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24470发布日期:2019-05-10 23:30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属于虫害防治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昆虫不育技术通过不同手段使害虫不育,不能产生后代,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dycketal.2005)。昆虫不育技术旨在不影响非靶标生物的前提下减少靶标害虫的繁殖数量,是对环境最友好的防治策略,可持续的害虫防治策略。与传统生物防治不同的是,昆虫不育技术并没有引进有繁育能力的新物种,因此不需要考虑物种管制要求。辐射不育是昆虫不育技术的常见措施。通过辐射,获得不育雄虫,释放不育的雄虫自行寻找雌虫交配,但是产生无效卵,阻断种群的繁育和增殖,变害虫为“益虫”。世界范围内昆虫不育技术有令人鼓舞的成功案例。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成功利用昆虫不育技术结合大面积害虫综合治理消灭了其东南部的新大陆螺旋蝇cochliomyiahominivorax(coquerel),该害虫是一种对牲畜致命的寄生虫(dyck2005)。20世纪80、90年代,日本在冲绳及其全部西南岛屿,利用昆虫不育技术灭绝了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coquillett)(koyamaetal.2004)。椰子织蛾(opisinaarenosellawalker)是棕榈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原产地为印度和斯里兰卡(howardetal.2001),现已扩散到缅甸、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吕宝乾etal.2013)。2013年,海南省万宁市首次报道椰子织蛾危害,随后海南的海口、三亚、陵水、儋州、澄迈、保亭、文昌,广东的顺德、中山、广西的防城港相继报道该害虫的危害(阎伟etal.2013;阎伟etal.2015)。椰子织蛾危害多种棕榈植物,幼虫取食寄主叶片,造成叶片枯萎,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寄主植物死亡(阎伟etal.2015)。理论上,在入侵初始阶段的海南岛利用不育技术可望根除椰子织蛾,但目前关于椰子织蛾的辐照不育技术的研究较少,常规的辐照方法还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本领域需要深入研发寻找一种适用于椰子织蛾的辐照不育方法。技术实现要素: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椰子织蛾雄虫的初期蛹用辐射源钴60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100~200gy,辐照时间为1~2小时;将蛹置于温度25~27℃,相对湿度70%±10%条件下,在蛹羽化为成虫后,将成虫转入玻璃管中用辐照处理后的椰子老叶饲养,得不育处理后的雄虫;然后根据林间监测椰子织蛾雌性成虫数量,释放不育处理后的雄虫。优选的,每个玻璃管中放入2~3只成虫。优选的,将成虫转入玻璃管中用辐照处理后的椰子老叶饲养1~2天。优选的,根据林间监测椰子织蛾雌性成虫数量,按雌雄比1:(1~3)释放不育处理后的雄虫。优选的,椰子老叶的辐照处理条件为:用辐射源钴60进行辐照,辐照剂量1~2kgy,辐照时间1~2h。优选的,用辐照处理后的椰子老叶饲养的方法为:将椰子老叶切成5×4cm的小段,放入长度为8.5cm、直径为4.5cm的玻璃管中,每个玻璃管中放置2~3片。优选的,每隔7~10天释放一次不育处理后的雄虫,至少释放3次。优选的,椰子老叶上涂抹饲料,所述饲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质量浓度10~15%的糖水100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7~1.2份、维生素c0.8~1份、维生素b20.3~0.7份、氯化钠1~3份和氯化钾0.1~3份。优选的,所述饲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质量浓度10~15%的糖水100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2份、维生素c1份、维生素b20.7份、氯化钠3份和氯化钾3份。优选的,饲料的用量是:每片椰子老叶均匀涂抹7~10mg饲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椰子织蛾不育处理技术,首先将椰子织蛾雄虫初期蛹用辐射源钴60进行辐照,在合适温度下使其快速羽化成虫,并采用辐照后的椰子老叶饲喂。本发明环境友好,能变害虫为益虫,通过不育雄虫交配野生雌虫,产生不育卵,降低子代种群数量。采用本发明方法,不育成虫寿命提高至8天,使不育雄虫有更多时间搜索雌虫,有利于雄虫发挥效能,此外飞行速度达到0.62~0.73m/s,飞行时间总和达到4345~7859s,飞行距离总和达到261~550m,有效提高不育成虫扩散范围,提高不育雄虫与林间可育雄虫的竞争能力,进而增强害虫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达到75~91%。本发明将椰子老叶进行辐照处理,目的在于使椰子老叶适度软化,方便成虫啃食叶肉,且适口度更高,提高成虫啃食量,使成虫发育,增强其飞行能力。本发明饲料的主要作用:通过该饲料的补充强化,延长成虫寿命、增强飞行能力,特别是氯化钾和氯化钠成分,二者可显著提高不育雄虫的飞行能力,使其飞行速度达到0.73m/s,飞行时间达到7859s,飞行距离达到550m,显著增强害虫防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椰子老叶是指生长一年以上的叶子,叶质较粗硬。实施例1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椰子织蛾雄虫的初期蛹用辐射源钴60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100gy,辐照时间为1小时;将蛹置于温度25~27℃,相对湿度70%±10%条件下,在蛹羽化为成虫后,将成虫转入玻璃管(每个玻璃管中放入2~3只成虫)中用辐照处理后的椰子老叶饲养1天,得不育处理后的雄虫(取适量雄虫继续采用常规条件饲养,用于统计成虫寿命及飞行能力测试);然后根据林间监测椰子织蛾雌性成虫数量,按雌雄比1:1释放不育处理后的雄虫,每隔7天释放一次不育处理后的雄虫,释放3次。椰子老叶的处理方法为:用辐射源钴60对椰子老叶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剂量1kgy,辐照时间1h。使用时将椰子老叶切成5×4cm的小段,放入长度为8.5cm、直径为4.5cm的玻璃管中,每个玻璃管中放置2~3片。实施例2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椰子织蛾雄虫的初期蛹放入塑料盒中,用辐射源钴60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200gy,辐照时间为2小时;将蛹置于温度25~27℃,相对湿度70%±10%条件下,在蛹羽化为成虫后,将成虫转入玻璃管(每个玻璃管中放入2~3只成虫)中用辐照处理后的椰子老叶饲养2天,得不育处理后的雄虫;然后根据林间监测椰子织蛾雌性成虫数量,按雌雄比1:3释放不育处理后的雄虫,每隔10天释放一次不育处理后的雄虫,释放5次。椰子老叶的处理方法为:用辐射源钴60对椰子老叶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剂量2kgy,辐照时间2h。使用时将椰子老叶切成5×4cm的小段,放入长度为8.5cm、直径为4.5cm的玻璃管中,每个玻璃管中放置2~3片。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椰子老叶的处理方法为:用辐射源钴60对椰子老叶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0.5kgy,辐照时间1h。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辐照后的椰子老叶上涂抹饲料,饲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质量浓度10%的糖水100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7份、维生素c0.8份、维生素b20.3份、氯化钠1份和氯化钾0.1份。饲料的用量是:每片椰子老叶均匀涂抹7~10mg饲料。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辐照后的椰子老叶上涂抹饲料,饲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质量浓度10%的糖水100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2份、维生素c1份、维生素b20.7份、氯化钠3份和氯化钾3份。饲料的用量是:每片椰子老叶均匀涂抹7~10mg饲料。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辐照后的椰子老叶上涂抹饲料,饲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质量浓度15%的糖水100份、山梨酸钾1.2份、维生素a1份、维生素b120.7份、碳酸钠2份和氯化钾2份。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饲料中未加入氯化钠和氯化钾。对比例一种生物防治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椰子织蛾雄虫的初期蛹放入塑料盒中,用辐射源钴60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80gy,辐照时间为1小时;将蛹置于温度30~35℃,相对湿度70%±10%条件下,在蛹羽化为成虫后,将成虫转入玻璃管(每个玻璃管中放入2~3只成虫)中用椰子老叶饲养1天,得不育处理后的雄虫;然后根据林间监测椰子织蛾雌性成虫数量,按雌雄比1:1释放不育处理后的雄虫,每隔7天释放一次不育处理后的雄虫,释放3次。椰子老叶的处理方法为:使用时将椰子老叶切成5×4cm的小段,放入长度为8.5cm、直径为4.5cm的玻璃管中,每个玻璃管中放置2~3片。试验例1分别取实施例1~7和对比例的用椰子老叶饲养1或2天的成虫(即完成所有释放前的操作之后),置于温度25~27℃,相对湿度(70±10)%,光照12h的条件下继续用未辐照处理的椰子老叶常规饲喂。记录羽化后的成虫寿命,在羽化的第5天用飞行磨测定飞行能力,飞行能力测试时间为24h,室内温度25~27℃,相对湿度70~80%,飞行能力包括平均飞行速度、飞行时间总和、飞行距离总和。试验重复5次,结果见表1。表1由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不育成虫寿命提高至8天,飞行速度达到0.73m/s,飞行时间总和达到7859h,飞行距离总和达到550m,有效提高不育成虫扩散范围,提高不育雄虫与林间可育雄虫的竞争能力,进而增强害虫防治效果。试验例2采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在最后一次释放雄虫30天后测定虫口减退率,结果见表2。表2虫口减退率(%)实施例181.3±1.3实施例280.4±2.0实施例375.1±1.0实施例491.3±0.7实施例588.0±0.5实施例685.5±2.3实施例785.1±1.9对比例55.5±1.6由表2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防治椰子织蛾,虫口减退率达到75~9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