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及渔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780发布日期:2019-10-22 20:02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鱼钩及渔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鱼钩及渔具。



背景技术:

钓鱼,是指使用渔具从江河湖海及水库中把鱼提出来的一项活动,渔具包括鱼竿、鱼钩以及鱼线等。钓鱼为人们工作忙碌之余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其老少咸宜,可修身养性,又可锻炼身体而成为人们的最爱之一。钓鱼时,鱼线系在鱼钩柄上端,把鱼饵穿在鱼钩上,把穿好鱼饵的鱼钩放入水中,水中的鱼咬钩吞食穿有鱼钩的鱼饵时,鱼钩可钩住鱼的嘴唇,从而把鱼钓上来。

鱼钩作为渔具的关键部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钓鱼成功率的高低,鱼钩包括钩尖、钩底以及钩柄,每个部分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一般普通的鱼钩包括具有倒刺的鱼钩以及无倒刺的鱼钩;无倒刺的鱼钩上的鱼饵容易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落,导致钓不上鱼;对于有倒刺的鱼钩而言,倒刺设于钩尖上;在海竿或手竿长竿做钓时,鱼饵在钩柄处最容易使钓钩挂住鱼嘴,不容易跑鱼,但钩柄上没有设倒刺,鱼饵容易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落,导致钓不上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鱼钩及渔具,该鱼钩能够有效防止鱼饵的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鱼钩,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钩尖、钩底以及钩柄;其中,所述钩柄包括直线部、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且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对所述钩尖具有内侧面以及外侧面;

所述直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钩底连接;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倒刺。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二弯曲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钩尖相对所述钩柄具有内侧面以及外侧面;

所述钩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第二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钩尖朝向所述钩柄内弯,且所述钩尖相对所述直线部内弯的角度设置在15-20度。

进一步地,所述钩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切面。

进一步地,所述钩尖的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钩尖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凹槽;

两个所述凹槽、所述切面沿所述钩尖的周向方向,且两个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切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部设有鱼线固定器。

进一步地,所述鱼线固定器包括导线槽以及固线块;

所述导线槽安装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部;所述固线块固定在所述导线槽的导线进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渔具,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鱼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钩尖、钩底以及钩柄;其中,所述钩柄包括直线部、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且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对所述钩尖具有内侧面以及外侧面;所述直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钩底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倒刺;对于该鱼钩而言,鱼钩包括钩柄,钩柄包括直线部、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在第二弯曲部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倒刺,在海竿或手竿长竿做钓时,由于倒刺能够钩住鱼饵,能够有效防止鱼饵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离,易将鱼钓上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钩尖相对钩柄具有内侧面以及外侧面;钩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第二倒刺;在第二弯曲部上设有第一倒刺的基础上,钩尖设有第二倒刺,无论是第一倒刺还是第二倒刺,倒刺可以有效的限制活的鱼饵的运动造成的脱钩现象以及有效的限制鱼饵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钩尖朝向钩柄内弯,且钩尖相对直线部内弯的角度设置在15-20度;钩尖设置为内弯,这样的鱼钩,一般中鱼后很少脱钩跑鱼,是非常适合钓中大型鱼类的钩型;但钩尖设置的弯度过大,对于小鱼来说,小鱼在咬钩的过程中,从钩尖外侧向钩尖张口咬鱼饵,如果咬鱼饵速度较慢,可能会先碰到钩尖内弯的地方,而钩尖并没有扎入上颚,使得鱼有了警惕,从而使得咬钩的成功率降低了,因此,将钩尖内弯的角度设置在15-20度,虽然在钩尖顶端存在内弯,但是所述内弯的角度大小适中,鱼在咬钩的过程中即可以快速的刺入鱼的上颚,从而增大了鱼咬钩的成功率,同时,设置的微微内弯,又可以有效避免了鱼在咬钩后挣脱鱼钩逃跑,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钓鱼的成功率大大的增强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钩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切面;钩尖切面设置在钩尖的内侧,切面的设置能够使钩尖的尖部和内侧更加锋利,使用时,钩尖可以如同刀切肉般进入鱼体内,提升钩尖贯穿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钩尖的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鱼钩的钩尖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能够强化钩尖的抗变形能力,增强了钩尖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第一弯曲部的端部设有鱼线固定器。为了使得鱼线能够较好地固定在钩柄的第一弯曲部的端部,使得鱼钩在钩住鱼的过程中能承受更大的拉扯力,不易因鱼过重或强烈挣扎而鱼钩断裂,于是,在第一弯曲部的端部设有鱼线固定器;鱼线固定器包括导线槽以及固线块;导线槽安装在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固线块固定在导线槽的导线进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鱼线固定器包括导线槽以及固线块;导线槽安装在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固线块固定在导线槽的导线进口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钩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鱼线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钩尖;20-钩底;30-钩柄;301-直线部;302-第一弯曲部;303-第二弯曲部;40-第一倒刺;50-第二倒刺;60-切面;70-凹槽;80-鱼线固定器;801-导线槽;802-固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钩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鱼线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鱼钩,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钩尖10、钩底20以及钩柄30;其中,钩柄30包括直线部301、第一弯曲部302以及第二弯曲部303,且第二弯曲部303相对钩尖10具有内侧面以及外侧面;

直线部301的一端与第一弯曲部30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弯曲部303连接;第二弯曲部303与钩底20连接;

第二弯曲部303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倒刺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鱼钩作为渔具的关键部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钓鱼成功率的高低,鱼钩包括钩尖、钩底以及钩柄,每个部分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一般普通的鱼钩包括具有倒刺的鱼钩以及无倒刺的鱼钩;无倒刺的鱼钩上的鱼饵容易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落,导致钓不上鱼;对于有倒刺的鱼钩而言,倒刺设于钩尖上;在海竿或手竿长竿做钓时,鱼饵在钩柄处最容易使钓钩挂住鱼嘴,不容易跑鱼,但钩柄上没有设倒刺,鱼饵容易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落,导致钓不上鱼。

对于该鱼钩而言,鱼钩包括钩柄30,钩柄30包括直线部301、第一弯曲部302以及第二弯曲部303,在第二弯曲部303的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倒刺,在海竿或手竿长竿做钓时,由于倒刺能够钩住鱼饵,能够有效防止鱼饵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离,易将鱼钓上来;

此外,钩柄30与钩底20之间设置有第一曲线部,钩柄3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曲线部;由钩底20向直线部301过渡的过程中,由曲线过渡为直线,这样的设置,使得鱼钩在入水和出水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水的阻力会变小,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节省了钓鱼的时间;

在钩柄3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曲线部,在钓鱼的前期,将鱼线缠绕在钩部处时,在咬钩时,鱼对鱼钩施加一个向水下的力,这时第二曲线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阻止鱼线滑出钩柄30。

具体地,第二弯曲部303为圆柱形,所述的圆柱形与钩柄30不在一条直线上,将鱼线系在钩柄30上,鱼咬钩时,向上拉起鱼钩,因为鱼在受到刺激下回向水底挣扎,从而在鱼钩与鱼线的连接处形成了方向相反的力,尤其是所钓的鱼体型比较大时,现象尤为突出,促使鱼线有滑出鱼钩的趋势,但由于存在有和钩柄30不共线的第二弯曲部303,增大了鱼线的阻力,阻碍了其运动,起到了固定作用。

其中,钩尖10、钩底20以及钩柄30的颜色设置为黄色、红色或蓝色等,以及钩尖10、钩底20以及钩部的材质为金属;黄色鱼钩,是通过在鱼钩上电镀一层铜形成的,在电镀的过程中,通过在鱼钩上电镀金,而形成金钩,金钩抗氧化能力强,同时金钩的反光性好,在钓鱼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诱鱼的作用;红色、蓝色鱼钩是在鱼钩上涂油漆形成的,鱼钩上色除了美观之外,还可对鱼类起到诱惑的作用,一般地,当阴天、水质浑浊即钓鱼的环境较暗时,使用颜色鲜艳的鱼钩,更能吸引鱼的注意力,使得钓鱼的成功率增加。

此外,钩底20和钩柄30上设置有荧光涂层,将荧光粉和胶水混合后涂在钩底20和钩柄30上,使用这种设置有荧光层的鱼钩钓鱼时,鱼钩上的荧光层在水中发出光亮,由于鱼类具有喜光亮的特点,荧光层发出的亮光会吸引鱼,使装在鱼钩上的鱼饵比较容易被觅食的鱼发现,从而增加鱼上钩的机会,提供钓鱼的成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鱼钩的一种实施方式,沿第二弯曲部303的长度方向,第二弯曲部303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倒刺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曲部303的内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倒刺40,两个第二倒刺50沿第二弯曲部303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两个第二倒刺50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鱼钩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钩尖10相对钩柄30具有内侧面以及外侧面;

钩尖10的内侧面设有一个第二倒刺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在第二弯曲部303上设有第一倒刺40的基础上,钩尖10设有第二倒刺50,无论是第一倒刺40还是第二倒刺50,倒刺可以有效的限制活的鱼饵的运动造成的脱钩现象以及有效的限制鱼饵在鱼类吞食过程中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鱼钩的一种实施方式,钩尖10朝向钩柄30内弯,且钩尖10相对直线部301内弯的角度设置在15-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钩尖10设置为内弯,这样的鱼钩,一般中鱼后很少脱钩跑鱼,是非常适合钓中大型鱼类的钩型;但钩尖10设置的弯度过大,对于小鱼来说,小鱼在咬钩的过程中,从钩尖10外侧向钩尖10张口咬鱼饵,如果咬鱼饵速度较慢,可能会先碰到钩尖10内弯的地方,而钩尖10并没有扎入上颚,使得鱼有了警惕,从而使得咬钩的成功率降低了;

因此,将钩尖10内弯的角度设置在15-20度,虽然在钩尖10顶端存在内弯,但是所述内弯的角度大小适中,鱼在咬钩的过程中即可以快速的刺入鱼的上颚,从而增大了鱼咬钩的成功率,同时,设置的微微内弯,又可以有效避免了鱼在咬钩后挣脱鱼钩逃跑,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钓鱼的成功率大大的增强了。

根据本实用新型鱼钩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钩尖10的结构示意图;钩尖10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切面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钩尖10切面60设置在钩尖10的内侧,切面60的设置能够使钩尖10的尖部和内侧更加锋利,使用时,钩尖10可以如同刀切肉般进入鱼体内,提升钩尖10贯穿力;

其中,切面60优选为研磨面,研磨面能过让钩尖10的尖部的质量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鱼钩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钩尖10的结构示意图;钩尖10的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鱼钩的钩尖10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70,凹槽70能够强化钩尖10的抗变形能力,增强了钩尖10的强度;

优选地,钩尖10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凹槽70;两个凹槽70、切面60沿钩尖10的周向方向,且两个凹槽70位于切面60的两侧,两个凹槽70使得钩尖10在多个方位上的抗变形与抗扭曲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增强了所述钩尖10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鱼钩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钩中鱼线固定器8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弯曲部302的端部设有鱼线固定器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鱼钩,为了使得鱼线能够较好地固定在钩柄30的第一弯曲部302的端部,使得鱼钩在钩住鱼的过程中能承受更大的拉扯力,不易因鱼过重或强烈挣扎而鱼钩断裂,于是,在第一弯曲部302的端部设有鱼线固定器80;

具体地,鱼线固定器80包括导线槽801以及固线块802;

导线槽801安装在第一弯曲部302的端部;固线块802固定在导线槽801的导线进口端。

使用时,鱼线在进入导线槽801之前,鱼线的一端先固定在固线块802上,然后从鱼线的另一端开设在导线槽801上缠绕鱼线,加强鱼线与钩柄30之前的连接强度,最后,鱼线的另一端再固定在固线块802上。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是对鱼钩进行的具体陈述,鱼钩可应用在渔具中,该渔具包括鱼竿、鱼线以及实施例1中的鱼钩,鱼线一端与鱼竿连接,另一端与渔钩连接,鱼钩具有固定鱼线的鱼线固定器,由于鱼钩能够有效防止鱼饵的脱落,因此,该渔具能够有效防止鱼饵的脱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