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6822发布日期:2019-10-09 01:5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诱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引诱作为钓鱼对象的鱼(对象鱼)的诱饵。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被称为旋转拟饵的诱饵。

如图20(a)所示,以往的旋转拟饵10a具有侧面观察以大致v字状弯曲的细长状的臂部件1a;设置在臂部件1a的一端部且具有钓钩的诱饵主体2a;以及设置在臂部件1a的另一端部的叶片6a。如图20(b)所示,叶片6a具有中央部凹陷的汤匙状的形状。

在以往的旋转拟饵10a中,叶片6a经由旋转器7a与臂部件1a连结。因此,当使旋转拟饵10a游走时,承受水流的叶片6a围绕旋转拟饵10a的行进方向连续地旋转。因叶片6a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经由臂部件1a传递到诱饵主体2a,其结果是,诱饵主体2a也振动。另外,通过叶片6a的旋转,照射到叶片6a的太阳光发生扩散。

这样,通过伴随着叶片6a的旋转的诱饵主体2a的振动和太阳光的扩散,旋转拟饵10a呈现出如小鱼群那样的外观,因此能够有效地引诱对象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85216号公报

但是,当长时间持续使用以往的旋转拟饵10a时,会被对象鱼看破不是真实饵,捕获量会逐渐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引诱对象鱼,并且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期待高捕获量的诱饵。

本发明人研究了在长时间使用以往的旋转拟饵10a的情况下,其捕获量降低的原因,发现其一个原因是叶片6a的旋转。

即,实际的小鱼群是不规则地移动的,与此相对,在以往的旋转拟饵10a中,在游走中叶片6a有规则且连续地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伴随着叶片6a的旋转的诱饵主体2a的振动和太阳光的反射容易变得单调。因此认为,旋转拟饵10a容易被对象鱼看破不是真实饵,其结果是,捕获量逐渐降低。

基于这样的见解,本发明人认为,如果是呈现出如不规则地移动的小鱼群那样的外观的诱饵,则可以得到长时间有效的捕获量,从而创造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诱饵具有:臂部件,所述臂部件具有:细长状的第一臂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臂部的端部连结且在与所述第一臂部不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臂部;以及吸引部件,所述吸引部件通过连结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连结,所述吸引部件为大致球形,所述吸引部件以如下方式与所述第一臂部连结:所述吸引部件能够围绕连结所述连结部和所述吸引部件的中心的轴心旋转,并且其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

对于本发明的优选诱饵,所述连结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的第一环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吸引部件的第二环部,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在所述第二环部插通于所述第一环部的孔的状态下连结。

或者,优选的是,所述连结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的第一环部;设置于所述吸引部件的第二环部;以及至少一个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环部件在所述环部件插通于所述第一环部的孔的状态下连结,并且,所述第二环部与所述环部件在所述环部件插通于所述第二环部的孔的状态下连结。

对于本发明的优选诱饵,在所述吸引部件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缺口面。

优选的是,所述缺口面为与所述吸引部件的轴心大致正交的平面。

优选的是,所述缺口面的表面积相对于所述吸引部件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为5%~20%。

优选的是,所述吸引部件的密度小于1.0g/cm3

优选的是,在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部形成有具有多面体结构的空洞。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诱饵,其大致球形的吸引部件以如下方式与与上述第一臂部连结:能够围绕连结连结部与吸引部件的中心的轴心旋转,并且其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诱饵呈现出如不规则地移动的小鱼群那样的外观。因此,本发明的诱饵不易被对象鱼看破不是真实饵。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诱饵,能够期待长时间的高捕获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诱饵的吸引部件及其周边部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2的箭头iv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5(a)是仅表示该诱饵的吸引部件和第二环部的立体图,(b)是(a)的vb-vb线截面图。

图6是表示使吸引部件旋转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7(a)是表示基准点x的吸引部件的参考后视图,(b)是表示使吸引部件从(a)的状态围绕轴心r1旋转一圈的状态的参考后视图。

图8(a)是表示轴心r2的该诱饵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表示使吸引部件从(a)的状态围绕轴心r2旋转一圈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9(a)是表示该诱饵的吸引部件摇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从(a)的ix(b)方向观察的后视图。

图10(a)是表示该诱饵的第一环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b)是表示第一环部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该诱饵的下沉状态的局部省略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的侧视图。

图13(a)和(b)均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吸引部件及其周边部件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4(a)是仅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第二环部和吸引部件的立体图,(b)是(a)的xivb-xivb线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吸引部件及其周边部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吸引部件及其周边的部件的局部省略放大侧视图,(b)是(a)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吸引部件及其周边部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8(a)和(b)均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吸引部件和第二环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所具有的吸引部件及其周边部件的局部省略放大侧视图。

图20(a)是表示以往的旋转拟饵的侧视图,(b)是(a)的xxb-xxb线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诱饵

1臂部件

11第一臂部

12第二臂部

13第三臂部

14第一环部

2诱饵主体

21主部

22裙部

23钓钩

3吸引部件

31第二环部

32空洞

33光反射片

34振子

35缺口面

4环部件

5连结部

r1、r2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11,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进行说明之后,依次对第二至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进行说明。关于第二至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说明与之前说明的诱饵的不同点,关于共同的结构及作用、效果,适当省略说明。望注意各个图中的厚度以及大小等尺寸与实物有所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用“下限值x~上限值y”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下限值x以上且上限值y以下。在上述数值范围分别记载有多个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任意的下限值和任意的上限值,并设定“任意的下限值~任意的上限值”。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水中拉动连接于臂部件的钓丝时诱饵行进的方向称为“前方”,将与前方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有时将两个方向统称为“前后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方”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以游走中的诱饵为基准朝向水面的方向,“下方”是指与上方相反的方向、即以游走中的诱饵为基准朝向水底的方向。有时将上方和下方统称为“上下方向”。进而,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

当以图1所示的诱饵10的侧视图为例时,纸面的左侧为“前方(诱饵10的行进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后方”,纸面的上侧为“上方”,纸面的下侧为“下方”。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诱饵10至少具有臂部件1和吸引部件3。臂部件1具有细长状的第一臂部11和与上述第一臂部11的端部连结的第二臂部件12。上述第二臂部12在与上述第一臂部11不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上述吸引部件3通过连结部5与第一臂部11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臂部11相比第二臂部12位于上方,第二臂部12设置有诱饵主体2。

以下,对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诱饵10的主要部件进行说明。

<诱饵主体>

诱饵主体2是在使用本发明的诱饵10时,对象鱼咬住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诱饵主体2具有主部21、裙部22以及钓钩23,通过这些部分的协作,诱饵主体2呈如真实饵那样的外观。

主部21是构成诱饵主体2的核心的部分。主部21固定安装(固定)在第二臂部12的端部。主部2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模仿作为对象鱼的捕食对象的真实饵的整体或一部分的形状,也可以是与真实饵无关的形状。当然,为了提高捕获量,优选主部21是模仿真实饵的整体或一部分的形状。在为模仿真实饵的一部分的形状的情况下,模仿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对象鱼的种类进行适当变更,但优选为模仿真实饵头部的形状。这是因为在模仿头部的情况下,容易使对象鱼将主部21误认为是真实饵。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主部21为模仿小鱼头部的形状。

另外,也可以在主部21上施加引起对象鱼产生兴趣的彩色。该彩色可以再现真实饵的器官(眼、鳃、鳞等),也可以描绘与真实饵无关的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再现小鱼的头部,在主部21上描绘有模仿真实饵的眼的图案。

主部21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具有即使对象鱼咬住也不会被破坏程度的机械强度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金属、树脂等,优选使用金属。作为用作主部21的形成材料的金属,例如可以举出铁、铅、钨、铝及它们的合金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部21上分别连结有裙部22和钓钩23。具体而言,钓钩23的基端部和裙部22的基端部分别固定在主部21的一部分(例如主部21的后端部)。

裙部22例如是具有挠性的绳状部件形成为束的集合体,以覆盖钓钩23的方式设置。通过裙部22在水中摇动,诱饵10容易被对象鱼发现。另外,通过用裙部22遮藏钓钩23,从而更容易将诱饵主体2误认为真实饵。裙部22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软质合成树脂、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上述软质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弹性体系树脂、硅酮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聚氨酯系树脂等。裙部22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遮藏钓钩23,优选比钓钩23的长度长,具体而言,优选为钓钩23的长度的1.2倍~3.0倍。

在诱饵10在水中游走时,裙部22受到水流以及后述的吸引部件3的摇动的影响,在主部21的后方上下左右地摇动。钓钩23以被该裙部22遮藏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主部21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钓钩2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一个或多个钩的钓钩23。当然,如果钩的数量变多,则构成裙部22的绳状部件容易钩挂在钓钩23上,裙部22有可能在短期内破损。因此,优选使用具有一个至三个钩的钓钩23,如图1所示,更优选使用具有一个钩的钓钩23(一般称为单钩)。钩的前端231(钩尖)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如图1所示,通过使钩的前端231位于比主部21靠上方的位置,钓钩23容易钩挂在对象鱼的口腔内。

另外,优选钓钩3的钩的前端231位于比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以便不会由吸引部件3妨碍对象鱼咬住诱饵主体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诱饵主体2具有主部21、裙部22以及钓钩23,但诱饵主体2以具有钓钩23为条件,也可以不具有主部21和/或裙部22。当然,为了提高捕获量,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诱饵主体2具有主部21和裙部22。

另外,如上所述,诱饵主体2固定于第二臂部12,但也可以可拆卸地连结于第二臂部12。如果能够卸下诱饵主体2,则能够根据对象鱼更换诱饵主体2,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捕获量。

<臂部件>

臂部件1是连接上述的诱饵主体2和后述的吸引部件3,并且连结有钓丝l的线材。

臂部件1具有:细长状的第一臂部11;与第一臂部11的端部连结且在与第一臂部11不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臂部12;以及设置在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的边界的第三臂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臂部11的端部与第二臂部12的端部通过u字状的第三臂部13连结,第三臂部13以其u字的底部成为臂部件1的前端部的方式形成。在第三臂部13上,系有钓丝l。

在臂部件1的第一臂部11上,连结有后述的吸引部件3,在第二臂部12上,连结有上述的诱饵主体2。

吸引部件3能够连结在第一臂部11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任意位置。同样地,诱饵主体2能够连结在第二臂部12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任意位置。

当然,为了有效地使吸引部件3摇动,优选如图1所示,吸引部件3与第一臂部11的后端部连结。另外,为了使诱饵主体2容易被对象鱼咬住,优选如图1所示,诱饵主体2与第二臂部12的后端部连结。

臂部件1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铁、不锈钢、ti(钛)-ni(镍)合金等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其他合金等。

当然,臂部件1不仅具有连接诱饵主体2和吸引部件3的功能,而且具有将由于吸引部件3的摇动而产生的不规则振动传递到诱饵主体2的功能。通过诱饵主体2与吸引部件3的不规则振动联动地振动,诱饵主体2做出更接近真实饵的动作,其结果是,对象鱼容易通过诱饵主体2而咬住。考虑到这种情况,臂部件1的形成材料优选容易传递吸引部件3的振动的材料,具体而言,优选为铁、不锈钢或形状记忆合金,更优选为不锈钢或形状记忆合金。

臂部件1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大致圆形或大致多边形。另外,臂部件1的线径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到上述振动的传递效率以及诱饵钓鱼中的实用机械强度,优选为0.8mm~3mm。更优选为1mm~2mm。

如图1所示,在侧面观察诱饵10时,从臂部件1的前端部(第三臂部13的前端部)到第一环部14的后端部的宽度a与从臂部件1的前端部到第二臂部12的后端部的宽度b的比率(a/b)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其下限值为0.2,优选为0.3,更优选为0.4,进一步优选为0.5。另外,其上限值通常为1.2,优选为1.1,进一步优选为1.0。

如果上述比率(a/b)在上述范围,则诱饵主体2与吸引部件3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适当,能够使诱饵10更加与小鱼群相似。

另外,第二臂部12相对于第一臂部11的角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5°~90°,更优选为10°~90°,进一步优选为30°~90°。另外,如图1所示,该角度为第一臂部11的虚拟延长线(用单点划线表示该虚拟延长线)与第二臂部12所成的内角α。

如果第二臂部12相对于第一臂部11的角度在上述范围,则诱饵主体2与吸引部件3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适当,能够使诱饵10更加与小鱼群相似。<吸引部件>

吸引部件3是诱饵10在水中游走时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的部件。当吸引部件3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时,诱饵主体2也与其联动,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因此,由于能够看到诱饵10不规则地移动的小鱼群,因此能够长时间地期待高的捕获量。

本发明人认为,为了使对象鱼将诱饵误认为真实饵,对不规则地移动的小鱼群的外观进行再现是很重要的,对能够不规则地摇动的部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着眼于作为在棒球中使用的变化球之一的不旋转球。

不旋转球是通过尽可能地抑制旋转而将球投放,从而在从投手到捕手的期间一边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一边落下的变化球。不旋转球这样不规则地摇动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抑制了球的旋转,因此在球的后方产生被称为卡尔曼涡的空气乱流。

本发明人推测,如果不旋转球在空气中不规则地摇动,则由于水和空气在流体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因此如果将旋转受到抑制的大致球形的部件与诱饵连结,则会在水中不规则地摇动,反复试验的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吸引部件3为大致球形,通过连结部5与上述的臂部件1的第一臂部11连结。

在此,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大致球形被认为是包括为大致球形的形状,不仅包括正圆球形,还包含椭圆球形以及它们的不定形。作为上述正圆球形和椭圆球形的不定形,例如可以举出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的一部分凹陷的形状、在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平面的形状、由多个平面构成的多面球形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正圆球形的吸引部件3通过具有第一环部14、第二环部31以及环部件4的连结部5与第一臂部11连结。

具体而言,第一环部14是具有形成于第一臂部11的后端部的环状结构的部分。第一环部14例如通过将构成第一臂部11的线材的端部折弯成环状而固定在第一臂部11的后端部。另外,第二环部31是具有以从吸引部件3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环状结构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环部31通过使与吸引部件3分体的线材弯折成8字状而形成具有两个环状结构的部件,通过仅将该两个环状结构中的一个埋入到吸引部件3的前端部,从而固定在吸引部件3的前端部。

第一环部14与第二环部31通过环部件4连结。具体而言,第一环部14与环部件4在环部件4插通于第一环部14的孔的状态下连结,并且第二环部31与环部件4在环部件4插通于第二环部31的孔的状态下连结。直截了当地说,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通过环部件4连结成链状。

环部件4没有特别限定,但基于操作性和强度的平衡良好,优选使用所谓的开口环。开口环是将一根线材多层卷绕而形成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一根线材卷绕成两层的开口环。另外,作为环部件4,也可以使用将一根线材卷绕成三层以上的开口环(未图示)。如果将开口环用作环部件4,则能够简单地将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连结成链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通过链状的连结部5(第一环部14、第二环部31以及环部件4)与臂部件1连结。因此,吸引部件3能够围绕连结连结部5和吸引部件3的中心o的轴心r1旋转,并且其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5具有第一环部14、第二环部31以及环部件4,但是在规定轴心r1时,与吸引部件3的中心o连结的部分是第二环部31的前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能够围绕轴心r1旋转,但当吸引部件3旋转时,第二环部31也随之围绕轴心r1旋转。然而,由于环部件4未固定于吸引部件3,因此不会与吸引部件3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因此,当吸引部件3旋转时,如图6所示,第二环部31和环部件4干扰,吸引部件3的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

在此,对于“吸引部件3的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具体而言是指吸引部件3围绕轴心r1仅旋转不到一圈的情况。吸引部件3旋转一圈的含义是指,如图7(a)所示,将吸引部件3的周面的任意一点规定为基准点x,如图7(b)所示,当使吸引部件3围绕轴心r1旋转时,基准点x旋转360°,再次返回到相同位置(与图6(a)相同的状态)。即,吸引部件3仅旋转不到一圈的含义是指,基准点x未围绕轴心r1旋转360°(基准点x旋转而未返回到相同位置)。

另外,在图6(b)中,为了方便起见,从后方观察,使吸引部件3向左旋转,但是在使吸引部件3向右旋转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另外,基准点x在吸引部件3处于中立状态(吸引部件3既未向右旋转也未向左旋转,即无论是向右旋转还是向左旋转都是能够相同程度旋转的状态)下被确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不仅能够围绕轴心r1旋转,还能够围绕其他轴心旋转,但即使在使吸引部件3围绕其他轴心旋转的情况下,其旋转也是不到一圈的。

例如,如图8(a)所示,当使吸引部件3围绕与轴心r1呈45°的内角而交叉的其他轴心r2旋转时,如图8(b)所示,不仅第二环部31和环部件4干扰,进而环部件4也扭转而与第一环部14干扰,连结部5整体成为缠绕的状态。从而,吸引部件3无法围绕轴心r2旋转一圈以上。

这样,在吸引部件3围绕轴心r1未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认为从吸引部件3的前方向后方流动的水流s容易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附近产生上述卡尔曼涡状的乱流。其结果是,认为吸引部件3会如图9(b)所示,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

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使吸引部件3围绕轴心r1旋转时,基准点x能够取得的旋转角)的上限优选为300°(5/6旋转),更优选为270°(3/4旋转),进一步优选为240°(2/3旋转),特别优选为180°(1/2旋转)。另外,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的下限通常为30°(1/12旋转),优选为60°(1/6旋转),更优选为90°(1/4旋转),进一步优选为120°(1/3旋转),特别优选为150°(5/12)旋转。

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如果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在上述范围,则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附近容易产生卡尔曼涡状的乱流,因此容易使吸引部件3不规则地摇动。

另外,上述的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是人为地使吸引部件3旋转(具体而言,抓住吸引部件并向任意方向旋转)时能够取得的角度。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在实际上使本发明10的诱饵在水中游走时,吸引部件3几乎不会因水流而旋转,而是上下左右地摇动。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将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通过一个环部件4连结成链状的情况下,能够使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小于360°。另外,通过改变第一环部14、第二环部31以及环部件4的内径,能够将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调整在上述范围内。例如,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第一环部14的内径比第二环部31的内径稍大的情况(具体而言,第一环部14的内径为第二环部31的内径的1.1~1.5倍的情况)下,当使环部件4的内径比第一环部14以及第二环部31的内径足够大时(例如,当设为第一环部14的内径的1.2倍~1.7倍时),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容易成为30°~270°。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当使环部件4的内径比第一环部14以及第二环部31的内径足够小时(当设为第一环部14的内径的0.5倍~0.8倍时),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容易为30°~150°。

另外,第一环部14的内径是连结第一环部14的内缘的第一点与同上述第一点独立的第一环部14的内缘的第二点的直线的长度。这样的直线设想为无数条,但设想为无数条的直线中长度最大的直线相当于第一环部14的内径。关于第二环部31的内径以及环部件4的内径也是一样的。

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环部14具有俯视水滴形的环状结构,连结位于环状结构的前端的内缘的第一点a与位于后端的内缘的第二点b的直线y1的长度相当于第一环部14的内径。

当然,第一环部14的环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例如,如图10(b)所示,也可以将环状结构设为正圆形。在这种情况下,连结位于环状结构的前端的内缘的第一点a与位于后端的内缘的第二点b的直线y2的长度相当于正圆的直径。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第一环部14的内径在其环状结构为椭圆形的情况下,相当于椭圆的长径,在其环状结构为正方形的情况下,相当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第一环部14的内径1d与第二环部31的内径2d的比率(1d/2d)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0~1.5,进一步优选为1.0~1.3。另外,第一环部14的内径1d与环部件4的内径rd的比率(rd/1d)优选为1.0~3.0,更优选为1.2~2.0,进一步优选为1.5~2.0。

通过将第一环部14、第二环部31以及环部件4的内径设为这样的范围,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优选的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5在第一环部14与第二环部31之间仅具有一个环部件4,但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环部件4(未图示)。即使连结部5具有两个以上的环部件,通过适当地调整其内径,也能够使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在上述范围内。

当然,当环部件4过多时,由于诱饵10的成品率变差,因此环部件4的数量优选为1~4,更优选为1~2。如本实施方式这样最优选为1。

另外,如图1所示,从臂部件1的前端部(第三臂部13的前端部)到第一环部14的后端部的宽度a与从第一环部14的后端部到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的宽度c的比率(a/c)优选为0.8以上。

通过将宽度a与宽度c的比率(a/c)设定为0.8以上,能够有效地防止诱饵10下沉时吸引部件3与钓丝的缠绕。

具体而言,当使诱饵10在水中下沉时,如图11所示,与臂部件1的第三臂部13系着的钓丝l和与第一臂部11连结的吸引部件3均成为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并且,在下沉时,由于吸引部件3前后摇动,因此当吸引部件3和钓丝l过近时,向前方大幅度摇动的吸引部件3有可能缠绕在钓丝l上。

与此相对,如果使宽度a与宽度c的比率(a/c)为0.8以上,则即使在诱饵10下沉时吸引部件3大幅度向前方摇动,由于吸引部件3和钓丝也会足够远离而不易缠绕。宽度a与宽度c的比率(a/c)更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如果宽度a与宽度c的比率(a/c)为1.0以上,则由于在诱饵10下沉时吸引部件3与钓丝几乎不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吸引部件3与钓丝的缠绕。

宽度a与宽度c的比率(a/c)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3.0,优选为2.0。在宽度a与宽度c的比率(a/c)大于3.0的情况下,在使诱饵10游走时,有可能无法有效地将吸引部件3的摇动传递到第二臂部12,从而难以使诱饵主体2不规则地摇动。

吸引部件3的密度(质量(g)/体积(cm3))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小于1.0g/cm3,更优选为小于0.9g/cm3,进一步优选为小于0.8g/cm3。另外,如后所述,在吸引部件3在内部具有空洞32的情况下,吸引部件3的体积的含义是指,不仅包括吸引部件3的形成材料,还包括了内部的空洞32的体积。

如果吸引部件3的密度小于1.0g/cm3,则由于吸引部件3能够在水中漂浮,因此能够通过其浮力使与吸引部件3连结的臂部件1和诱饵主体2漂浮。以往的旋转拟饵由于叶片不具有浮力,因此在到达水底时容易倾倒,其结果是,存在容易产生根部挂住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吸引部件3的密度小于1.0g/cm3,即使诱饵10到达水底,也不易倾倒,能够有效地防止根部挂住。

另外,吸引部件3的密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当吸引部件3过轻时,由于难以使诱饵10潜水到深水中,因此优选为0.4g/cm3,优选为0.5g/cm3,更优选0.6g/cm3

为了使吸引部件3的密度小于1.0g/cm3,例如考虑使用密度小于1.0g/cm3的材料形成吸引部件3、在吸引部件3的内部形成空洞32以及这两者。

作为吸引部件3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木材、合成树脂、橡胶系树脂等。合成树脂可以是热塑性树脂,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

作为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环氧树脂、醇酸树脂等聚酯系树脂、乙烯基酯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双马来酰亚胺系树脂、热固性聚氨酯系树脂、热固性丙烯酸系树脂、酰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尿素系树脂、酚系树脂等氨基系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树脂等烯烃系树脂、ab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乙烯系树脂等。作为橡胶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等。

即使吸引部件3的形成材料的密度为1.0g/cm3以上,通过在吸引部件3上设置空洞,也能够使吸引部件3整体的密度小于1.0g/cm3。作为密度为1.0g/cm3以上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密度为1.1g/cm3左右的abs树脂、密度为1.2g/cm3左右的聚碳酸酯等。

作为在吸引部件3的内部形成空洞32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使用上述的形成材料制作两个碗状的半分割成型品,使用粘接剂等将该两个半分割成型品接合。根据该方法,能够容易地将后述的光反射片33、振子34封入到吸引部件3的内部。

在吸引部件3在内部具有空洞32的情况下,优选吸引部件3是透明的。另外,“吸引部件3透明”是指能够透视为:能够从吸引部件3的外侧掌握内部的空洞32的形状的程度。吸引部件3可以是无色透明的,也可以是有色透明的。

在吸引部件3为透明的情况下,其光线透过率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特别优选为80%以上。如果吸引部件3的光线透过率为60%以上,则能够从吸引部件3的外侧良好地透视内部的空洞32的形状。

但是,光线透过率是通过基于jisk7105-1981(塑料的光学特性试验方法)的方法测定的值,是指以光线透过率(%)=(t2/t1)×100计算出的值。在此,t2表示全光线透过量(透过试验片的全光量),t1表示入射光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具有空洞32,并且在该空洞32中封入有光反射片33。通过在空洞32中封入光反射片33,能够使照射到吸引部件3的太阳光反射。由于吸引部件3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因此照射到吸引部件3的太阳光不规则地扩散而闪闪发光,从而能够使诱饵10与实物的小鱼群更加相似。另外,光反射片33也可以粘贴在吸引部件3的外表面,但在这种情况下,当多次使用诱饵10时,光反射片33有可能从吸引部件3剥落。关于这一点,如果将光反射片33封入空洞32,则光反射片33不可能剥落,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诱饵10。作为光反射片33,例如可以举出叠层了铝等金属箔的片材、利用棱镜效果将光反射为虹色的全息片、荧光色反射片等。另外,在将光反射片33封入空洞32之后,如果将金属箔镀覆在吸引部件3的表面,则吸引部件3更容易扩散太阳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具有封入了光反射片33的空洞32的透明的吸引部件3,因此能够从吸引部件3的外侧视觉辨认内部的空洞32、光反射片33以及第二环部31的一部分,但为了方便起见,在附图中用虚线表示位于吸引部件3的内侧的空洞32的轮廓以及第二环部31的一部分,光反射片33用实线表示,并且标注格子状的图案。但是,为了理解发明,在图5(a)中,用实线表示空洞32的一部分的轮廓,关于图7、图8以及图9,省略了位于吸引部件3的内侧的空洞32、光反射片33以及第二环部31的描绘。

空洞3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多面体结构。多面体结构既可以仅由平面构成,也可以仅由曲面构成,也可以具有平面和曲面两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和(b)所示,吸引部件3在内部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空洞32,但该长方体的一个面(位于最前方的面)形成为其中央部向后方弯曲的曲面(俯视u字状的曲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洞32由五个平面(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面p1、p2、与前后方向平行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两个平面p3、p4以及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一个平面p5)和一个曲面c1构成。

这样,在多面体结构具有平面的情况下,从吸引部件3的外表面到内部的空洞32的壁部w成为凸透镜状的形状,其结果是,可以容易地从吸引部件3的外侧较大地看到封入到吸引部件3的内部的光反射片33。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33粘贴在多面体结构的五个平面中的平面p5上。与平面p5对应的吸引部件3的外表面是向后方弯曲的曲面。因此,如图5(b)所示,从平面p5到与平面p5对应的吸引部件3的外表面的吸引部件3的壁部w成为平凸透镜状的形状。因此,当从后方观察吸引部件3时,可以较大地看到内部的光反射片33,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引诱对象鱼。

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光反射片33不仅可以粘贴在平面p5上,还可以粘贴在平面p1至p4上。在将光反射片33粘贴于平面p1及p2的情况下,即使在从侧方观察吸引部件3的情况下,也可以较大地看到光反射片33,在将光反射片33粘贴在平面p2以及p3上的情况下,即使在从上下观察吸引部件3的情况下,也可以较大地看到光反射片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33粘贴在整个平面p5上,但光反射片33也可以粘贴在平面p5的一部分上(关于平面p1至p4也是一样的)。

这样,考虑到光反射片33的放大效果,空洞32的多面体结构优选具有平面,更优选仅由平面构成。另外,构成空洞32的多面体结构的面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3面~10面,优选为3面~8面,更优选为3面~6面。作为具有这样数目的面的多面体结构,例如可以举出立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正四面体结构等。

这样,本发明的诱饵10的大致球形的吸引部件3能够围绕轴心r1旋转,并且其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因此,吸引部件3在游走中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通过该摇动产生的振动经由臂部件1传播到诱饵主体2,由此诱饵主体2不规则地摇动。因此,本发明的诱饵10由于呈现不规则地移动的真实小鱼群那样的外观,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也难以被对象鱼看破那不是真实饵,能够长时间地期待优异的捕获量。

另外,在以往的旋转拟饵中,使用在游走中连续旋转的叶片,该叶片有可能在水中缠绕在藻上。与此相对,由于本发明的吸引部件3仅旋转不到一圈,因此不易缠绕在藻上,从而能够长时间地期待优异的捕获量。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臂部件1的第一臂部11向比第二臂部12靠上方延伸设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臂部件1的第一臂部11向比第二臂部12靠下方延伸设置。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臂部件1的第一臂部11的端部与第二臂部12的端部通过u字状的第三臂部13连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件1的端部与第二臂部12的端部不通过第三臂部而直接连结。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诱饵主体2具有主部21、裙部22以及钓钩23,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诱饵主体2不具有主部21,仅由裙部22以及钓钩23构成。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吸引部件3的内部设置有空洞3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不具有空洞32,其密度为1.0g/cm3以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也作为坠子而发挥功能)。

即使是这样的诱饵10,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原理,通过吸引部件3上下左右地不规则地摇动,能够有效地引诱对象鱼。当然,由于对象鱼一般具有易于从诱饵10的后方且下方咬住诱饵主体2的习性,因此吸引部件3优选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配置在比诱饵主体2靠上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诱饵10在游走中,连结在第一臂部11和第二臂部12的边界的钓丝有可能向第二臂部12移动。考虑到这种情况,臂部件1优选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具有第三臂部13。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33粘贴在构成多面体结构的平面上,但光反射片33也可以不一定粘贴在平面上,也可以按划分吸引部件3的空洞32的方式设置。

例如,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成俯视大致v字状的光反射片33以将吸引部件3的空洞32划分为三个的方式被封入。在图13(a)中,光反射片33以如下方式配置:光反射片33的一端位于平面p5和平面p1的边界部,光反射片33的另一端位于平面p5和平面p2的边界部,光反射片33的弯曲部与曲面c1的后端部相接。另外,在图13(b)中,光反射片33以如下方式配置:光反射片33的一端部位于平面p1和曲面c1的边界部,光反射片33的另一端位于平面p2和曲面c1的边界部,光反射片33的弯曲部与平面p5的中央部相接。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也可以使光反射片33弯曲成俯视大致w字状或俯视u字状而封入空洞32。吸引部件3的外观因光反射片33的形状、配置而大幅变化。

这样,通过利用光反射片33划分空洞32,不仅吸引部件3的外观根据观察的角度而多彩地变化,而且在吸引部件3摇动时,光更容易不规则地扩散。因此,能够使诱饵10的外观更加与不规则地移动的真实小鱼群相似,能够更有效地引诱对象鱼。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吸引部件3的空洞32中封入有光反射片33,但也可以如图14(a)和(b)所示,在吸引部件3的空洞32中,与光反射片33一起(或者取代光反射片33)而封入振子34。

振子34是在吸引部件3摇动时在空洞32中跳动移动的粒状体。通过振子34在空洞32中跳动移动,振子34彼此碰撞或者振子34与构成空洞32的面碰撞,产生所谓的震颤音。通过吸引部件3产生震颤音,因此能够有效地引诱处在诱饵10的远处的对象鱼。

振子3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大致球形状、大致立方体状、大致长方体状以及大致圆柱状等多面体形状。另外,振子34的数目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考虑空洞32的体积等适当进行设定。振子34的数目通常为1~10个,优选为2~5个,更优选为2~3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a)和(b)所示,空洞32中封入有大致正球状的三个振子34。

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与振子34同曲面上碰撞相比,振子34与平面碰撞更容易发出大的声音,从而更容易引诱处于远处的对象鱼。因此,当考虑到震颤音的产生时,优选吸引部件3的空洞32的多面体结构具有平面,更优选仅由平面构成。

振子34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铁、铅、钨、铝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玻璃或合成树脂等。从使吸引部件3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合成树脂,从产生大的震颤音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金属。

在空腔32中封入有两个以上的振子34的情况下,各个振子34的形成材料、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通过使振子34的形成材料、大小分别不同,能够产生多彩的声音。另外,如第三实施方式所示,在由光反射片33划分空洞32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空洞32的每个划分区域中封入一个或多个振子34。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大致正圆球状的吸引部件3,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使用了大致椭圆球状的吸引部件3。即使使用这样的大致椭圆球状的吸引部件3,也能够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附近产生卡尔曼涡状的乱流,从而使吸引部件3不规则地摇动。

另外,在使用大致椭圆球状的吸引部件3的情况下,椭圆球的长径的长度d1与短径的长度d2的比率(d1/d2)优选为1.5~3.0,更优选为1.5~2.0。当该比率超过3.0时,椭圆球太扁平,有可能无法有效地产生卡尔曼涡状的乱流。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大致正圆球状的吸引部件3,因此无法区分长径和短径,但硬要计算长径和短径的比率(d1/d2)时,大致为1.0(0.9~1.1)。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大致正球状的吸引部件3,但根据本发明人的深入研究,通过在吸引部件3上设置缺口面35,更容易使吸引部件3不规则地摇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a)和(b)所示,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设置有平面状的缺口面35。该缺口面35也可以按与吸引部件3的轴心r1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按与轴心r1成规定的角度的方式设置(未图示)。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当以与轴心r1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缺口面35时,最容易使吸引部件3不规则地摇动。另外,“大致正交”包括缺口面35与轴心r1所成的角度为87°~93°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b)所示,缺口面35的后视形状为正圆形,但缺口面35的后视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正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正圆形或椭圆形等圆形、不定形等。当然,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由于吸引部件3容易不规则地摇动,因此缺口面35的后视形状优选为圆形,更优选为正圆形或椭圆形,特别优选为正圆形。另外,圆形不仅包括正圆形,还包括椭圆形和它们的不定形(确认为大致圆形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缺口面35的表面积相对于吸引部件3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优选为5%~20%,更优选为5%~15%,进一步优选为8%~15%。如果使缺口面35所占的面积在该范围内,则吸引部件3更容易不规则地摇动。

通过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设置这样的缺口面35而使吸引部件3更容易不规则地振动的理由虽然是不明确的,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推测,可以认为,通过设置缺口面35,能够容易地产生上述卡尔曼涡状的乱流,或者吸引部件3容易受到卡尔曼涡状的乱流的影响。

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平面以外的缺口面35,例如,也可以将向吸引部件3的内侧凹陷的曲面作为缺口面35(未图示)。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结部5具有:设置于第一臂部11的第一环部14;一个环部件4;以及设置于吸引部件3的第二环部3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连结部5不具有环部件4,仅具有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环部14与第二环部31在第二环部31插通于第一环部14的孔的状态下连结。另外,该状态也可以说是第一环部14插通于第二环部31的孔的状态。即,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不通过环部件4而直接连结成链状。即使在这样连结的情况下,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原理,吸引部件3也能够围绕连结连结部5和吸引部件3的中心o的轴心r1旋转,并且其旋转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

在将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直接连结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变更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的内径,能够调整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3能够取得的旋转角优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例示的范围相同的范围。通过使吸引部件3能够取得的旋转角在这样的范围,从而容易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附近产生卡尔曼涡状的乱流,更容易使吸引部件3不规则地摇动。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具有通过弯曲成8字状而形成的两个环部的线材的一个环部埋入到吸引部件3,从而形成第二环部31。因此,第二环部31的环结构仅由线材构成。然而,第二环部31的环结构也可以不只由线材构成,也可以由线材和吸引部件3、或者仅由吸引部件3的形成材料构成。

例如,如图18(a)所示,也可以通过将弯曲成u字状的线材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埋入到吸引部件3中而形成第二环部3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环部31的环结构由线材和吸引部件3的外表面构成。

另外,如图18(b)所示,也可以通过使吸引部件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突出成u字状而形成第二环部3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环部31的环结构仅由吸引部件3的形成材料构成。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即使在采用具有不是仅由线材构成的环结构的第二环部31的情况下,也会将第一环部14和第二环部31直接或通过一个环部件4连结成链状,从而能够将吸引部件3的旋转角设为小于360°。

[第九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连结有钓钩23。具体而言,钓钩23通过埋入到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的第三环部36和插通于第三环部36的夹设环6与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连结。这样,通过将钓钩23连结在吸引部件3的后端部,即使在对象鱼在不是咬住诱饵主体2而是咬住吸引部件3的情况下,也能够钓起对象鱼。

另外,本发明的诱饵10并不限定于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结构,能够在本发明的意图的范围内,对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加以组合等而适当进行设计变更。

例如,在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大致椭圆球状的吸引部件3上,可以设置第六实施方式的缺口面35,也可以设置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空洞32或光反射片33。另外,也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吸引部件3中去除光反射片3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