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床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946发布日期:2019-11-12 21:2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植床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水耕育苗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制作成本低,且可有效率地提供植物进行分栽作业的植床结构体。



背景技术:

按,有鉴于近年各产业技术的提升,农业科技亦随之进一步地发展。目前具有一种栽培技术为水耕栽培,又称为无土栽培或养液栽培,其将植物所需的养液及空气供应于其根部,而无需使用土壤来进行植物栽种,不但可以摆脱传统农业所必需的农田地面,又可精确地控制养液中所含的营养等级,使植物可更良好的进行生长。

一般来说,在进行水耕栽培时必须使用适当的植床结构体来提供待育苗的种子置放,在习知技术中,大多采用砾石、木质纤维或砂粒来作为植床结构体,但该等材料成本较为高昂,此外,在生长后期,随着植物不断长大,需要变更栽种配置的间距,即所谓的分栽作业,以便使植物获得更大的生长空间,但以砾石、木质纤维或砂粒来说,将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与人力来进行分栽,进而造成习知的水耕栽培的作业效率及成本表现都普遍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且可有效率地提供植物进行分栽作业的植床结构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植床结构体,适用于水耕植物栽培,其包含至少一海绵本体,该海绵本体的顶面具有向下凹入的至少一凹槽,该凹槽的底部与该海绵本体的底部形成一间距,且该间距介于1mm至15mm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凹槽较佳可呈弧形。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凹槽较佳可呈倒三角形。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凹槽的数量可为二个,且二个该凹槽彼此相邻接。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间距较佳可为5mm。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间距较佳可为10mm。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该海绵本体可为复数个,且复数个该海绵本体能够透过一连接单元相互组接或拆卸。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由海绵所制,因此可降低制作成本,且该植床结构体的该海绵本体为单一结构体,可方便栽种者进行搬移,使得水耕植物可快速且不费力地进行分栽作业,以提升作业效率。此外,该海绵本体的该凹槽向下挖深,让该凹槽的底部极接近于该海绵本体的底部,如此一来,不但仅需使用少量的养液,便可让植物根部汲取到养液来进行生长,还可提升植物的发芽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三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四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 海绵本体

11 凹槽

D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主要可用于水耕栽培,以作为植物的支撑媒介,使得植物可固定悬浮在养液中或是配置在养液之上,以提供植物根部可汲取养液进行生长。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一示意图及第二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包含至少一海绵本体10,该海绵本体10的顶面具有向下凹入的至少一凹槽11,需特别说明的是,该凹槽11向下挖深,以使得该凹槽11的底部与该海绵本体10的底部介于1mm至15mm的间距D(如图5所示)。

再请参阅图3及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三示意图及第四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该海绵本体10的数量可为复数个,且复数个该海绵本体10能够透过一连接单元(图未示出)活动性地相互组接或拆卸,让较多的水耕植物在栽培时可提升搬移或管控的便利性。

再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该凹槽11的数量为一个,且其形状呈弧形设计,同时,该凹槽11的底部与该海绵本体10的底部之间所形成的该间距D可设定在5mm。在一较佳实施态样中,该海绵本体10的高度可为25mm,而该凹槽11的深度则为20mm,该凹槽11的上开口宽度可为15mm。

再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该凹槽11的数量同样为一个并呈弧形态样,而该凹槽11的底部与该海绵本体10的底部之间的该间距D设为10mm,该海绵本体10的高度为25mm,该凹槽11的深度则为15mm,该凹槽11的上开口宽度同样为15mm。

再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该凹槽11的数量为二个,且二个该凹槽11彼此相邻接,使得各呈弧形的该凹槽11连通共呈W形的态样,而各该凹槽11的底部分别与该海绵本体10的底部形成10mm的该间距D。

再请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的该凹槽11的数量同样为二个,且二个该凹槽11彼此相邻接,各该凹槽11分别呈倒三角形的结构态样,且各该凹槽11的底部分别与该海绵本体10的底部形成10mm的该间距D。

总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植床结构体具有下列多个特点。

1、植床结构体由海绵所制,其材料费低,制程简易,可降低制作成本。

2、植床结构体的海绵本体为单一结构体,可方便栽种者进行搬移,使得水耕植物可快速且不费力地进行分栽作业,以提升作业效率。

3、所述凹槽设计极深以非常接近于海绵本体的底部,借此仅需使用少量的养液,便可让植物根部汲取到养液来进行生长,同时还可提升植物的发芽率,植物根部亦容易自海绵穿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