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塑料泡沫饲喂米蛾幼虫作为寄主繁育褐带卷蛾茧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2688发布日期:2019-05-15 21:36阅读:1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农林业新一代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天敌寄生蜂的饲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塑料泡沫喂养的米蛾幼虫作为寄主,来繁育褐带卷蛾茧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棕榈科植物是我国热带地区以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树木,也是重要的经济植物。作为棕榈科植物的重要代表品种椰子和槟榔,在海南的种植面积就超过300万亩,是热带作物重要支柱产业,更是海南省50万椰农致富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现代贸易交流,人类活动加剧以及农作物结构调整,导致棕榈科种类组成、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各类危害棕榈科植物的害虫也随之入侵和爆发。椰子织蛾是2013年8月发现入侵我国海南的棕榈科植物害虫,随后在广东、广西等地相继发现该虫的为害。该幼虫取食棕榈科植物叶片表皮组织,吐丝并粘连粪便蛀虫道于叶片背面,使植物叶片卷曲,呈现焦枯状,严重时可使植物树冠干枯甚至死亡,最高可导致椰子果实减产45%以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红脉穗螟是危害槟榔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初孵幼虫由此蛀入花穗,幼虫常在苞片未展开前就将花穗蛀食一空,仅留发黑的花穗梗和大量虫粪及啮屑,在的开花期和果期,幼虫也能取食花瓣和蛀食槟榔果实,在红脉穗螟发生严重的区域,可导致槟榔产果率下降31%以上,这些害虫的频繁发生和爆发,严重威胁到我国椰子、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棕榈科植物树干笔直细长,结果树高达十多米工施药的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其次,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多隐藏于叶片或花苞中钻蛀为害,隐蔽性强,采用喷洒淋洗植株的化学农药防治法,药剂难以直接接触虫体,形成有效的防治作用;此外,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造成害虫反复猖獗,并杀死害虫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也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和种植果实食用安全。因而,依据经典的生物防治理论,采取“以虫治虫”利用天敌寄生蜂防治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实现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

褐带卷蛾茧蜂是一种幼虫寄生蜂,又名茶小卷蛾茧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茧蜂属bracon,除已报到的寄主如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和台湾格纹卷蛾adoxophyesprivatana,我们在海南的野外也发现该寄生蜂对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的幼虫也具有极强的嗜好性。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易于饲养的米蛾幼虫作为褐带卷蛾茧蜂的寄主,通过大量饲养米蛾幼虫,扩繁褐带卷蛾茧蜂,再释放到野外,达到生物防治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的目的。当前主要是通过利用玉米粉、麦麸、黄豆粉和白糖等作为米蛾幼虫的饲料,由于米蛾对谷物饲料消化率低,且排出的粪便与食物饲料混合,容易致使未取食的饲料也被污染,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另一方面,室内饲养下的米蛾幼虫潜伏于饲料中,被粉状的谷物饲料覆盖,加上米蛾吐丝和粪便的混合,因此,褐带卷蛾茧蜂是难以直接接触米蛾幼虫寄生,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将米蛾幼虫从谷物饲料中剥离出来,提供给褐带卷蛾茧蜂寄生用,增加支付人工劳动力成本。

在一些仓储害虫研究中,早在50年代就经常发现害虫如印度谷螟、黄粉虫等,咬破塑料包装,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制造的塑料包装袋现象,人们在此基础上多想到的是改进包装材料成分,或改进包装粮食方法,以防害虫咬破包装袋危害粮食。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对难以降解的白色塑料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逐渐发现,原来一些昆虫确实是可以以塑料为食物,在体内代谢排除后,达到降解塑料污染物的作用。如印度谷螟幼虫可以降解pe塑料薄膜,并且从其肠道内分离出2株可以降解pe的菌阿氏肠杆菌yt1和芽孢杆菌yp1;黄粉虫可以利用塑料泡沫作为唯一食物,并且证实了塑料泡沫的矿化确实是发生在黄粉虫的肠道内,黄粉虫将矿化的塑料泡沫一部分以co2形式排出体外,另一部分转化为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大麦虫幼虫对不同种塑料的取食有选择性,对薄、软、泡沫化程度较高的塑料较为喜食,取食塑料和麦麸混合饲料的大麦虫可以正常发育。

申请人在大量扩繁米蛾过程中也发现,用于饲养的米蛾的塑料容器底部或侧面存在被米蛾咬破的痕迹,同时,对投入到饲料中的塑料泡沫也十分喜食,取食成洞并钻入其中,通过对米蛾中龄幼虫只投入泡沫塑料,发现米蛾也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研制一种可以使用塑料泡沫喂养米蛾幼虫来繁育褐带卷蛾茧蜂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米蛾饲料使用量,也可以让米蛾幼虫虫体暴露于外,便于褐带卷蛾茧蜂寄生,降低人工分离米蛾幼虫和饲料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实现规模化饲养,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废旧塑料泡沫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以塑料泡沫饲喂米蛾幼虫作为寄主繁育褐带卷蛾茧蜂的方法,它主要以塑料泡沫替代谷物饲料,作为米蛾幼虫的食料来源,其原料来源是环境废弃物,广泛易得,几乎无成本,且节能环保;它能够适用于米蛾幼虫从饲养介质中分离,便于褐带卷蛾茧蜂搜寻寄生,寄生效果好,繁殖效率高。为深入利用米蛾幼虫繁育褐带卷蛾茧蜂,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等防治技术应用,提供了大量寄生蜂蜂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以塑料泡沫饲喂米蛾幼虫作为寄主繁育褐带卷蛾茧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寄主米蛾的繁殖:

a、以谷物饲料饲养1~3龄小龄的米蛾幼虫:将米蛾卵投入到铺满谷物饲料的饲养盒子中,再覆盖一层饲料,待孵化后的幼虫取食饲料在表面出现密密麻麻小孔后,陆续投入2~3次饲料;10~12天后或剥查发现米蛾幼虫为3~4龄时,停止喂食饲料;

b、以塑料泡沫饲养4~6龄中大龄的米蛾幼虫:取塑料泡沫,将其掰成直径3~5厘米的任意形状,插入一半深度至含有米蛾的饲料中,塑料泡沫的总体积以幼虫密度而定,为10~15头米蛾幼虫/cm3,并使用喷雾装置喷水保湿;

(2)供寄生前的米蛾处理:

3~4龄米蛾幼虫取食塑料泡沫后,会钻入泡沫中构巢,在塑料泡沫内部形成孔道,使塑料泡沫的结构变疏松;定期观察米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8~10天后,待米蛾幼虫发育成5~6龄时,使用剪刀将塑料泡沫轻易破碎,或可以用手掰碎,放置于饲养盘中,供寄生待用;

(3)褐带卷蛾茧蜂的扩繁:将饲养盘置于接蜂笼中,将羽化后的1~3天的褐带卷蛾茧蜂引入到接蜂笼中;塑料泡沫质地轻,破碎的泡沫能将大部分米蛾幼虫巢撕裂,使幼虫虫体暴露于外,且褐带卷蛾茧蜂具有较强的寄主搜寻能力,能推开塑料泡沫,钻入搜寻米蛾幼虫产卵寄生;期间提供浓度10%~20%的蜂蜜水喂养褐带卷蛾茧蜂,延长其成蜂寿命;3天后将装有米蛾幼虫的饲养盘取出;

(4)褐带卷蛾茧蜂的保存与释放:被褐带卷蛾茧蜂寄生的米蛾幼虫及其塑料泡沫混合物,按照寄生蜂防治的释放量分装到不同类型的容器中;塑料泡沫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也具有防螨抑菌的作用,能够保持褐带卷蛾茧蜂的卵和幼虫在较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生长发育。羽化后的褐带卷蛾茧蜂,以不同容器盛装,释放到野外,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

进一步地,所述谷物饲料为:玉米粉、麦麸粉、大豆粉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混合物和糖。谷物饲料粉末,可以从市场购买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泡沫为包装物品后的白色泡沫废弃物,形状类型不限,塑料泡沫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

进一步地,所述糖为白砂糖或蔗糖。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装置喷水保湿中的水采用蒸馏水或凉白开水。

本发明以塑料泡沫饲喂米蛾幼虫作为寄主繁育褐带卷蛾茧蜂的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根据米蛾幼虫可以取食塑料泡沫完成生长发育,并以泡沫质地较轻,易于将米蛾幼虫和泡沫分离,可以更好地供褐带卷蛾茧蜂搜寻并寄生,寄生效果很好,繁殖效率高。

2、塑料泡沫具有较好的隔热性,也具有防螨抑菌的作用,能够保持褐带卷蛾茧蜂的卵和幼虫在较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生长发育。

3、本发明使用了大量的塑料泡沫替代谷物饲料,作为米蛾幼虫的食料来源,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物,同时使环境废弃物塑料泡沫变废为宝,节能环保,为将来降解塑料泡沫的污染提供新的途径。也为深入利用米蛾幼虫繁育褐带卷蛾茧蜂,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等防治技术应用,提供了大量寄生蜂蜂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塑料泡沫饲喂米蛾幼虫作为寄主繁育褐带卷蛾茧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寄主米蛾的繁殖

在饲料盘内铺一层1cm厚饲料,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算包括有4份玉米粉、5分麦麸粉和1分白砂糖混合物,饲料制备前,将玉米粉和麦麸粉放入干燥箱中,在温度70~80℃烘干3~4小时,用于清除玉米粉和麦麸粉可能存在的病菌、害虫、害螨等,在饲料上再均匀洒上米蛾卵,再覆盖一层小于0.5cm的饲料,喷洒少量的水保湿。以下分为两组不同方式处理。

本发明塑料泡沫喂食组:待孵化后的幼虫取食出现密密麻麻的小孔后再每3天投入一次饲料。12天后,剥查发现米蛾幼虫为3~4龄,停止喂食饲料。取塑料泡沫,将其掰成直径3~5厘米的任意形状,插入一半深度至含有米蛾的饲料中,塑料泡沫的总体积以幼虫密度而定,为10~15头米蛾幼虫/cm3;取食完饲料的米蛾幼虫转钻入至塑料泡沫中取食,期间使用喷雾装置喷水保湿。

对比饲料喂食组:继续使用饲料饲养米蛾至5~6龄幼虫。

在以上饲养米蛾过程中,同步测定生物学指标参数,具体方法如下:

(1)幼虫的存活率:在未分组喂养之前,挑选形态、大小米蛾3龄幼虫共300头,分别投入到塑料泡沫喂食和饲料喂食处理中,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记录下每种处理上发育至6~7龄老熟幼虫数。利用公式计算幼虫存活率:幼虫存活率=(老熟幼虫数/供试幼虫总数)×100%。

(2)发育至6龄幼虫历期:在以上幼虫的存活率试验中,观察每头幼虫发育到6龄幼虫所经历的时间,求出其平均值即为幼虫发育历期。

(3)饲养10天后幼虫体重:收集以上饲养试验中的10天后的幼虫,每个重复挑选20头幼虫称重,求其平均数。

表1使用塑料泡沫和谷物饲料饲养米蛾幼虫的生物学参数对比

注:同一列数据后标有同样字母表示经turkey比较法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塑料泡沫喂食组饲养方法,3龄幼虫发育至6~7龄老熟幼虫的存活率为90.5%,发育至6龄幼虫平均历期为11.02天,饲养10天后幼虫平均体重为66.23mg。对比单纯使用谷物饲料(对比饲料喂食组)饲养的米蛾幼虫生物学参数,发现本发明中使用塑料泡沫的饲养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

2、供寄生前的米蛾处理

本发明塑料泡沫喂食组:10天后,待米蛾幼虫发育成5~6龄时,利用剪刀等工具将塑料泡沫破碎,平铺于饲养盘中。

对比饲料喂食组:人工挑选方法将米蛾幼虫从饲料中选出,并逐个撕破米蛾幼虫的巢,置于保鲜盒中。

3、褐带卷蛾茧蜂的扩繁

本发明塑料泡沫喂食组:将饲养盘置于接蜂笼中,将羽化后的1~3天的褐带卷蛾茧蜂成蜂引入到接蜂笼中。期间提供浓度10%~20%的蜂蜜水喂养褐带卷蛾茧蜂,延长其成蜂寿命。褐带卷蛾茧蜂成蜂和米蛾幼虫的比例为1∶3,3天后将装有米蛾幼虫的饲养盘取出。

对比饲料喂食组:具体方法同上。

4、褐带卷蛾茧蜂的保存与释放

本发明塑料泡沫喂食组:将饲养盘中被寄生的米蛾幼虫及其取食泡沫后的混合物,分装到的释放容器中,待成蜂羽化后,放置于椰子林中,释放防治椰子织蛾。

对比饲料喂食组:分装米蛾幼虫置于释放容器中,待成蜂羽化后,同样方法放置于椰子林中,释放防治椰子织蛾。

在以上步骤2~4的扩繁褐带卷蛾茧蜂过程中,同步测定生物学指标参数,具体方法如下:

(1)米蛾幼虫寄生率:从两种饲养条件下被寄生的米蛾幼虫,分别挑选300头,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头。置于解剖镜下,观察是否被褐带卷蛾茧蜂,记录被寄生的米蛾个体数。利用公式计算米蛾寄生率:米蛾寄生率=(被寄生的幼虫数/供试幼虫总数)×100%。

(2)米蛾致死率:在以上幼虫的寄生率试验中,观察每头幼虫死亡情况,利用公式计算米蛾致死率:米蛾致死率=(死亡的幼虫数/供试幼虫总数)×100%。

(3)子代成蜂数量:在以上幼虫的寄生率试验中,分别在两组处理中挑选被寄生的米蛾幼虫,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置于指形管中,记录羽化褐带卷蛾茧蜂的总数,获得平均每头米蛾幼虫子代成蜂数量。

表2塑料泡沫和谷物饲料饲养米蛾幼虫扩繁褐带卷蛾茧蜂的生物学参数对比

注:同一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字母表示经turkey比较法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塑料泡沫喂食组饲养米蛾作为寄主,扩繁褐带卷蛾茧蜂的方法,米蛾寄生率为95%,米蛾致死率为100%,每头米蛾可繁育褐带卷蛾茧蜂成蜂数量为6.5头。对比单纯使用谷物饲料(对比饲料喂食组)饲养的米蛾幼虫,扩繁褐带卷蛾茧蜂的生物学参数,发现本发明中使用塑料泡沫可以提高米蛾幼虫的寄生率,而米蛾死亡率和子代成蜂数量无显著差异。表明了可利用该方法大量扩繁褐带卷蛾茧蜂,提供用于生物防治的蜂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