24,固定杆5依次插接在所述第一立杆21和所述第二立杆22上的插接孔24内,然后又依次的插接在不同支撑架2上的所述第一立杆21和所述第二立杆22上的插接孔24内,以便完成对相邻单棚体的连接。

图4为图1中的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示意图A;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5上设置有多个挂钩6,用于挂接物体。

利用所述挂钩6便可以挂接物体,这样便提高了固定杆5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吊瓜使用。

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挂钩6包括滚动组件61和钩体62;

所述钩体62设置在所述滚动组件61的底部,所述滚动组件61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上。

利用所述滚动组件61便可以使挂钩6在固定杆5上调整位置,这样便可以在挂接物体时,例如吊瓜时任意调整间距。

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滚动组件61包括滚轮架611和滚轮612;

所述滚轮架611上设置有滚轮轴613,所述滚轮612转动设置在所述滚轮轴613上。

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5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滚动槽51;

所述滚轮612沿着所述滚动槽51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上。

采用了滚动槽51和滚轮612的配合结构,可以使滑动组件在固定杆5上的滑动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种植系统,包括所述的连体大棚。

由于所述连体大棚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以及技术效果均在前文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所以,任何有关于所述连体大棚的技术内容,均可参考前文对于所述连体大棚的记载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