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484发布日期:2019-06-26 00:3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土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土种植包括水培种植和基质种植,种植方式包括水培育苗、基质育苗、水培定植栽培和基质定植栽培。水培育苗需要采用托盘加穴盘进行作业,水培种植需要采用定植板加水培种植专用的水培槽进行作业,基质种植需要采用基质种植盘和基质种植专用的水培槽进行作业,三者无法使用同一设备完成种植,当用户需要上述三种植方式种植植物时,需要同时购置上述三种种植方式使用的设备,提高用户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水培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种植技术中没有同时具有多种种植功能的水培装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水培装置,包括:水培槽以及植物种植件;

所述水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安装有进液组件,所述水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安装有出液组件;

所述水培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培养液流道,培养液通过进液组件流入水培槽,流经所述培养液流道,并通过所述出液组件流出所述水培槽;

所述植物种植件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放置在所述植物种植件中的植物可吸收到所述培养液流道中的培养液,所述植物种植件包括水培育苗穴盘、基质种植盘、水培定植板,所述水培育苗穴盘、所述基质种植盘、所述水培定植板分别独立地与所述水培槽配合;

当需要水培育苗时,将所述水培育苗穴盘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当需要基质种植时,将所述基质种植盘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当需要水培种植时,将所述水培定植板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水培槽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卡边,所述水培育苗穴盘的周缘上设有第二卡边,当所述水培育苗穴盘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时,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第二卡边卡合;

所述水培育苗穴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水穴孔,水培育苗时,待栽培的苗体插置在所述透水穴孔中,且所述苗体的根系浸没在所述培养液中。

进一步地,所述水培槽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卡边,所述基质种植盘的周缘上设有第三卡边,当所述基质种植盘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时,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第三卡边卡合;

所述基质种植盘的底部设置有透水筛孔,所述基质种植盘的底部内侧面铺设有无纺布,基质种植时,所述无纺布上铺设有基质,所述基质内混有基质种植植物的种子,所述培养液通过所述无纺布渗透进所述基质中供所述种子吸收。

进一步地,所述水培槽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卡边,所述水培定植板的周缘上设有第四卡边,当所述水培定植板盖设于所述水培槽的顶部时,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卡合;

所述水培定植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培定植孔,水培种植时,待栽培的水培植物插置在所述水培定植孔中,且所述水培植物的根系浸没在所述培养液中。

进一步地,所述水培定植板的第一面涂覆白色反光材料,第二面涂覆黑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组件包括第一供液管、混合室及第二供液管;

所述进液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培槽中,所述第一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室的顶部开口连接,所述第二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混合室的底部开口连接,所述第二供液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水培槽内;

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混合室的底部开口处安装有乱流扇,所述培养液依次通过第一供液管、混合室及第二供液管进入所述水培槽,所述培养液在流经所述乱流扇时推动所述乱流扇的扇叶旋转,使流经所述乱流扇的培养液形成乱流以增加所述培养液中的含氧量。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室中围绕所述底部开口设有环绕状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用于防止所述培养液流经所述混合室时从进气孔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组件包括出液管及液位调整套管;

所述出液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培槽中,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液位调整套管的底端连接;

所述液位调整套管包括内套管及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可相对转动,所述内套管侧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内套管侧壁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外套管侧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外套管侧壁的下部开设有第四开口;

当需要水培槽中的培养液处于高液位时,将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相对转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此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对齐,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不对齐;当需要水培槽中的培养液处于低液位时,将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相对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此时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对齐,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不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流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柱;

所述培养液流经所述培养液流道时,培养液撞击支柱(14)形成潮涌,以增加所述培养液中的含氧量。

进一步地,所述水培槽的底板上设有导流凸位,所述导流凸位在所述水培槽中隔出多条培养液流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水培装置,包括水培槽以及植物种植件,水培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培养液流道,培养液通过进液组件流入水培槽,流经培养液流道,并通过出液组件流出水培槽,植物种植件盖设于水培槽的顶部,放置在植物种植件中的植物可吸收到培养液流道中的培养液,植物种植件包括水培育苗穴盘、基质种植盘、水培定植板,当需要水培育苗时,使用水培育苗穴盘,当需要基质种植时,使用基质种植盘,当需要水培种植时,使用水培定植板,解决现有的种植技术中没有同时具有多种种植功能的水培装置的问题,节约了用户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水培槽与水培育苗穴盘盖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水培槽与水培育苗穴盘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水培槽与基质种植盘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水培槽与水培定植板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水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水培槽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进液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出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出液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水培装置中出液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水培槽;11、进液口;12、出液口;13、第一卡边;14、支柱;15、导流凸位;2、水培育苗穴盘;21、第二卡边;22、透水穴孔;3、基质种植盘;31、第三卡边;32、透水筛孔;4、水培定植板;41、第四卡边;42、水培定植孔;5、进液组件;51、第一供液管;52、混合室;521、进气孔;522、乱流扇;523、挡水板;53、第二供液管;6、出液组件;61、出液管;62、液位调整套管;621、内套管;622、外套管;623、第一开口;624、第二开口;625、第三开口;626、第四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水培装置,包括:水培槽1以及植物种植件。

水培槽1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开设有进液口11,进液口11安装有进液组件5,水培槽1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开设有出液口12,出液口12安装有出液组件6。水培槽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培养液流道,培养液通过进液组件5流入水培槽1,流经培养液流道,并通过出液组件6流出水培槽1。

植物种植件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放置在植物种植件中的植物可吸收到培养液流道中的培养液,植物种植件包括水培育苗穴盘2、基质种植盘3、水培定植板4,水培育苗穴盘2、基质种植盘3、水培定植板4分别独立地与水培槽1配合使用。

当需要水培育苗时,将水培育苗穴盘2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当需要基质种植时,将基质种植盘3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当需要水培种植时,将水培定植板4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

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选择不同的植物种植件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解决了现有的种植技术中没有同时具有多种种植功能的水培装置的问题,节约了用户的种植成本。

进一步地,水培槽1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卡边13,水培育苗穴盘2的周缘上设有第二卡边21,当水培育苗穴盘2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时,第一卡边13与第二卡边21卡合。水培育苗穴盘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水穴孔22,水培育苗时,待栽培的苗体插置在透水穴孔22中,且苗体的根系浸没在培养液中。

进一步地,水培槽1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卡边13,基质种植盘3的周缘上设有第三卡边31,当基质种植盘3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时,第一卡边13与第三卡边31卡合。基质种植盘3的底部设置有透水筛孔32,基质种植盘3的底部内侧面铺设有无纺布,基质种植时,无纺布上铺设有基质,基质内混有基质种植植物的种子,培养液通过无纺布渗透进基质中供种子吸收。基质种植主要用于种植芽苗菜。

进一步地,水培槽1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卡边13,水培定植板4的周缘上设有第四卡边41,当水培定植板4盖设于水培槽1的顶部时,第一卡边13与第四卡边41卡合。水培定植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培定植孔42,水培种植时,待栽培的水培植物插置在水培定植孔42中,且水培植物的根系浸没在培养液中。

具体地,水培定植板4的第一面涂覆白色反光材料,第二面涂覆黑色材料。当处于光照不足的季节时(例如冬季),将水培定植板4的第一面朝上设置,第一面涂覆的白色反光材料可对阳光进行反射,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当处于光照充足季节时(例如夏季),将水培定植板4的第二面朝上设置。

请参阅图7和图8,具体地,进液组件5包括第一供液管51、混合室52及第二供液管53。进液组件5设置在水培槽1中,第一供液管51的第一端与进液口11连接,第一供液管51的第二端与混合室52的顶部开口连接,第二供液管53的第一端与混合室52的底部开口连接,第二供液管53的第二端位于水培槽1内。

混合室52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进气孔521,混合室52的底部开口处安装有乱流扇522,培养液依次通过第一供液管51、混合室52及第二供液管53进入水培槽1,培养液在流经乱流扇522时推动乱流扇522的扇叶旋转,使流经乱流扇522的培养液形成乱流以增加培养液中的含氧量。混合室52中围绕底部开口设有环绕状的挡水板523,挡水板523用于防止培养液流经混合室52时从进气孔521流出。

请参阅图9至图11,具体地,出液组件6包括出液管61及液位调整套管62。出液组件6设置在水培槽1中,出液管61的第一端与出液口12连接,出液管61的第二端与液位调整套管62的底端连接。液位调整套管62包括内套管621及外套管622,内套管621和外套管622可相对转动,内套管621侧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开口623,内套管621侧壁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开口624,外套管622侧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三开口625,外套管622侧壁的下部开设有第四开口626。

当需要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处于高液位时,将内套管621和外套管622相对转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此时第一开口623与第三开口625对齐,且第二开口624与第四开口626不对齐,此时培养液可从第一开口623流入液位调整套管62,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处于高液位;当需要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处于低液位时,将内套管621和外套管622相对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此时第二开口624与第四开口626对齐,且第一开口623与第三开口625不对齐,此时培养液可从第二开口624流入液位调整套管62,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处于低液位。

具体地,水培育苗时,由于待栽培的苗体的根系较短,一般需要将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的液位调节为高液位;基质种植时,培养液的液面需要与基质种植盘3的底部接触,一般需要将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的液位调节为高液位;水培种植时,由于待栽培的水培植物的根系较长,一般需要将水培槽1中的培养液的液位调节为低液位,中间形成空气层,使待栽培的水培植物的主根浸没在培养液中,毛根露出培养液的液面伸展在所形成的空气层呼吸氧气。

进一步地,培养液流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柱14。培养液流经培养液流道时,培养液撞击支柱14形成潮涌,以增加培养液中的含氧量。优选地,水培育苗穴盘2可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水培育苗子穴盘,支柱14也可用于支撑水培育苗子穴盘;基质种植盘3包括多个子基质种植盘,支柱14也可用于支撑子基质种植盘。水培槽1的底板上设有导流凸位15,导流凸位15在水培槽1中隔出多条培养液流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