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6291发布日期:2019-07-31 19:54阅读:2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技服务领域,涉及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



背景技术:

蚕桑发展历史悠久,蚕业工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技术要领值得推广,蚕业器具省力化研究一直不断,市场上推广的养蚕体验盒普遍采用顶上开盖的纸盒样式,这种设计虽然小巧,但不利蚕儿生长,比如:盒小盒深不通风、纸盒材质易吸湿返潮且不利消毒、单层纸盒除砂免不了手捉蚕儿伤蚕、无配套簇具上簇不方便。而且,中小学生的教学课程中有一内容是“观察记录蚕的一生”,学生在家中饲养蚕,普遍缺乏适用的蚕盒与簇具等专业器具,造成蚕儿饲养观察困难,对蚕儿饲养知识的科普推广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市面上普遍缺乏科普适用的蚕盒与簇具等专业器具,造成蚕儿饲养观察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具备功能性、科学性、趣味性以及小巧性的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包括盒架,安装在盒架内可抽拉式的蚕盒以及与蚕盒配套使用的簇具,盒架底部安装有水平放置的便于观察的矩形透明底板,透明底板上均匀安装有四根分布在四个角的支撑柱,支撑柱上固定安装有四根为方便悬挂抽拉蚕盒的三面环绕轨道,支撑柱上方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与底板相同的透明顶板,蚕盒包括饲养4龄及以上的大蚕饲养盒与饲养1-3龄的小蚕饲养盒。

进一步,四根三面环绕轨道为方形凸起形状,固定安装在四根支撑柱上且材质与支撑柱相同。

进一步,大蚕饲养盒底部带有方便掉落蚕砂的密集分布的若干圆形漏孔,小蚕饲养盒为适用于饲养1-3龄小蚕的无孔盒。

进一步,簇具为两面通风的方格簇,簇具为方便熟蚕上簇结茧且表面不光滑的材质,簇具内孔长4.5cm,宽3cm,厚3cm。

进一步,盒架为前后左右四面通风的纵横结构,长24.5cm,高19cm,深18cm,盒架顶部并排悬挂3-4个簇具,上簇位有足够本实用新型饲养的蚕吐丝结茧用的总计30-40个簇孔。

进一步,蚕盒为长22.5cm,宽18cm,深3cm的盒体,左右两边均设置有宽1cm方便悬挂在轨道上的挂边,两个蚕盒长边一侧均设置有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功能性:孵化、养蚕、结茧、存放功能集于一体,功能多样兼顾,操作简单方便,整体设计采用轨道悬挂抽拉式,方便用具取用;上下平面透明挡板固定对整个盒子的安放起稳定作用的同时也便于学生观察,大蚕饲养盒带漏孔,利于4-5龄大蚕的蚕粪自行掉落除砂,小蚕饲养盒主要适用于小蚕饲养,其他时期可以用做蚕砂收纳、物品存放。

2.科学性:大蚕饲养盒漏孔的直径略大于蚕砂,密集分布的漏孔直径以0.5厘米为宜,不漏蚕只掉落蚕砂,小蚕饲养盒无孔,适用于饲养1-3龄小蚕时,利于保温;方格簇内壁为非光滑表面,采用两面通风的设计,使得蚕茧干燥,茧形正;蚕儿将熟时,把簇具悬挂在大蚕饲养盒上,设计间距为1cm,足够熟蚕自行爬上簇具完成自动上簇与吐丝结茧,减少人工捉蚕对蚕体的损伤;大蚕期,小蚕饲养盒悬挂置于大蚕饲养盒的下面接蚕砂,有利于大蚕饲养盒的大蚕蚕座保持干燥,同时便于清理与消毒。

3.趣味性:轨道设计为方形突起,整体蚕架可上下翻转,蚕盒与簇具可调换悬挂位置或方向来分阶段使用,具有多变性;中小学生在家体验养蚕,蚕儿数量一般在20条以下,此蚕盒可并排悬挂3-4个簇具总计共30-40个簇孔,上簇位足够吐丝结茧用;簇位通透设计,便于观察蚕儿自动上簇与吐丝结茧。

4.小巧性:整体蚕架的设计结构源于生产实际,是现实蚕桑生产用具的浓缩与改良;蚕盒设计是生产实践的功能升级,小巧灵活。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科学性、趣味性、功能性、小巧性非常适于中小学生在探索蚕桑知识的过程中配套使用,也适合社会大众在家体验养蚕乐趣,共同传播蚕桑知识,体验蚕桑文化,寓教于乐推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蚕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上簇期间悬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饲养1-3龄蚕期间悬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簇具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大蚕饲养盒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的小蚕饲养盒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号轨道1、2号轨道2、3号轨道3、4号轨道4、底板5、顶板6、簇具7、簇具挂板701、大蚕饲养盒8、漏孔801、小蚕饲养盒9、拉手10、挂边11、支撑柱12。

如图1-6所示的一种体验养蚕过程的多功能新型蚕盒,包括盒架,安装在盒架内可抽拉式的蚕盒以及与蚕盒配套使用的簇具7,盒架为前后左右四面通风的纵横结构,高19cm,长24.5cm,深18cm,盒架顶部并排悬挂3-4个簇具7,上簇位有足够吐丝结茧用的总计30-40个簇孔;盒架底部安装有水平放置的便于观察的矩形透明底板5,透明底板5上均匀安装有四根分布在四个角的支撑柱12,四根三面环绕轨道为方形凸起形状,固定安装在四根支撑柱12上且材质与支撑柱12相同;支撑柱12上固定安装有四根为方便悬挂抽拉蚕盒的三面环绕轨道,支撑柱12上方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与底板5相同的透明顶板6;蚕盒分为饲养4龄及以上的大蚕饲养盒8与饲养1-3龄的小蚕饲养盒9,蚕盒为长22.5cm,宽18cm,深3cm的盒体,左右两边均设置有宽1cm方便悬挂在轨道上的挂边11,长边一侧均设置有拉手10;大蚕饲养盒8底部带有方便掉落蚕砂的密集分布的若干圆形漏孔801,漏孔801直径略大于蚕砂,以0.5厘米为宜,小蚕饲养盒9为无孔盒;簇具7为两面通风的双层方格簇,簇具7为方便熟蚕上簇结茧的表面不光滑材质,簇具7内孔长4.5cm,宽3cm,厚3cm。

上簇期间,轨道从上往下依次是1号轨道1、2号轨道2、3号轨道3、4号轨道4;盒架从上往下分别对应轨道悬挂的是簇具7、大蚕饲养盒8、小蚕饲养盒9,4号轨道4空置。簇具7通过挂板701悬挂安装在1号轨道1上,大蚕饲养盒8通过挂边11悬挂安装在2号轨道2上,两者间距足够熟蚕从大蚕饲养盒8自行爬上簇具7完成吐丝结茧,小蚕饲养盒9通过挂边11悬挂于3号轨道3上,空置于大蚕饲养盒8下面接蚕砂,有利于大蚕饲养盒8里的大蚕蚕座内保持干燥,同时便于清理与消毒;4号轨道4空置,底板5上可存放其他养蚕用具或物品。

在蚕儿饲养阶段,调转整个蚕架,轨道从上往下依次是4号轨道4、3号轨道3、2号轨道2、1号轨道1。蚕儿1-3龄期间,从上往下,小蚕饲养盒9通过挂边11悬挂于4号轨道4上,大蚕饲养盒8通过挂边11悬挂于3号轨道3上,簇具7通过挂板701悬挂在2号轨道2上,1号轨道1空置;透过顶部矩形透明板,不用抽拉小蚕饲养盒9就能完成对幼蚕的成长观察,还能很好的监控食物的消耗程度,以及有利于小蚕时期的保温;此阶段,大蚕饲养盒8、簇具7、底板5空置,均可用于存放其他养蚕用具或物品。

蚕儿4-5龄期间,从上往下,大蚕饲养盒8通过挂边11悬挂于4号轨道4上,小蚕饲养盒9通过挂边11悬挂于3号轨道3上,簇具7通过挂板701悬挂在2号轨道2上,1号轨道1空置;此阶段,小蚕饲养盒9空置于大蚕饲养盒8下面接蚕砂,有利于大蚕饲养盒8里的大蚕蚕座保持干燥,同时便于清理与消毒;此阶段,簇具7、底板5空置,均可存放其他养蚕用具或物品。

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不论簇具层数或位数、蚕盒层数或个数、饲养盒或蚕架比例尺寸大小、漏孔801形状或大小、透明板形状或大小、轨道形状或凸、或凹、或圆、或方等,均属于本专利所限定的范围,都是基于本专利设计做出的调整或改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0月25日 17:16
    我觉的漏孔0.5毫米不够,因为蚕是随便大小便的你怎么能蚕砂就漏进这里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