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6068发布日期:2019-05-07 19:29阅读:20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稻虾种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稻虾种养模式已成为长江流域稻区规模大、效益高的重要农业产业。据统计,2016年全国稻虾种养产业面积900多万亩,其中湖北省达487万亩,占全国的54%;并且2018年9月湖北发布《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3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虾稻共作面积从现在的561万亩发展到700万亩。2018年年初荆门市以稻虾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70万亩以上,占到了水稻田面积的近1/3,“稻虾共生模式”成为了增加或保障稻田生产效益的“最大一根救命稻草”,稻农自发挖田建池,规模成倍增长,分布范围面广。但由于相比较而言“虾贵稻贱”,稻虾养殖户“重虾轻稻、养虾弃稻”现象普遍,另外,目前稻虾田种植的水稻品种,除产量和生产效益不高外,且并不能营造小龙虾喜好“阴凉”的生长环境,稻与虾并未真正形成高度的生态共生和互利融合。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稻虾田种植的水稻品种,产量和生产效益不高;并不能营造小龙虾喜好“阴凉”的生长环境,稻与虾并未真正形成高度的生态共生和互利融合。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暂没有能很好适宜稻虾田种植的水稻品种,需要重新选择水稻品种;

目前稻虾田种植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益较低,超稀植等高效栽培技术可改变现状;

稻虾田水稻栽培技术不够完善,有些管理措施不利于小龙虾生长、生活,“巨型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可真正实现稻虾高度生态共生和互利融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所述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包括:

第一步,5月中下播种,6月底移栽,9月下旬收获,播种期比大面积中稻生产推迟20d;

第二步,每hm2栽插穴数6.0万穴~7.5万穴,行距50cm~60cm,株距25cm~30cm,单位面积栽插穴数为目前大面积实际水平的1/3;

第三步,返青分蘖期灌水层10cm~20cm,达到预定总苗数可露田3d~5d,有效分蘖终止期、拔节孕穗至灌浆成熟期灌深水层40cm~50cm,水稻生长中后期稻虾田灌溉水层深度增加20cm~30cm;

第四步,以苗压草,不需要化学除草;

第五步,追肥实行多次,氮肥,分蘖肥和穗粒肥根据田间苗情需求量,均分2-3次施用。

进一步,巨型稻为:平均株高189.4cm,剑叶长49.4cm,蔸有效穗21.8穗,穗长28.7cm,穗总粒数272.0粒,穗实粒数232.4粒,结实率85.4%。

进一步,分蘖肥分为移栽后3-5d施第1次,7d后补施第2次,每次每hm2施用尿素75-120kg;穗粒肥则撒施与叶面喷施相结合,每次每hm2施用尿素量最多不超过150kg。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在实施之前进行了科技查新,结论是关键技术具有新颖性。本发明通过改种植普通杂交稻为种植水稻新种质资源“巨型稻”,并配套调整和改变栽培季节、种植密度、水层管理和除草剂、氮肥等药肥使用几个关键技术,构建适宜小龙虾生长的“阴凉”环境,从而实现稻虾互利共生和产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在虾稻田率先选用特殊水稻种质资源“巨型稻”,并在虾稻共生期、水稻栽培方式和密度等关键技术上进行创新调整,从而真正实现虾稻互利共赢。因此,创新开展“巨型稻+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研究”,筛选稻虾田最适宜的水稻新品种,进而建立有助于小龙虾生长的水稻栽培方法和生态环境,实现虾和稻的产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技术创新对比表

本发明提供的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查新报告证明书,查新机构为荆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查新内容包括:根据查新项目的特点和检索要求,本发明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等国内数据库,并查阅了近期相关期刊和网络资源,从中选出相关文献的检索结果。检索结果为:本发明提供的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在所检国内文献范围内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文献报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对现有虾稻共生技术在水稻品种选择及水稻关键栽培技术进行科学改进和调整,以稻促虾同时增加单位面积虾稻产量和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种水稻新种质资源“巨型稻”。

s102:于5月中下播种,6月底移栽,9月下旬收获,播种期比大面积中稻生产推迟20d左右,避免水稻栽培管理措施影响小龙虾生长发育。

s103:每hm2栽插穴数6.0万穴~7.5万穴,行距50cm~60cm,株距25cm~30cm,单位面积栽插穴数约为目前大面积实际水平的1/3,让小龙虾在稻丛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s104:返青分蘖期灌水层10cm~20cm,达到预定总苗数可露田3d~5d,有效分蘖终止期、拔节孕穗至灌浆成熟期灌深水层40cm~50cm,水稻生长中后期稻虾田灌溉水层深度增加20cm~30cm,田间水体量大幅度提高。

s105:“巨型稻”生长势强、发苗快、分蘖力强、植株高大,可以苗压草,不需要化学除草。

s106:追肥实行少量多次,尤其是氮肥,分蘖肥和穗粒肥根据田间苗情需求量,均分2-3次施用,防止水体中铵态氮含量大幅波动或超标影响水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将虾稻田种植普通杂交稻改为种植水稻新种质资源“巨型稻”,并对栽培季节、种植密度、水层管理和除草剂、氮肥等药肥使用几个关键技术进行创新性调整和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水稻新种质资源“巨型稻”

据育种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介绍,“巨型稻”水稻新品种一般株高1.8-2.2米,比现有杂交水稻高1.0米左右,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以及分蘖力特强、生物学产量超高、更适宜稀植等特点,可为小龙虾生长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水稻新种质资源“巨型稻”的选育成功,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为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本发明率先在虾稻田种植新种质“巨型稻”,表现为:平均株高189.4cm,剑叶长49.4cm,蔸有效穗21.8穗,穗长28.7cm,穗总粒数272.0粒,穗实粒数232.4粒,结实率85.4%;据调查本区域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相应性状,平均株高116.0cm,蔸有效穗11.0穗,穗长24.1cm,穗总粒数219.2粒,穗实粒数150.5粒,结实率68.7%。“巨型稻”比普通杂交稻株高高73.4cm、63.3%,且其叶长穗大,结实率高。

“巨型稻”高大的植株体对田间遮光调温效果更好,据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进行透光率和田间温度调查,尽管外部环境的光照强度达30000lux—60000lux,最高接近70000lux,田间水面平均透光率只有6.68%,太阳光照基本被“巨型稻”植株遮挡住,田间遮光荫蔽效果好;田间水温平均比环境气温低2-6℃,泥温平均比环境气温低3-9℃,“巨型稻”+小龙虾共生田的水温、泥温在环境气温高温时段仍低于30℃,更加适合小龙虾生长。

2、虾稻田新种质“巨型稻”几个关键栽培技术:

2.1、合理的水稻栽培季节

之前稻虾田水稻播种期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初,5月中旬至6月初移栽,本发明于5月中下播种,采取稀播水育秧(两段育秧方法更好),每亩播种量不超过10kg,按常规水育秧方式进行管理,严格做好带药代肥出嫁。3年及以上稻虾田可以免耕移栽,新开发的稻虾田采用围埂法,靠近虾沟做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大田与环沟分开,少整快整,避免泥水污染沟水。秧龄35d左右,6叶一心期即6月底移栽,9月下旬水稻黄熟期收获,虾稻共生期100d以内。播种期比大面积虾稻田水稻生产推迟20d左右,避免水稻栽培管理措施影响小龙虾生长发育,返青分蘖等控水期与小龙虾快速生长期错开。

2.2、超稀种植水稻

目前大面积虾稻田人工栽插水稻,一般行距26cm左右,株距17cm左右,每hm222.6万穴。本方法每hm2栽插穴数6.0万穴~7.5万穴,行距50cm~60cm,株距25cm~30cm,单位面积栽插穴数约为目前大面积实际水平的1/3,行距扩大一倍甚至更多,株距增加10cm左右,小龙虾在稻丛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能很好的满足小龙虾迁徙、活动、攀爬休闲等习性。

2.3、调整水层管理

“巨型稻”移栽时,苗高已达50cm左右,约两倍于普通杂交稻,移栽时水层可适当深一点,返青分蘖期灌水层可在10cm~20cm,达到预定总苗数可露田3d~5d,有效分蘖终止期、拔节孕穗至灌浆成熟期灌深水层40cm~50cm,水稻生长中后期稻虾田灌溉水层深度比种植普通杂交稻增加20cm~30cm,田间水体量大幅度提高。

2.4、不使用除草剂

小龙虾对重金属、菊酯类杀虫剂等反应敏感,而农药、化肥可能附带较多,应该避免或减少使用。本发明“巨型稻”生长势强、发苗快、分蘖力强、植株高大,完全可以苗压草,不需要化学除草。“巨型稻”栽后20d左右,田间苗高即达90cm左右,孕穗期平均苗高140cm,抽穗齐穗期田间株高180-200cm,分蘖后期80cm甚至更宽行距照样能封行盖田。今年3个点30多亩巨型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田,全部没有使用化学除草剂,且经过带药出嫁后,虾稻共生大田全部未使用杀虫农药。

2.5、分次追施肥料

小龙虾对水体质量也一定要求,比如溶氧量要求在5mg/l以上,水中铵态氮含量不能超标,生存水体水质越好,则脱壳间隔期越短、生长越快、个体越大、成活率越高。水稻栽培一般采取的是底足和全营养施肥方法,分蘖肥和穗肥均为1次追施,本发明采取追肥少量多次,尤其是氮肥,如分蘖肥分为移栽后3-5d施第1次,约7d后补施第2次,每次每hm2施用尿素75-120kg,前次多后次少,穗粒肥则撒施与叶面喷施相结合,每次每hm2施用尿素量最多不超过150kg,防止水体中铵态氮含量大幅波动、超标或水体缺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