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9033发布日期:2019-07-13 09:14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对黑水虻进行养殖的工艺,黑水虻幼虫在成长过程中对固废垃圾(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农林废弃物等)的食用实现了绿色无污染的废弃物处理、同时成熟后的幼虫又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完整的实现了绿色环保产业链,属于农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是我国常见的水虻种类之一,黑水虻腐生性昆虫,取食范围广泛(粪便、餐厨垃圾、腐烂有机物、果蔬垃圾等),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阶段,约30-40天,作餐厨处理的幼虫生长期仅为5-7天,但是幼虫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相关产品适于进行商业化开发与推广销售;同时,黑水虻幼虫的生物学特性表现突出,不仅可取食新鲜的餐厨垃圾,而且食谱宽、取食量大、发育周期适中、容易饲养、幼虫营养价值全面、生态安全性高、抗逆性强、对油盐不敏感等,从而使得其成为餐厨废弃物处置领域最具前景的生物物种。

如今,对黑水虻的人工养殖是近几年国内刚刚兴起的一项技术和应用,主要利用黑水虻幼虫腐食和生物特性处理有机固体废物,从而实现对餐厨垃圾或畜禽粪便的处理,同时食用餐厨垃圾时黑水虻排出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料,而且黑水虻幼虫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高蛋白原料,经科学研究表明:黑水虻幼虫营养丰富,鲜虫中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脂肪含量在20%左右,另外还富含各种维生素以及各种动物所需微量元素,十分宜于饲养动物,据科学测定,黑水虻幼虫营养均衡全面,动物适口性好,尤其适用于饲养水产动物。因此,利用黑水虻的养殖过程,不但可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而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黑水虻粪便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料,最后成长起来的黑水虻幼虫又能作为绝佳的动物饲料,实现了对餐厨垃圾的无污染处理,实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现代农业的又一重大创举。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如今的黑水虻养殖处于散养状态,缺乏科学有效的养殖工艺,常规养殖仅仅单纯的将黑水虻幼虫放入养殖箱内进行培育,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1440173.5公开的一种“黑水虻养殖盆及黑水虻养殖装置”;其实质仅仅是一台功能简单的养殖箱而已,缺乏供料、养殖环境控制、收料等调控,因此基于上述装置的常规养殖工艺的养殖效率低、效果较差,亟需一种全新的养殖工艺以替代上述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其能够形成流水化的大规模养殖方式,从而提高产量和垃圾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步骤为:

步骤1,上虫料:采用人工方式将黑水虻幼虫沿箱体内空置的养殖槽的长度方向放置于其内;

步骤2、喂养:通过泵料机构将固废垃圾通过进料管导入后经由分料管均匀投放;同时,通过热介质管控制箱体内的温湿度;

步骤3、收虫料:持续进行步骤2直至黑水虻幼虫成熟后,利用抽料机采用真空吸附方式对成熟的幼虫虫料进行收集;

步骤4、分料:分离小部分虫料进入步骤5中进行培育产卵;其余虫料利用筛分机进行虫体和残渣的分离,分离后的虫体成品出货;

步骤5、培育产卵:将产卵器放置于诱导剂的上方,产卵器具有一供成虫爬入的暗层,待步骤4中的成熟幼虫破蛹飞出后,将在诱导剂的引诱下爬入暗层中产卵;

步骤6、孵化:将步骤5中成虫产下的卵铲至孵化床上后,将孵化床安放于育虫箱内,且育虫箱的底部铺设上食料,育虫箱放置于保温箱内,当孵化床上的虫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将从孵化床上爬入育虫箱内自行觅食;待虫卵全部孵化后,循环执行步骤1;

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上述步骤2中,养殖槽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当投放量达到预设值时,关闭分料管上的控制阀,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投料。

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上述步骤2中,箱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控制热介质管内导热介质的通入量以及管道的开启和闭合,并且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控制箱体侧壁上安装的进风机构的进风量。

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上述步骤5中,产卵器为一由两块平行的木板构成的中间具有间隙层的结构。

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养殖槽的数量与养殖的黑水虻幼虫的成长所需天数相同。

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黑水虻幼虫成长期为七天,则养殖槽设置为七层,每天收集某一成熟的幼虫所在的养殖槽后,将孵化的黑水虻幼虫人工投放至该层被清空的养殖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工艺通过多层设计的养殖槽可实现分层分时养殖,从而保证幼虫规模化的连续出货;同时,通过进料管和分料管的设计可方便的实现自动投料,并且后期可通过加装于养殖槽底部的称重传感器和分料管上的控制阀实现自动化的定量投放;另外,通过热介质管的设计,可方便的对箱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幼虫处于最佳的成长环境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中的箱体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中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局部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2的局部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中的抽料机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

箱体1、养殖槽2、进料管3、分料管4、热介质管5;

底板1.1、支撑件1.2、搁置件1.3、箱门1.4、观察窗1.5;

控制阀4.1;

推车101、抽真空装置102、集料桶103、落料阀104、出料管105、吸料管106、滤网107、作业平台108、扶梯10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固废处理的黑水虻绿色养殖工艺,所述工艺的步骤为:

步骤1,上虫料:采用人工方式将黑水虻幼虫沿箱体1内空置的养殖槽2的长度方向放置于其内;

步骤2、喂养:通过泵料机构将固废垃圾通过进料管3导入后经由分料管4均匀投放;且养殖槽2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当投放量达到预设值时,关闭分料管4上的控制阀,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投料;同时,通过热介质管5控制箱体1内的温湿度;具体的讲,箱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控制热介质管5内导热介质的通入量以及管道的开启和闭合,并且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控制箱体侧壁上安装的进风机构的进风量;

步骤3、收虫料:持续进行步骤2直至黑水虻幼虫成熟后,利用抽料机采用真空吸附方式对成熟的幼虫虫料进行收集;

步骤4、分料:分离小部分虫料进入步骤5中进行培育产卵;其余虫料利用筛分机进行虫体和残渣(粪便和剩余无法食用的固废垃圾)的分离,分离后的虫体成品出货;

步骤5、培育产卵:将产卵器放置于诱导剂的上方,产卵器具有一供成虫爬入的暗层(优选的,产卵器为一由两块平行的木板构成的中间具有间隙层的结构),待步骤4中的成熟幼虫破蛹飞出后,将在诱导剂的引诱下爬入暗层中产卵;

步骤6、孵化:将步骤5中成虫产下的卵铲至孵化床上后,将孵化床安放于育虫箱内,且育虫箱的底部铺设上食料,育虫箱放置于保温箱内,当孵化床上的虫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将从孵化床上爬入育虫箱内自行觅食;待虫卵全部孵化后,循环执行步骤1;

具体的讲,养殖槽2的数量与养殖的黑水虻幼虫的成长期相同,如黑水虻幼虫的成长期为七天,则养殖槽2设置为七层,每天收集某一成熟的幼虫所在的养殖槽2后,将孵化的黑水虻幼虫人工投放至该层被清空的养殖槽2内;

具体的讲,上述工艺基于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所述系统包含有箱体1,所述箱体1的面板上设置有箱门1.4,所述箱体1内由下往上平行设置有多个养殖槽2,每个养殖槽2的上方均穿接有一进料管3,该进料管3穿接于箱体1的侧壁上,且进料管3的管身上均匀连通有多个分料管4,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热介质管5(所述热介质管5内导入蒸汽或热水),用于控制环境温度;

上述步骤3的收虫料中利用抽料机进行作业,所述抽料机包含有底部安装有行走轮的推车101,所述推车101上安装有抽真空装置102,所述推车101的上方架设有一集料桶103,所述抽真空装置102的抽气口连通至集料桶103的顶部抽真空口,所述集料桶103的底部经落料阀104后与一横向设置的出料管105的管身相连通,且上述抽真空装置102出气口与出料管105的一端相连通,吸料管106的顶部经软管连通至集料桶103的桶壁吸料口上(优选的,所述集料桶103内安装有一滤网107,该滤网107将抽真空口和吸料口相隔离,从而避免吸料的过程中,虫料被误吸入抽真空装置102内);进一步的,所述推车101的上方安装有一作业平台108,集料桶103穿接固定在作业平台108上,且推车101上安装有扶梯109连接作业平台108,从而便于作业人员通过扶梯109登陆到作业平台108上进行吸料操作;

优选的,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通过进风口调节进风量,进而配合热介质管5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优选的,上述分料管4的出料口向下设置,且分料管4的出料口上安装有控制阀4.1,该控制阀4.1为手动阀或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热介质管5的进口端穿接于箱体1的侧壁下部,所述热介质管5管身沿养殖槽2长度方向延伸后向上弯折180°并沿上一层养殖槽2长度方向反向延伸直至热介质管5的出口端穿接于箱体1的侧壁上部;进一步的,上述热介质管5上套装有导热翅片,且热介质管5仅布置于箱体1内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偏下,箱体1内的顶部无需布置热介质管5,这是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对上层养殖槽2加热,无需额外布置热介质管5;

优选的,所述箱体1的底板1.1中部竖向设置有支撑件1.2,所述支撑件1.2的两侧分别横向设置有搁置件1.3,上述养殖槽2安放于搁置件1.3上;进一步的,上述箱门1.4上设置有观察窗1.5,从而便于对箱体1内的养殖槽2内的幼虫生长情况进行了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