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立体浮筏养殖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019发布日期:2019-10-19 02:3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立体浮筏养殖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浮筏海上养殖设施。



背景技术:

海上设施化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其对养殖对象生长条件的保证、对资源的耗用以及影响,关系到我国乃至全球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海上设施化程度较高的养殖模式主要是筏式养殖,众多海水品种均采用此种设施。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筏式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突出表现在浅海海面浮筏养殖密度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海洋本身的承受能力,导致海水表层水流不畅、营养物质缺乏,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养殖物大批量死亡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开发水下立体浮筏养殖设施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蓝色粮仓建设重要途径,将对我国乃至全国球海水养殖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018年11月20日名称为“可悬浮在任意水层的立体浮筏养殖设施”发明专利被公开,公开号:108834981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结构和参数不合理受周围海上设施影响难以实施的多种问题:

1.为了使筏身具备可悬浮在任意水层的性能“垂直于两根橛子的连线移动石砣可改变筏身所处的水层,石砣与两根橛子的连线越近,筏身顶部越趋近于海面。反之石砣与两根橛子的连线距离越远筏身顶部离海面越远。”该技术方案对石坨的重量参数要求特别高,说明书给出的重量参数是1吨左右。这对船上的起重设备要求高,多数养殖鱼船不具备这种条件存在安全问题,实践证明在海面通过起重绳移动海底的石坨,距离和方向难以控制而且受周围其他养殖设施影响很难操作,起重绳无法跨越临近的浮筏,必须按顺序从头依次操作,可是头上临近的浮筏如果是他人的还是无法实施,即便勉强操作在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费力耗能等问题。

2.筏身在水下形成两个拱形的结构也不合理,往往出现两个拱形的顶部难以入水的现象特别是在浅海低潮时,不能实现水下浮筏的功能。

3.筏身直接与石坨连接的结构不合理,为防止网笼触海底靠近石坨两侧的筏身不能挂网笼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公开号为:108834981专利技术存在的结构和参数不合理,石坨过重浪费资源和对船上的起重设备要求过高和受周边海面养殖设施影响难以操作等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立体浮筏养殖设施,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传统海面浮筏的基础上调整筏身上浮力球的疏密,并在筏身的中间位置栓一根绳子绳子绳子上端叫提拉绳与海面的浮力球相连,下端叫吊绳与石坨组相连,石坨组在水下的重量略大于浮筏的剩余浮力,在低潮位时石坨组能落入海底使筏身在水下能形成两个m形。每个m都有一个下凹处,在每个下凹处栓一根浮力绳,浮力绳上面与海面的浮子相连组成一种水下立体浮筏养殖设施。浮力绳的长度以接近潮位时,在海面浮子的浮力作用下能石坨组脱离海底为准,且高潮位时能使整个筏身变成一个m形。调整吊绳的长度可改变筏身所处的水层吊绳越长筏身离海面越近,吊绳越短筏身离海底越近,中间管理或收获时,通过体拉绳将筏身提到船上并解开吊绳与筏身之间的连接扣,筏身不受石坨组的重力影响,浮力球即刻浮出水面恢复到传统的海面浮筏的结构便于海面作业或养殖。遇有赤潮、台风来袭时可提前延长浮力绳的长度能使石坨组落入海底,并使浮子的海面运动影响不到水下浮筏或者影响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省材料,省时省工便于操,扩展养殖海域使用范围,避高温、避台风、躲赤潮,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低潮位时水下浮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潮位时水下浮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筏身,2.海面浮子,3.提拉绳,4.浮力绳,5.海面,M.海面,6.橛子,7.网笼,8.吊绳、9.石坨组,10.D海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现有传统海面浮筏的基础上,将网笼等距离的拴在筏身上,以80米长的筏身挂120个鲍鱼养殖网笼,养鲍鱼为例,平均每个网笼产出成品鲍鱼10公斤,(网笼和绳子的比重接近或者等于海水的比重可忽略不计),成品鲍鱼的比重约1.3,浮筏所承受的水下重总量为:120笼×10公斤/笼×0.3=360公斤,按1.35倍配备浮力,其剩余浮力为:360公斤×0.35=126公斤,为确保石坨组水下总重量大于剩余浮力,将石坨组的水上总重量设计为:250公斤。考虑石坨组在水下也会产生排水量,石坨由钢筋混泥土制成其比重约2.5左右,石坨组的水下排水量为:250/2.5=100(立方分米),海水比重接近于1,因而石坨组在水下产生的浮力接近100公斤,石坨组在水下的实际重量为:250公斤-100公斤=150公斤,大于126公斤的剩余浮力符合设计要求。海面浮子选用两个浮力球每个浮力球可产生16公斤的浮力,4个浮力球可产生64公斤的浮力高潮位时能使石坨组脱离海底使整个浮身变成一个m形。海面作业只需150公斤-126公斤=24公斤的力即可将筏身提到船边,于公开号为:108834981的专利技术比省去了90%以上的力。石坨组由大小不等的石坨组装。

鲍鱼需要3天左右投饵一次,投饵时注意检查鲍鱼的生长状况及时清理笼内外的杂物、调整吊绳的长度,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为鲍鱼选择适宜的水层。

上述技术方案同样适合于海参养殖,海参的比重略小于鲍鱼。

【实施例2】虾夷扇贝的养殖,虾夷扇贝原本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主要养殖模式为:筏式养殖,以80米长的筏身挂120个虾夷扇贝养殖网笼养殖虾夷扇贝为例,平均每个网笼产出成品虾夷扇贝15公斤,成品虾夷扇贝的比重约1.25左右,石坨组重量的计算方法同上,虾夷扇贝不需要投饵,可半月左右将网笼提到水面,检查虾夷扇贝的生长状况及时清理笼内外的杂物,调整吊绳的长度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为虾夷扇贝选择适宜的水层,高温期尽可能将筏身调整到海水的底层。

【实施例3】海带等植物的挂绳养殖,植物的比重与海水的比重接近或者相同,石坨组的配重计算方法同上,植物类养殖物需要光和作用,在没有台风和赤潮预报时,尽可能在海面养殖。遇有台风和赤潮预报时可将浮筏提前沉入海水深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