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海拔、干旱贫瘠煤矸石山上种植芒果树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6367发布日期:2019-04-03 03:35阅读:2070来源:国知局
在高海拔、干旱贫瘠煤矸石山上种植芒果树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高海拔、干旱贫瘠煤矸石山上种植芒果树的施工方法,属于矿山生产弃物环保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在我国能源构成比例中占74%左右,煤矸石即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出的矸石,占原煤产量的15%-20%,我国重点煤矿现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堆积量达40多亿吨,占地1.33万公顷。目前煤矸石正以年排放量1.5×109吨的速度增加,新增占地面积约300~400余万平方米。煤矸石的污染严重破坏矿区生态系统,影响植被恢复,破坏植物生长基质。如某地区的两座煤矸石山面积79.4万m2,处在金沙江沿岸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最近位置离周边企业30米、高速公路仅100米,所以对矸石山进行综合治理、植被绿化,建立稳定、高效的矸石山人工植被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果园化和/或农地化利用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变害为利的有效利用途径之一。

目前虽然在矿山植物修复方面出现了一些技术,但是都是具限于现有山体的植被化修复为基础的,并没有像对本申请这种以煤矸石弃物构成的人工山体进行修复可资借鉴的现有技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自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煤矸石山,尤其是对海拔高度大、坡度陡、干旱和贫瘠的煤矸石山进行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化利用,以及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果园化利用而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等综合角度考虑的治理方法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干旱贫瘠的以煤矸石弃物构成的人工山体上进行芒果树种植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高海拔、干旱贫瘠煤矸石山上种植芒果树的施工方法,所述的施工方法以填碾合格的煤矸石山坡体为基础,通过在该煤矸石山坡体的台阶面上挖制树坑并在所述的树坑中换填种植土后,再在所述的种植土上覆设可降解的防水薄膜,最后将育制合格的芒果树幼苗,通过营养物料与栽培土壤的均混料种植到防水薄膜上方的树坑中,并浇水压实完成芒果树的种植工作。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煤矸石山坡体的台阶面上挖制树坑前,先在填碾合格的煤矸石山坡体上覆盖一层厚度不低20㎝的黄土并夯实,然后再进行所述树坑的挖制。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挖制所述的树坑前,先对煤矸石山坡体进行成份分析并做渗出试验分析,确认煤矸石山坡体的成份以及渗出液均对水果种植无害后方进行芒果树幼苗的挖坑种植。

进一步的是,通过渗出试验和成分分析获得的合格煤矸石山坡体的成分及其含量为sio2:52-65%、al2o3:16-36%、fe2o3:2.4-14.6%、cao:0.32-2.42%。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营养物料包括腐熟有机肥和磷肥,所述的栽培土壤为从外部运来的熟地土壤。

进一步的是,每一个所述的树坑按下述尺寸挖制,长×宽×深=1.2m×1.2m×1.2m。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同一级台阶上,相邻两个树坑之间的间隙不小于4m。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防水薄膜的降解期不低60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施工方法是以填碾合格的煤矸石山坡体为基础,通过在所述煤矸石山坡体的台阶面上挖制树坑并在所述的树坑中换填种植土后,再在所述的种植土上覆设可降解的防水薄膜,最后将育制合格的芒果树幼苗,通过营养物料与栽培土壤的均混料种植到防水薄膜上方的树坑中,并浇水压实完成芒果树的种植工作。由于本申请在芒果树幼苗移栽前,先对树坑进行了种植土的置换,并且在置换后的种植土上还覆设可降解的防水薄膜,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果树移栽初对水分的要求,再者又上于所述的防水薄膜是可降解的,这样,随着幼苗的成活,防水薄膜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进而保证移栽后期以及果树成长过程中对水分、土壤以及养份的要求,实现本申请在干旱贫瘠的以煤矸石弃物构成的人工山体上进行芒果树种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高海拔、干旱贫瘠煤矸石山上种植芒果树的施工方法涉及到的果树幼移栽初期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煤矸石山坡体1、树坑2、种植土3、防水薄膜4、芒果树幼苗5、均混料6、黄土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以在干旱贫瘠的以煤矸石弃物构成的人工山体上进行芒果树种植的施工方法。所述的施工方法以填碾合格的煤矸石山坡体1为基础,通过在该煤矸石山坡体1的台阶面上挖制树坑2并在所述的树坑2中换填种植土3后,再在所述的种植土3上覆设可降解的防水薄膜4,最后将育制合格的芒果树幼苗5,通过营养物料与栽培土壤的均混料6种植到防水薄膜4上方的树坑中,并浇水压实完成芒果树的种植工作。本申请施工方法是以填碾合格的煤矸石山坡体为基础,通过在所述煤矸石山坡体的台阶面上挖制树坑并在所述的树坑中换填种植土后,再在所述的种植土上覆设可降解的防水薄膜,最后将育制合格的芒果树幼苗,通过营养物料与栽培土壤的均混料种植到防水薄膜上方的树坑中,并浇水压实完成芒果树的种植工作。由于本申请在芒果树幼苗移栽前,先对树坑进行了种植土的置换,并且在置换后的种植土上还覆设可降解的防水薄膜,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果树移栽初对水分的要求,再者又上于所述的防水薄膜是可降解的,这样,随着幼苗的成活,防水薄膜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进而保证移栽后期以及果树成长过程中对水分、土壤以及养份的要求,实现本申请在干旱贫瘠的以煤矸石弃物构成的人工山体上进行芒果树种植的目的。

上述施方式中,为了尽可能的实现山体的保水,为果树的生长提高适宜的土壤、水分以及养份的要求,本申请在所述煤矸石山坡体1的台阶面上挖制树坑2前,先在填碾合格的煤矸石山坡体1上覆盖一层厚度不低20㎝的黄土7并夯实,然后再进行所述树坑2的挖制。同时,由于种植果树主要还是为了对处理煤矸石山体获各的土地的再利用,所以果树的产出当然最好是能供人们消费。为此,在挖制所述的树坑2前,先对煤矸石山坡体1进行成份分析并做渗出试验分析,确认煤矸石山坡体2的成份以及渗出液均对水果种植无害后方进行芒果树幼苗5的挖坑种植。通过渗出试验和成分分析获得的合格煤矸石山坡体的成分及其含量为sio2:52-65%、al2o3:16-36%、fe2o3:2.4-14.6%、cao:0.32-2.42%。

进一步的,根据煤矸石山的成分持点,为了尽可能的为果树的生产提供光、水分、营养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以提高产出,本申请所述的营养物料包括腐熟有机肥和磷肥,所述的栽培土壤为从外部运来的熟地土壤。而在种植时,每一个所述的树坑2按下述尺寸挖制,长×宽×深=1.2m×1.2m×1.2m,相邻两种树坑2之间的间隙不小于4m。

同时,根据果树幼苗移栽成活期要求,以及满足幼苗成活后的正常生产,本申请所述的防水薄膜4的降解期不低60天。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施工方法是以综合治理即通过挡杆墙、分层碾压护坡、沟壑加固、截排洪与灌溉系统、覆土获得的具有平台和边坡的煤矸石山体为基础,再进行种草与种果树结合对矸石山进行永久性治理及生态修复为目的,将固体废弃物变成资源化的土地,种植适合生长的热带水果,既对危险点进行了安全、环保综合治理,同时修复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又形成了高附加值利用的土地,为煤矿企业转型发展如成立农业公司专门经营等开辟了一条新路。实现了矸石山的永久性治理,既解决安全环保隐患,又整理出可利用土地大量土地,并得到有效利用,在种植芒果的发展规划下,可以有效的安置富裕人员,实现大量的经济价值。

实施例一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某地的两座煤矸石山面积79.4万㎡,处在金沙江沿岸国家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最近位置离周边企业30米、高速公路100米,遇暴雨可能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周边企业造成损失,并对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对矸石山进行综合治理、植被绿化,建立稳定、高效的矸石山人工植被生态系统,并对其果园化利用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变害为利的有效利用途径之一。

1、矸石山治理及生态修复

1)某煤公司灰家所及灰槽子矸石山高差为150米、坡度为50°左右,根据所要承受的载荷分别设计了250米长、高4米基础挡矸墙,然后从上到下进行16个台阶的分层碾压降坡处理,整理成倾角小于25°的缓坡形式,在每个台阶的斜坡上覆盖20㎝的黄土,用挖机进行夯实。

2)在3~5米宽的每个台阶的靠里侧修筑一条混凝土排水沟用于接收每个台阶地上部煤矸石中的渗滤液收接和雨季截排洪,每条排水沟的基础为20㎜的厚度,作为每个斜坡的加固沟壑,并在每个斜坡面种植紫花苜蓿、爬山虎等绿色耐旱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护坡。

3)每个台阶的水沟从上到下连通形成渗滤液收接系统,最后汇集到300立方米的渗滤液收接池,沉清后经泵送入高位水池作为果园、花草浇灌用水。

2、矸石山土地果园化利用

1)首先对煤矸石进行成份分析,并做渗出试验分析,确认对水果种植无害;

矸石成分为sio2:52-65%、al2o3:16-36%、fe2o3:2.4-14.6%、cao:0.32-2.42%。整理出煤矸石山台地后,在平面和斜坡面全部覆土,平面按种植水果要求的间距挖1.2m×1.2m×1.2m(长×宽×深)树坑换填种植土,并敷设可降解薄膜用以保持果树幼苗期水份,按照4m×4m的间距,种植经济作物芒果,在坑中将20-30千克腐熟有机肥、3-5千克磷肥与底土充分混合,浇水压实,根据栽种季节选择一年生或两年生的适生芒果幼苗种植,将育苗去袋栽种。

2)在整理形成的16级平台的斜坡面覆土20㎝种植紫花苜蓿、爬山虎、三角梅等绿色耐旱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护坡固矸,在每棵芒果树之间种牧草绿化,在形成经济价值、美化环境的同时,还有效的避免了水土流失。

3)设置提灌供水系统,按照间距15米每排的间距平行布置,供水系统分为枝状和环状布置,保证了全方位的供水需要。

本方法实施后,可以实现79.4万㎡的矸石山永久性治理,既解决安全环保隐患,又整理出可利用土地800亩,并得到有效利用,种植芒果10000多株,安置富裕人员12人,实现经济价值100万元/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