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251发布日期:2019-04-16 22:1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秸秆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炭是指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和一定温度条件下热解形成的富碳产物,可以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生物炭具有极好的吸附缓冲能力和保肥保水性能,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解决土壤退化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目前在农作物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程中需要将其粉碎颗粒才能进行后续的碳化工作,但是一些具有较大秸秆的农作物,例如棉花秸秆、玉米秸秆以及一些树木的枝条等,此类农作物废弃物具有较高的硬度,目前都是通过特定的粉碎机处理相应的农作物废弃物,一方面这种处理方式需要采购不同类型的粉碎机,使生物炭生产的成本增加,同时将其直接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加剧了设备的损耗程度,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不同的农作物废弃物的粉碎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这就影响了整个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导致生物炭的总体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以解决目前硬度较高的农作物废弃物需要不同的粉碎机进行处理且直接进行粉碎导致粉碎机损耗过快,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为上下贯通且内部中空的结构体,所述外壳本体内部水平设置有电机驱动的第一粉碎转子和第二粉碎转子,所述第一粉碎转子、第二粉碎转子均与外壳本体的侧壁转动连接,且二者相对转动;第一粉碎转子的侧壁上等间距嵌有多个圆形滚刀,所述相邻的两个圆形滚刀之间的第一粉碎转子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拨料机构,多个第一拨料机构沿所述第一粉碎转子的圆周方向依次均匀设置;第二粉碎转子的侧壁上设有与圆形滚刀相对应的圆盘,所述圆盘的边沿处开设有沿其圆周方向的凹槽,所述圆形滚刀伸入所述圆盘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拨料机构位于相邻的两个圆盘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粉碎转子的转轴与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粉碎转子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粉碎转子的转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粉碎转子的筒体直径与第二粉碎转子的本体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粉碎转子与第二粉碎转子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凹槽两侧的圆盘侧壁均呈齿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粉碎转子与外壳本体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粉碎转子与外壳本体的侧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农作物秸秆落至第一粉碎转子和第二粉碎转子上,由于二者之间是相对转动,秸秆在拨料机构以及圆盘的作用下向第一粉碎转子和第二粉碎转子之间的位置处运动,圆形滚刀与带有凹槽的圆盘相互配合,将大型的秸秆切割为多段,与此同时转动的拨料机构对各段小秸秆施加作用力,拨动小秸秆从圆盘之间的间距处落下;除此之外,秸秆的切割和拨动机构的拨动是同时进行的,由于第一粉碎转子和第二粉碎转子具有较高的转速,拨动机构可对秸秆的结构进行破坏,从而进一步缩短秸秆的长度和降低其硬度,便于进行后续的粉碎处理。本实用新型可将硬度较高的、体积较大的农作物废弃物统一进行初步粉碎,从而提高秸秆粉碎以及生物炭生产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粉碎转子与第二粉碎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本体,2-第一粉碎转子,3-第二粉碎转子,4-电机,21-圆形滚刀,23-拨料机构,25-主动齿轮,31-圆盘,33-凹槽,35-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初步粉碎装置,其主要包括外壳本体1,外壳本体1为上下贯通且内部中空的结构体,外壳本体1的顶部为进料口,底部为出料口,此处的外壳本体1的进料口为矩形,进料口的长度根据待处理原料的尺寸进行设置,外壳本体1有钢板组合而成,以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外壳本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电机4驱动的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碎转子3,第一粉碎转子2、第二粉碎转子3均与外壳本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且二者相对转动。具体地,第一粉碎转子2、第二粉碎转子3均沿进料口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秸秆由进料口落入外壳本体1内部时与第一粉碎转子2或第二粉碎转子3保持平行,从而使秸秆被切割的更为均匀。除此之外,第一粉碎转子2与外壳本体1的侧壁之间、第二粉碎转子3与外壳本体1的侧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于外壳本体1的侧壁上,第一粉碎转子2的两端与外壳本体1的侧壁之间、第二粉碎转子3的两端与外壳本体1的侧壁之间均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

第一粉碎转子2的侧壁上等间距嵌有多个圆形滚刀21,圆形滚刀21与第一粉碎转子2的竖直截面平行。另外相邻的两个圆形滚刀21之间的第一粉碎转子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拨料机构23,多个拨料机构23沿第一粉碎转子2的圆周方向依次均匀设置。拨料机构23的相对于第一粉碎转子2本体的高度大于圆形滚刀21相对于第一粉碎转子2本体的高度,此处的拨料机构23在第一粉碎转子2的转动下对秸秆进行拨动,使秸秆运动至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碎转子3之间的位置,便于圆形滚刀21对其进行切割。本实施例中的拨料机构23为齿状,如此可进一步破坏秸秆的整体结构,其亦可为条状、柱状等。

第二粉碎转子3的侧壁上设有与圆形滚刀21相对应的圆盘31,圆盘31与第二粉碎转子3的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另外圆盘31的边沿处开设有沿其圆周方向的凹槽33,圆形滚刀21伸入圆盘31凹槽33的内部。与此同时,第一拨料机构23位于相邻的两个圆盘31之间。当秸秆运动至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转子之间时,圆形滚刀21与带有凹槽33的圆盘31呈交叉剪切的方式对秸秆切割,而拨料机构23同时对秸秆施加剪切力,拨料机构23施加的剪切力一方面可将秸秆进行压紧,保证更好的切割效果;另一方面粉碎转子的转速较快时,拨料机构23亦能起到相应的切割、破坏,从而进一步提高秸秆的切割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粉碎转子2的转轴与电机4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粉碎转子2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25,第二粉碎转子3的转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25相啮合的从动齿轮35,以实现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碎转子3之间进行同步转动。此外,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35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使得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碎转子3的转动幅度保持一致,防止因转动幅度不同导致的秸秆发生局部堆积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粉碎转子2的筒体直径与第二粉碎转子3的本体直径相同,且第一粉碎转子2与第二粉碎转子3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进一步地,凹槽33两侧的圆盘31侧壁均呈齿状。由于第一粉碎转子2上设有拨料机构23,使得秸秆运动至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碎转子3之间的位置,而第二粉碎转子3处的秸秆就会有一定量的秸秆堆积,此处齿状的圆盘31可将落至第二粉碎转子3处的秸秆拨动至第一粉碎转子2和第二粉碎转子3之间,从而达到均匀下料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