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捕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6339发布日期:2019-07-31 19:5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捕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蝇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捕蝇器。



背景技术:

夏季温度较高,苍蝇滋生,由于苍蝇易传播疾病,危害公共卫生和健康,在公共区域如公园、小区等地方会喷洒杀虫剂等进行除蝇,或者采用捕蝇器,但是现有的电子捕蝇器需要充电,而且易损坏,而传统的捕蝇器结构简单,但是捕蝇效率低,且不易清洁,一般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扔掉,浪费资源。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118506U)公开一种捕蝇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罩和内罩,所述外罩与所述内罩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液体的容置腔,所述外罩包括上罩和下罩,所述上罩和所述下罩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罩底部中心开有圆孔,所述内罩由所述圆孔边缘周向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上罩的内壁设置 有饵料放置机构,所述上罩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所述下罩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该捕蝇器具有干净卫生、安全环保、捕蝇效率高的优点。但在底部的水中有苍蝇的话,很容易变质,不卫生,且将饵料放置机构放置在捕蝇器的内部,吸引苍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捕蝇器,捕蝇效率高,且可对本实用新型内部进行清洗,并对饵料进行加水,简单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捕蝇器,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螺纹连接,所述上腔体顶部设置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底部设置与所述上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堵水头,所述下腔体底部中心设置锥形口,所述下腔体底部侧边设置开口,所述下腔体底部设置饵盘。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为透明上腔体,所述下腔体为透明下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下腔体底部固定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螺纹连接锥形架,所述锥形架包括上环形架、下环形架和连通所述上环形架、下环形架的连接杆,所述下环形架上设置饵盘。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顶部设置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捕蝇器,其中下腔体底部中心设置锥形口,下腔体底部侧边设置开口,用于清理其中的苍蝇;下腔体底部螺纹连接锥形架,下腔体底部粘接环形挡板,锥形架包括上环形架和下环形架,上环形架和下环形架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上环形架内壁与环形挡板外壁螺纹连接,下环形架上放置饵盘,放置饵料,苍蝇在饵盘进食后,向上飞的过程中顺着锥形口进入本实用新型中,死后落在下腔体底部,通过打开开口可将里面的死苍蝇放出,可在集水腔内放置水或储存雨水,然后打开两侧的堵水头,对下腔体进行冲洗,而打来中间的堵水头,可对饵盘中的饵料进行加水,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锥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腔体,2-下腔体,3-集水腔,4-通孔,5-堵水头,6-弧形口,7-开口,8-饵盘,9-连接杆,10-挂钩,11-环形挡板,12-上环形架,13-下环形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捕蝇器,包括上腔体1和下腔体2,其中上腔体1为透明上腔体,下腔体2为透明下腔体,即上腔体1和下腔体2均采用透明塑料制备而成,上腔体1和下腔体2螺纹连接,上腔体1顶部设置挂钩10。

上腔体1顶部设置集水腔3,其中集水腔3底部设置与上腔体1内部连通的通孔4,通孔4内设置堵水头5,堵水头5为弹性橡胶,能够打开或关闭通孔4。

下腔体2底部中心设置锥形口6,下腔体2底部侧边设置开口7,用于清理苍蝇;下腔体2底部螺纹连接锥形架,锥形架的结构如图2所示,下腔体2底部粘接环形挡板11,锥形架包括上环形架12和下环形架13,上环形架12和下环形架13之间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上环形架12内壁与环形挡板11外壁螺纹连接,下环形架13上放置饵盘8,其中饵盘8可以卡在下环形架13内部或者粘贴在下环形架13上端面,方便更换清洗,饵盘8中放置饵料,用于吸引苍蝇。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苍蝇在饵盘8进食,向上飞的过程中顺着锥形口6进入到上腔体1和下腔体2形成的空腔内飞不出去,死后落在下腔体2底部,通过打开开口7可将里面的死苍蝇放出,可在集水腔3内放置水或储存雨水,然后打开两侧的堵水头5,对下腔体2进行冲洗,而打来中间的堵水头5,可对饵盘8中的饵料进行加水,方便实用,且通过旋开上腔体1和下腔体2上的螺纹即可对上腔体和下腔体进行清洗。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图3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即对开口7处进行改进,即在开口7内开设凹槽15,如图3所示,凹槽内插接挡板即对开口7进行封闭,简单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