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4559发布日期:2019-04-17 02:41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以来,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禽肉类和蛋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人们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营养食品。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也让我们看到养殖市场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其中鸡是人工养殖最普遍的家禽。

但是由于养殖过程集约化程度高,鸡群存在发病率高等问题。特别是近年以来的禽流感以及鸡瘟的盛行,给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养殖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增重率而采用填鸭式的喂养,不注重鸡群的体质状况,对鸡群的免疫抵抗能力不太关注,导致所养殖的肉鸡抵抗力差,在面对禽流感或鸡瘟暴发时,鸡群毫无抵抗力,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中关于鸡的养殖方法,在对于鸡的疾病防治方面,往往忽略了“防”这一道关键手续,仅在鸡群出现疾病以后,方采取喂养抗生素或者是给鸡注射各种疫苗进行治疗。上述措施不仅使得肉制品品质下降,且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导致人类健康也受到抗生素问题的严重影响,而且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鸡群抗生素耐性增强,十分不利于鸡的健康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养殖的鸡自身免疫力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雏

将刚孵化出的雏鸡置于育雏室中进行饲养,先在温度为30-33℃的条件下饲养6-8天,然后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4-6天,再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4-6天,即得到脱温幼鸡;

(2)脱温幼鸡管理

将上述脱温幼鸡在温度为24-27℃、湿度为55%-60%的鸡舍中饲养20-25天,每天保证光照10-18小时,并进行人工免疫,得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

(3)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将上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在放养区进行放养,直至出栏,在放养过程中进行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饲料喂养具体为:在饲料中添加有重量为0.5-2%的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所述饲料添加剂中包含有下列组分:蛋白粉80-100份、可溶性钙剂10-15份、枯草杆菌芽孢杆菌10-20份;

疾病防控具体为:采用小柴胡、板蓝根以及鱼腥草混合后加水进行煎煮,所得煎煮液以每周2-3次的频率给鸡喂饮。

作为优选,所述可溶性钙剂为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或者是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蛋白粉中包括鱼粉和豆粕粉。

作为更优选,所述蛋白粉中还包括有虾壳粉。

作为优选,所述蛋白粉中以重量计鱼粉占15-30%、虾壳粉占10-20%,余量为豆粕粉。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光照的方式为采用人工光源或者是人工光源与日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光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雏鸡进行育雏处理,特别是育雏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使得雏鸡从破壳而出到成长为脱温幼鸡其生长的环境有一个循序渐进适应的过程,进而提高雏鸡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2)本发明的养殖方法中侧重于对鸡的疾病进行“防”,饲料添加剂中添加的蛋白粉可以满足脱温幼鸡生长对蛋白质的需求;可溶性钙剂粉末可以提供充足的钙源、防治骨质疏松;枯草杆菌芽孢杆菌其能够在鸡的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等,参与新陈代谢,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枯草杆菌芽孢杆菌能够分泌大量的胞外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及卵磷脂酶等,其参与饲料的降解、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疾病防控过程中采用小柴胡、板蓝根以及鱼腥草混合后加水进行煎煮,所得煎煮液以每周2-3次的频率给鸡喂饮,选取的中草药成分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降脂活血等功效,使得本发明饲料能够有效的改善鸡体质,调节鸡体内代谢循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进而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提高雏鸡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雏

将刚孵化出的雏鸡置于育雏室中进行饲养,先在温度为32℃的条件下饲养7天,然后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6天,再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4天,即得到脱温幼鸡;由于刚孵化出的雏鸡,个小,绒毛稀少、短,其保温能力比较低,而且调节体温的机制还不完善,因此环境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2)脱温幼鸡管理

将上述脱温幼鸡在温度为27℃,湿度为58%的鸡舍中饲养20天,每天保证光照12小时,光照过程为采用led荧光灯进行光照,并进行人工免疫,其中人工免疫过程为人工注射疫苗,得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加光照饲养能够促进鸡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刺激幼鸡的免疫能力,加速幼鸡新陈代谢,保证幼鸡健康快速成长。

(3)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将上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在放养区进行放养至100日龄出栏,在放养过程中进行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饲料喂养具体为:在饲料中添加有饲料重量1.5%的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所述饲料添加剂中包含有下列组分:蛋白粉85份、可溶性钙剂10份、枯草杆菌芽孢杆菌15份;本实施例中蛋白粉由鱼粉和豆粕粉组成,以重量份计,其中鱼粉占20%,豆粕粉占80%;可溶性钙剂为葡萄糖酸钙。其中,对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喂养的饲料为市售常规的15-30日龄饲料,饲料添加剂为自行制备,其制备方法为按比重将蛋白粉、可溶性钙剂以及枯草杆菌芽孢杆菌混合均匀后即可,可溶性钙剂为粉末状,然后将其添加至喂养的饲料中。

疾病防控具体为:采用小柴胡、板蓝根以及鱼腥草混合后加水进行煎煮,其中按重量份计,小柴胡为4份、板蓝根为7份、鱼腥草为6份,煎煮过程中的液固比为10(l):1(kg),煎煮温度为95摄氏度,时间为2.5h,所得煎煮液以每周2次的频率给鸡喂饮。

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鸡的成活率达到96%。

实施例2

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雏

将刚孵化出的雏鸡置于育雏室中进行饲养,先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6天,然后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5天,再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6天,即得到脱温幼鸡;由于刚孵化出的雏鸡,个小,绒毛稀少、短,其保温能力比较低,而且调节体温的机制还不完善,因此环境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2)脱温幼鸡管理

将上述脱温幼鸡在温度为24℃,湿度为55%的鸡舍中饲养25天,每天保证光照18小时,光照过程为采用led荧光灯和自然光结合的方式进行光照,有自然光就给以自然光光照时,没有自然光的时候就采用led荧光灯进行光照上述时长;并进行人工免疫,其中人工免疫过程为人工注射疫苗,得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加光照饲养能够促进鸡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刺激幼鸡的免疫能力,加速幼鸡新陈代谢,保证幼鸡健康快速成长。

(3)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将上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在放养区进行放养至100日龄出栏,在放养过程中进行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饲料喂养具体为:在饲料中添加有饲料重量2%的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所述饲料添加剂中包含有下列组分:蛋白粉80份、可溶性钙剂15份、枯草杆菌芽孢杆菌20份;本实施例中蛋白粉由鱼粉、虾壳粉以及豆粕粉组成,以重量份计,其中鱼粉占30%,虾壳粉占10%、豆粕粉占60%;可溶性钙剂为乳酸钙。

疾病防控具体为:采用小柴胡、板蓝根以及鱼腥草混合后加水进行煎煮,其中按重量份计,小柴胡为5份、板蓝根为5份、鱼腥草为7份,煎煮过程中的液固比为6(l):1(kg),煎煮温度为100摄氏度,时间为1.5h,所得煎煮液以每周3次的频率给鸡喂饮。

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鸡的成活率达到94%。

实施例3

一种提高鸡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雏

将刚孵化出的雏鸡置于育雏室中进行饲养,先在温度为32℃的条件下饲养8天,然后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4天,再在每天温度依次降低0.5℃条件下饲养5天,即得到脱温幼鸡;由于刚孵化出的雏鸡,个小,绒毛稀少、短,其保温能力比较低,而且调节体温的机制还不完善,因此环境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2)脱温幼鸡管理

将上述脱温幼鸡在温度为25℃,湿度为60%的鸡舍中饲养22天,每天保证光照10小时,光照过程为采用led荧光灯进行光照,并进行人工免疫,其中人工免疫过程为人工注射疫苗,得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

(3)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将上述人工免疫脱温幼鸡在放养区进行放养至100日龄出栏,在放养过程中进行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控;

饲料喂养具体为:在饲料中添加有饲料重量0.5%的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所述饲料添加剂中包含有下列组分:蛋白粉100份、可溶性钙剂10份、枯草杆菌芽孢杆菌20份;本实施例中蛋白粉由鱼粉、虾壳粉和豆粕粉组成,以重量份计,其中鱼粉占10%,虾壳粉占10%、豆粕粉占80%;可溶性钙剂为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

疾病防控具体为:采用小柴胡、板蓝根以及鱼腥草混合后加水进行煎煮,其中按重量份计,小柴胡为6份、板蓝根为6份、鱼腥草为7份,煎煮过程中的液固比为5(l):1(kg),煎煮温度为95摄氏度,时间为2h,所得煎煮液以每周2次的频率给鸡喂饮。

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鸡的成活率达到95%。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