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降温装置的蜂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3219发布日期:2019-06-29 00:4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带降温装置的蜂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蜂饲养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降温装置的蜂场。



背景技术: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其作为东方蜜蜂的亚种,广泛分布于蒙山地区,适合于定地饲养。在具有一定规模的蜂场中,通常有多个定地饲养的蜂房。现有的定地饲养蜂房外墙采用混凝土、石块或砖块筑砌,内墙采用黄泥涂抹制作而成,具有保暖、降温等功能。但在夏季需要进行控温处理时,通常只能采用草帘遮阴的方式降温,蜂场中的多个蜂房不方便集中管理,且蜂房内通风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降温装置的蜂场,其通过预设与各个蜂房相配合的地下通道及风管,利用蒸发式冷风机和风管向蜂房内统一配风,实现蜂场集中管理,提高了蜂房通风效果和降温效果。

所述的带降温装置的蜂场,包括一个以上的蜂房,所述蜂房底部设有进风管,蜂房上方和蜂房侧壁上分别设有出风口,蜂房下方设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蒸发式冷风机和风管,蒸发式冷风机通过风管与蜂房底部的进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物联网控制器,蜂房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蒸发式冷风机分别与物联网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为顶部密闭的筒状结构,进风管上设有出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通过扎紧器与进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蜂房为定地饲养峰房。

进一步地,所述蜂房下方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距地面30-50cm,风管穿过地下通道与进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采用纤维风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增设降温装置,降温装置通过预设的地下通道及风管向蜂房内统一配风,改善蜂房内的通风效果,从而进行降温,操作方便,降温效果好;

2、预设的地下通道可以避免风管在夏天暴晒老化,大大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风管内的冷风不因夏季炎热天气升温;

3、蜂房底部的进风管采用顶部密闭的筒状结构,只在蜂房内两侧墙壁的方向开设出风孔,避免了对蜂房内的蜂箱进行直吹;

4、本实用新型增设物联网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蜂房内的温度,从而调节蒸发式冷风机,控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风管上出风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蜂房;2、温度传感器;3、出风口;4、进风管;5、出风孔;6、蒸发式冷风机;7、风管;8、地下通道;9、扎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带降温装置的蜂场,包括物联网控制器和一个以上的蜂房1,蜂房1 为定地饲养峰房,蜂房1底部设有进风管4,蜂房1上方和蜂房1侧壁上分别设有出风口3,蜂房1下方设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蒸发式冷风机6和风管7,蒸发式冷风机6市面有售,蒸发式冷风机6通过风管7与蜂房1底部的进风管4连接;蜂房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2和蒸发式冷风机6分别与物联网控制器连接,物联网控制器为现有技术;蜂房1下方的地下通道8,地下通道8距地面30-50cm,风管7穿过地下通道8与进风管4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进风管4为顶部密闭的筒状结构,进风管4上设有出风孔5,如图2所示,出风孔5为4个,出风孔设置于进风管4朝向蜂房1两侧墙壁的方向,从而避免对蜂房1的蜂箱进行直吹;风管7通过扎紧器9与进风管4连接,扎紧器9市面有售;风管 7采用纤维风管。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蒸发式冷风机6通过电机与水泵连接,蒸发式冷风机6内的风机湿帘通过数据线与物联网控制器连接。使用时,先在物联网控制器中设定一个温度值,蜂房内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2将信息传至物联网控制器中,当蜂房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值时,蒸发式冷风机6开始工作,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蒸发式冷风机6上的风机湿帘后被迅速降温,降温后的冷空气通过风管7进入蜂房1底部的进风管4,最后通过出风孔5向蜂房内两侧进行配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