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6037发布日期:2019-05-07 19:29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冀东地区泛指河北省的东部地区和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部分周边县域,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相近,有着共同的区域自然生态气候特点,相似的农业产业,在农业生产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冀东地区粮食种植主要以春玉米种植为主,一年一熟制;也有前一年10月份种植冬小麦,翌年6月下旬收获冬小麦后种植夏玉米(因光热资源限制,夏玉米很难正常成熟,一般以种植鲜食玉米或青贮玉米为主)的栽培模式;还有“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制”的栽培模式。但是冀东地区在一个自然年度(1月-12月)内没有实现过粮食作物一年两熟。

冀东地区,受纬度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整年无霜期大约是190天,0℃以上的积温是4200℃左右,传统上种植粮食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若一年只种一季粮食作物就会浪费光热资源,若想种植两季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夏玉米)又面临光热资源不足的问题,即出现“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冀东地区无法实现粮食作物一年两熟造成了粮食亩产量低、资源利用无法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在冀东地区的自然生态气候条件下解决一个自然年度内粮食作物一年两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包括春小麦栽培和夏谷栽培,所述春小麦栽培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早春或冬前进行整地,整地时每亩施加20~30kg复合肥做底肥;

(2)播种:三月上旬顶凌播种,播种深度3~4cm,播种量每亩15~20kg;

(3)浇水、施肥:分蘖期浇第一次水,拔节期浇第二次水,同时每次浇水每亩追施15kg-20kg尿素;

(4)病草害防治: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进行蚜虫病和白粉病防治;

(5)收获:六月下旬春小麦进入完熟期进行机械化收获;

所述夏谷栽培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施肥:收获春小麦后及时整地,整地时每亩均匀施加1500kg有机肥与30~40kg的复合肥做底肥,与春小麦接茬农耗时间5-7天;

(2)播种:六月下旬七月上旬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0.4~0.5kg;

(3)间苗、除草:谷子3~5叶期和杂草2~4叶期使用间苗剂和除草剂进行间苗、除草;

(4)收获:十月上旬谷子进入完熟初期进行机械化收获;

(5)秸秆还田。

可选的或优选的,春小麦播种选用生长期不大于90天的品种。

可选的或优选的,夏谷播种选用生长期不大于90天的品种。

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小麦栽培步骤(1)中每亩采用20kg复合肥和1000~1500kg有机肥或农家肥中的一种或两种做底肥。

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春小麦栽培步骤(1)中的复合肥可以是磷酸二铵。

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春小麦栽培步骤(4)中采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蚜虫,采用三唑酮或多菌灵兑水喷雾防治白粉病。

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夏谷栽培步骤(1)中复合肥中n、p、k总含量为45%。

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夏谷栽培步骤(3)中每亩采用二甲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40~50ml兑水30kg,或者浓度为5%的咪唑乙烟酸水剂100~130g兑水30kg或浓度为12.5%的间苗剂烯禾啶80~100ml兑水30kg进行间苗、除草。

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夏谷栽培步骤(3)中可以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或者不间苗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冀东地区一年的无霜期大约是190天,零度以上的积温是4200℃左右,在整个生育期间,春小麦需要的积温大约2200℃左右,谷子的积温大约2000℃左右,本发明公开的研究“春小麦加夏谷”一年两熟栽培技术模式,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解决了冀东地区光热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本发明采用的春小麦和夏谷品种全生育期均在90天左右,可以实现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的粮食作物两熟种植模式,在夏谷栽培过程中通过一次施肥,利用其具有抗咪唑啉酮类兼抗烟嘧磺隆(烯禾啶)等除草剂的播种品种特点,可以实现免除人工间苗和人工除草,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对春小麦和夏谷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实现春小麦和夏谷的规模化种植,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生产者采用一年两熟种植方法的积极性;同时,春小麦夏谷一年两熟栽培模式适合在冀东地区广泛推广,在纬度和自然生态气候条件相近的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内蒙古部分地区这种一年两熟模式都有推广应用的前景,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有着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容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点。

实施例1:

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包括春小麦栽培和夏谷栽培,其中春小麦栽培步骤如下:

(1)整地:早春或者冬前进行整地,整地时要达到平整无土块坑凹、墒情良好、上松下实,整地时每亩施加20kg复合肥如磷酸二铵做为底肥,施加完底肥进行耕翻;

(2)春小麦播种:选择“津强10号”品种的春小麦种子,在三月上旬顶凌播种,在播前五天用1%的生石灰溶液浸种12小时,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3天,播种时播种深度为3cm左右,播种量每亩18kg,每亩的基本苗为40万株左右;

(3)浇水施肥:分蘖期浇第一次水,拔节期浇第二次水,同时每次浇水每亩追施15kg的尿素,灌浆期视墒情具体情况少浇水或不浇水以防止小麦倒伏;

(4)防治病虫害: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病,防治蚜虫采用10%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采用三唑酮或多菌灵兑水喷雾;

(5)收获:六月下旬春小麦籽粒进入完熟初期进行收获;

其中夏谷栽培步骤如下:

(1)整地、一次性施肥:小麦收获后进行整地灭茬,同时每亩施加50kg的过磷酸钙,每亩再施加30kg的含n、p、k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做为底肥,农耗时间为5天;

(2)谷子播种:选择“冀谷39号”品种在6月29日开始播种,在播种前半个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3天,播种前3天放在盐水中浸泡以去除杂质,然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晾干;为防治地下害虫、白发病和黑穗病的发生,可按照种子重量的0.3%的50%多菌灵和种子重量的0.3%的瑞青霉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播种时每亩播种量0.4kg;

(3)药剂间苗、除草:谷子3叶期和杂草2叶期使用专用间苗剂和除草剂,除草剂采用的每亩40ml二甲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兑水30kg,目的是为了防治双子叶杂草;

(4)谷子收获:完熟初期进行收割;

(5)秸秆还田。

通过本发明春小麦夏谷两熟种植模式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小麦,亩穗数平均41.3万,穗粒数31.5粒,千粒重36.1g,亩产量为469.64kg;

夏谷,单穗重18.05g,穗粒重15.86g,千粒重3.08g,亩产量为390.3kg。

通过与冀东地区冬小麦一年一熟种植模式的产量进行比较,本发明的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式粮食产量每亩至少提高了200kg,每亩地的经济效益提高500元以上。

实施例2

一种春小麦夏谷两熟栽培方法包括春小麦栽培和夏谷栽培,其中春小麦栽培步骤如下:

(1)整地:早春或者冬前进行整地,整地时要达到平整无土块坑凹、墒情良好、上松下实,整地时每亩施加20kg复合肥如磷酸二铵和1500kg有机肥做为底肥;

(2)播种:选择“津强10号”品种的春小麦种子在三月上旬顶凌播种,在播种前4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2小时,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晒2天,播种时播种深度4cm左右,播种量每亩20kg,每亩基本苗为42万株左右;

(3)浇水施肥:分蘖期浇第一次水,拔节期浇第二次水,同时每次浇水每亩追施15kg的尿素;

(4)防治病虫草害: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病,防治蚜虫采用10%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采用三唑酮或多菌灵兑水喷雾;

(5)春小麦进入完熟期进行收获;

其中夏谷栽培步骤如下:

(1)整地、一次性施肥:春小麦收割后进行整地灭茬,同时每亩施加20kg有机肥和50kg过磷酸钙,每亩再施加40kg的含n、p、k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夏谷播种与春小麦收获的接茬农耗时间为5天左右;

(2)谷子播种:选择“冀谷39号”品种于7月3日播种,在播种前半个月可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3天,播种前3天放在盐水中浸泡以去除杂质,然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晾干;为防止地下害虫、白发病和黑穗病的发生,可按照种子重量的0.3%的50%多菌灵和种子重量的0.3%的瑞青霉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播种时每亩播种量0.5kg,每亩留苗4万株;

(3)谷子药剂间苗:谷子3叶期和杂草2叶期使用除草剂,间苗剂使用专用间苗剂,除草剂采用的每亩配二甲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50ml兑水30kg防治双子叶杂草;

(4)谷子收获:完熟初期进行收割;

(5)谷子秸秆还田。

通过本发明春小麦夏谷两熟种植模式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小麦,亩穗数平均41.5万,穗粒数31.3粒,千粒重36.3g,亩产量为471.5kg;

夏谷,单穗重17.96g,穗粒重15.66g,千粒重3.18g,亩产量为391.2kg。

在具体栽培过程中,由于冀东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光照特点,要解决粮食作物一年两熟的问题,除了上述描述的步骤外,需要特别注意春小麦和夏谷的品种的选择问题。具体地,春小麦的品种要求生长期短,90天左右,适宜的春小麦品种如“津强10号”。“津强10号”为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80天左右,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抗倒伏;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

在具体栽培过程中,夏谷的品种要求全生育期不能超过90天,适宜的品种如“冀谷39”。“冀谷39”是优质抗咪唑啉酮类兼抗烟嘧磺隆(烯禾啶)等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其幼苗绿色,冀东生态区夏播生育期90天左右,在辽宁、吉林春播生育期115~125天,粗蛋白9.55%,粗脂肪3.4%,总淀粉68.21%,赖氨酸0.22%,中抗谷瘟病、白发病,中感谷锈病、线虫病。

同时,在“冀谷39”的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在有效积温不足3000℃、海拔300米以上及谷瘟病、谷锈病、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慎用;喷施间苗剂后5~10天部分谷苗死亡,达到间苗和除草的效果,如果土壤墒情差导致出苗不全或者出苗不均匀,那么苗少的部分不喷间苗剂,可人工辅助间苗;按要求的时期和剂量喷施配套除草剂,除草剂具有间苗和除草双重作用,垄上垄背都要喷施,注意除草剂要在无风晴天喷施,防止飘散到其他谷田和其他作物上,喷药前、后都要用洗衣粉浸泡和清洗喷雾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