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混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548发布日期:2019-08-17 01:18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混养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和水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小龙虾消费的热情不断升温,小龙虾成为爆款国民美食,国内小龙虾产销量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近90万吨,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小龙虾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中国的出口小龙虾数量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度的出口量增加了32%,作为规模超一级的水产品食材,小龙虾市场特别是餐饮市场,依然呈现出持续扩容的态势。小龙虾餐饮店在短短几年已有两万家。小龙虾的需求量非常大,小龙虾的品质化、绿色化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水稻是中国三大主粮之一。随着耕地资源的稀缺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中国水稻产业过度依靠农药、化肥投入来提高生产效率,导致地力受损、土壤板结、有害物质残留等一系列农业问题。在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经营机械化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对农业环境进行保护和规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方面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开发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实现绿色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促进水稻、小龙虾的产量增加、品质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地点的选择:地点应选择无污染的水稻田,稻田面积大;

b、养殖田的构造:养殖田总体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分为田埂、防锈金属网、浅水区、深沟区和投食捕捞区;

c、水质的控制:调控养殖田水体的ph值、水体的溶氧量和水体的肥力水平;

d、播种收割和放苗捕捞。

进一步的,地点的选择:远离城市和工矿区,避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对水稻和龙虾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保证水稻和小龙虾的品质;附近有洁净的水源,可独立控制进排水;稻田集中,规模化,地形相对平坦,每块种植田面积在20-50亩,便于机械化作业;

进一步的,养殖田的构造:养殖田总体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田埂高度为80-90厘米,此高度能够防止小龙虾爬出养殖田,宽度为60-90厘米,田埂内侧设有20目的防锈金属网,防止小龙虾在田埂上打洞,破坏田埂;养殖田分为浅水区、深沟渠、投食捕捞区,浅水区是水稻种植区,深沟区以长条形分布在整个养殖田中,深沟区宽度为40-50厘米,两边浅中间深,边缘处即是水稻种植的浅水区,边缘到中间逐渐变深,最深处50-60厘米,深沟区提供给小龙虾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小龙虾可以在深水区躲避敌害,可以在深水区完成蜕壳,蜕壳后12-24内,小龙虾为软体态,十分容易受到攻击,深沟区给小龙虾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深沟区的坡度构造,便于小龙虾在浅水区和深沟区自由活动;深沟区设置有一些水草,给小龙虾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在种植田的两侧,设有投食捕捞区,投食捕捞区为长条形,宽度50-60厘米,深度30-40厘米,连接深沟区和浅水区,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当田间食物不足时,可以人工在投食区投放一些混合饲料,增加小龙虾的食物,经常性的投食,使小龙虾养成来投食捕捞区寻觅食物的习惯,在投食捕捞区的底部设置一层捕捞网,捕捞网的四角由绳子系柱,绳子系在木棍上,捕捞网上放一点食物,则可以随时轻松捕捞小龙虾,观察小龙虾的生长情况、个体大小、有无病害等;

进一步的,水质的控制:水体ph的控制,小龙虾最佳生长的水体ph值为:6.0-9.0,水稻最佳生长的水体ph值为:6.0-7.0,水体ph值用便携式ph计检测,通过施加酸性或是碱性的复合肥,来调控水质的ph值为:6.0-7.0,同时满足水稻和小龙虾对水体酸碱度的要求,在调控水体ph值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的营养,促进了水稻和龙虾的生长;水体溶氧量的调控,对于水稻的生长,溶氧量≥1mg/l为宜,对于小龙虾的养殖,溶氧量≥3mg/l时,小龙虾才能正常生长,当溶氧量<3mg/l时,小龙虾只能存活,不能正常长大,溶氧量的检测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在种植田的深沟区,设置增氧设备,采用微孔爆气管增氧,保证小龙虾生长所需的水体溶氧量,水体的流动会提高浅水区的水体溶氧量,当水体溶氧量低于3mg/l时,启动增氧设备,增加水体溶氧量;水体肥力的控制,在水稻播种之前,向稻田播种基肥,然后翻耕土壤,将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然后播种水稻,在水稻抽穗期,再次撒入适量的复合肥,其余时间不刻意施加化肥,在水稻和小龙虾混养期间,每5-7天给小龙虾补充一次动植物混合型饲料,促进小龙虾的生长,饲料残渣分解后,能够增加水体肥力,相当于给水稻增加了肥力,小龙虾的粪便,同样是水稻的营养来源;

进一步的,播种收割和放苗捕捞:每年的3-4月份,翻耕土壤,然后按照养殖田的构造要求对养殖田进行改造,采用机械化方式插秧苗,待秧苗5-7天初步扎根后放入虾苗,每平方米放养8-12只虾苗,按照水质控制的要求,调控水体的ph值、水体的溶氧量和水体肥力,水稻在6-7月份成熟,小龙虾的生长期在70-90天,因此在6月底抽干养殖田的水,捕捞成熟的小龙虾,然后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完成一次养殖流程;随后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二次养殖过程,每年养殖两次。

其中,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具有规模优势,每块养殖田面积在20-50亩,如果单个养殖田的面积达不到20亩,可将几块相邻的养殖田进行合并整理,整合成一块大的养殖田。这样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养殖过程中的现代化,节约劳动力成本,利用机械的效率优势,从而降低在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成本,降低水稻、小龙虾单位重量的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单位重量的净利润更高。

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设计了合理的养殖田构造,养殖田80-85%的区域为浅水区,此区域主要是水稻的生长区域,同时也是小龙虾的活动场所。除了浅水区,还有5-15%的深沟区,深沟区呈现长条形,横穿养殖田,此区域的水深更深,小龙虾蜕壳可以在深沟区进行,防止鸟类对龙虾的捕食;另外深沟区的水温更稳定,夏天中午特别热的时候,小龙虾可以进入深沟区躲避烈日和高温,温度低时小龙虾同样可以在深沟区避寒,减少了环境变化对小龙虾生长的影响,并且可以降低水位变化对小龙虾生长的影响,深水区的水位很难枯竭,因此小龙虾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此外还有5-15%的投食捕捞区,此区域在养殖田的四周,深度适宜,在食物不足时,可以人工给小龙虾投放混合型饲料,同时也可以用网捕捞少量小龙虾,观察小龙虾的生长情况、个体大小、有无病害等。

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具有标准化优势,科学养殖,精确化管理,从养殖水体的ph、水体的溶氧量两个方面精确把控。引入现代化的科学产品,用便携式ph计检测水体的ph值,用便携式溶氧仪检测水体的溶氧量,从而精确把控养殖水体的条件。当水体溶解氧含量低于3mg/l时,采用微孔曝气管在深沟区对水体进行富氧化,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当水体呈酸性时,施加适量的碱性复合肥,当水体呈碱性时,施加适量的酸性复合肥,用以调节水体ph值,使水稻和小龙虾都能够健康生长。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够使水稻、小龙虾的单位产量进一步提高,提高品质。

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具有绿色生态养殖的特点,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害虫,从而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小龙虾在养殖的过程中,每天都会吃掉很多植物性或动物性的食物,然后再以粪便的形式排到农田,无形中增加了水体的肥力,给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很多养分,从而减少了人工肥力的施加量,符合生态养殖的理念;水稻在田中又给小龙虾提供了天然栖息地,给小龙虾遮挡烈日,同时水稻又掩藏了在稻田中的小龙虾,减少了鸟类等对小龙虾的捕食,小龙虾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更高的安全性。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具有规模化优势,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养殖过程中的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使养殖过程中更具有现代化。因此,单位质量的水稻和小龙虾的成本更低,在同样的售价时,利润更大。

2.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设计了合理的养殖田构造,浅水区、深沟区和投食捕捞区的设计,提高了小龙虾的存活率,保障了水稻的种植面积,便利了饲料的投喂,方便了小龙虾的捕捞和观察,使养殖过程更方便。

3.科学化的养殖管理,精确控制养殖条件,从水体的ph值、水体的溶氧量两个方面入手,精准地对养殖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单位面积内的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更高、品质更优。

4.本发明标准化水稻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具有绿色生态养殖的特点,小龙虾捕食水体中的害虫,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排泄的粪便增加了水体的肥力,给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很多养分;水稻又给小龙虾提供了天然栖息地,提供小龙虾一个更安全的生长环境。水稻和小龙虾互利共生,符合绿色生态养殖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养殖田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养殖田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选择合适的地点,地点应远离城市和工矿区,避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对水稻和龙虾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保证水稻、龙虾的品质;附近有洁净水源,可独立控制进排水;稻田集中,规模化,地形相对平坦,每块种植田面积在20-50亩,便于机械化作业;

然后对养殖田进行改造:将养殖田改成正方形或是长方形,田埂高度为80-90厘米,宽度为60-90厘米,田埂内侧设有20目的防锈金属网,防止小龙虾在田埂上打洞,破坏田埂;并构造浅水区、深沟渠和投食捕捞区,浅水区是水稻种植的区域,深沟区以长条形分布在整个种植田中,宽度为40-50厘米,两边浅中间深,边缘处即是水稻种植的浅水区,边缘到中间最深处为逐渐变深,最深处50-60厘米,深沟区提供给小龙虾一个安全的栖息地,深沟区放一些水草,提供小龙虾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在种植田的四周,设有投食捕捞区,投食捕捞区为长条形,宽度为50-60厘米,深度为30-40厘米,连接深沟区和浅水区,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当田间食物不足时,可以人工在投食区投放一些混合饲料,补充小龙虾的食物,经常性的投食,使小龙虾养成来投食捕捞区寻觅食物的习惯,在投食捕捞区的底部设置一层捕捞网,捕捞网的四角由绳子系柱,绳子系在木棍上,捕捞网上放一点食物,则可以随时轻松捕捞小龙虾,观察小龙虾的生长情况、个体大小、有无病害等情况。

然后插种稻秧、投放虾苗,每年的3-4月份,翻耕土壤,以机械化的方式插入秧苗,待秧苗5-7天初步扎根后放入虾苗,每平方米放养8-12只虾苗,按照水质控制的要求,调控水体的ph值、水体的溶氧量和水体肥力。

养殖的管理,经常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对水深、水体的ph值、水体的溶氧量和水体肥力,进行监测,实时调节养殖田水稻和小龙虾的生长条件。

捕捞小龙虾和收割水稻,6月下旬,小龙虾长大成熟,抽干养殖田的水,捕捉小龙虾;等小龙虾捕捉完成,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完成一次养殖的整个过程。

水稻收割完成后,可进行第二次水稻小龙虾的混养,具体和上一次情况类似。

以上内容是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以上内容。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类似的调整,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