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4888发布日期:2019-07-24 08:3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采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品种繁多,历史悠久;采茶一般分为机械采摘和人工采摘两种方式,机械采摘刀片极易将茶叶打碎,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还易将新叶与老叶同时收割,增加劳动强度,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的人工采摘是采茶人员利用拇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来完成茶叶芽尖的采摘,但是当工作时间过长,采茶人员的拇指与食指会出现红肿或者被划伤的现象,有时采茶人员为了提高效率,会在拇指或者食指上绑上刀片加快茶叶的采摘,但是刀片锋利,极易划伤手指,影响采茶人员的健康。因此,亟需一种使用方便、不易划伤采茶人员手指和提高采茶效率的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快速采收茶叶的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包括支座和夹持柄,所述支座为“U”字形结构,支座下底面固定有呈环状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外壁设置有夹紧机构;支座内部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固定至支座两内侧壁;支座两端分别固定有夹持柄,每个所述夹持柄的内侧面固定有呈斜向设置的刀片,刀片下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的直角边固定至夹持柄的下底面,两个所述固定板下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固定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端部分别穿过出料口外壁设置于出料口内;每个所述夹持柄的外侧面固定有呈倒置的“9”字形结构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的一端均设置于出料口外壁,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均与出料口铰接,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的尾端均设置有凸起;第二卡环的外侧面铰接有锁扣,锁扣与两个凸起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分别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α,所述α角的范围为45°~120°。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两内侧壁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至矩形槽的两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一端上表面固定有束带,束带端部固定有卡扣,支座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卡扣与固定座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距夹持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挡板距夹持柄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支座两端设置有夹持柄,夹持柄内侧面设置有刀片,方便茶叶的采摘,防止采茶人员因长时间使用拇指与食指造成手部的红肿,刀片成斜向设置,方便剪切后的茶叶滑动,防止茶叶在刀片处堆积,影响工作效率;夹持柄下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为直角梯形结构,固定座的直角边与夹持柄固定,斜边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则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呈斜向设置,方便茶叶滑落至出料口;出料口外壁设置有夹紧机构,通过加紧机构方便收集茶叶的袋子固定至出料口;拆卸简单,更换袋子方便;通过固定至夹持柄上表面的束带、固定至束带末端的卡扣和固定座的配合使用,降低采茶人员手部的拉力,将收集茶叶用的袋子的拉力转移至手臂部,减轻手部负担;支座内部设置有扭簧,采茶人员在完成茶叶剪切后扭簧随采茶人员的手部松开,自动弹开,使用方便;两个夹持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呈倒置“9”字形结构的把手,当进行茶叶采摘时,采茶人员的手指放置于把手内,食指放置把手的环内;方便采茶人员手部持拿;两个把手设置形状相同,方便使用不同手部的采茶人员使用。通过束带和固定座的配合使用,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任意位置,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的图1中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的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是支座,2是夹持柄,3是刀片,4是第一挡板,5是把手,6是束带,7是卡扣,8是第一卡环,9是扭簧,10是第二卡环,11是锁扣,12是固定座,13是出料口,14是矩形槽,15是固定板,16是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收装置,包括支座1和夹持柄2,所述支座1为“U”字形结构,支座1下底面固定有呈环状的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外壁设置有夹紧机构;支座1内部设置有扭簧9,所述扭簧9两端分别固定至支座1两内侧壁;支座1两端分别固定有夹持柄2,每个所述夹持柄2的内侧面固定有呈斜向设置的刀片3,刀片3下部设置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固定板15的直角边固定至夹持柄2的下底面,两个所述固定板15下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16,所述固定板15、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16端部分别穿过出料口13外壁设置于出料口13内;每个所述夹持柄2的外侧面固定有呈倒置的“9”字形结构的把手5。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卡环8和第二卡环10,所述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的一端均设置于出料口13外壁,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均与出料口13铰接,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的尾端均设置有凸起;第二卡环10的外侧面铰接有锁扣11,锁扣11与两个凸起卡接。所述固定板15与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16分别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α,所述α角的范围为45°~120°。所述支座1两内侧壁开设有矩形槽14,所述扭簧9的两端分别固定至矩形槽14的两侧壁。所述固定板15、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16的长度相等。所述支座1一端上表面固定有束带6,束带6端部固定有卡扣7,支座1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座12,所述卡扣7与固定座12卡接。所述第一挡板4距夹持柄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挡板16距夹持柄2之间的距离。

当进行茶叶采摘时,将收集茶叶用的袋子套合于出料口13底部,第一卡环8和第二卡环10将袋子固定至出料口13外壁,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的凸起与锁扣11卡接;将束带6缠绕至采茶人员的手臂部,固定于束带6尾端的卡扣7卡接至固定座12,降低采茶人员手部的拉力,将收集茶叶用的袋子的拉力转移至手臂部,减轻手部负担;采茶人员的手指放置于呈倒置“9”字形结构的把手5内,食指放置把手5的环内;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茶树的嫩芽的位置,设置于夹持柄2内侧面刀片3的刀刃对准嫩芽,通过采茶人员食指与拇指的配合将嫩芽剪断;由于刀片3呈斜向设置,剪断的嫩芽向支座1方向滑动,第一挡板4距夹持柄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挡板16距离夹持柄2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挡板4叠加至第二挡板16上部,嫩芽滑动至刀片3尾端,掉落至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16与固定板15围成的区域内;固定板15为直角梯形结构,固定板15的直角边固定至夹持柄2的下底面,固定板15的斜边分别与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16固定,则第一挡板4与第二挡板16呈斜向设置,方便嫩芽的滑落;嫩芽滑落至出料口13,嫩芽从出料口13进入收集茶叶的袋子内,完成采收过程;当收集茶叶的袋子装满时,将锁扣11从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的凸起上移开,转动第一卡环8与第二卡环10;将固定至出料口13外壁的袋子取下即可,拆卸简单,更换袋子方便。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