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7350发布日期:2019-10-08 22:3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

苗木一般都种植在苗圃或花盆内部,在温度较高时,花盆内部的水分容易被迅速蒸发,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反复的进行浇水,同时蒸发使产生的热蒸汽也容易造成苗木的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旨在解决苗木一般都种植在苗圃或花盆内部,在温度较高时,花盆内部的水分容易被迅速蒸发,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反复的进行浇水,同时蒸发使产生的热蒸汽也容易造成苗木的死亡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组件和用于防止所述种植组件内部水汽蒸腾的保水组件,所述保水组件包括弹性绳、挂钩、保水膜、滑环、连接圈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种植组件顶部,所述连接圈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滑环套设在所述连接圈上,并与所述连接圈滑动连接,所述保水膜的底端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所述保水膜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绳,所述挂钩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绳的其中一端。

优选的,所述保水组件还包括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开设在所述弹性绳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所述矩形孔的内腔大小与所述挂钩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种植组件包括种植盆、海绵垫、棉线和注水管,所述海绵垫固定连接于所述种植盆的底部,所述棉线与所述海绵垫固定连接,所述注水管设于所述种植盆的顶部,所述注水管贯穿所述种植盆,并与所述种植盆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种植盆为双层结构,两层所述种植盆之间留设有空腔,且位于内层的所述种植盆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

优选的,位于内层的所述种植盆底部内腔大小与位于外层的所述种植盆底部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注水管贯穿位于外层的所述种植盆,并与两层所述种植盆中间留设的空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呈圆杆状,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环绕所述种植盆的顶部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保水膜呈扇形结构,所述保水膜底部弧长等于所述连接圈的周长,所述保水膜的顶部弧长略大于所述弹性绳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通过设置所述弹性绳、所述保水膜、所述滑环、所述连接圈和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种植组件的顶部,所述连接圈与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滑环,所述保水膜的底部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所述保水膜的顶部与所述弹性绳固定连接,当苗木栽种完成后,滑动所述滑环带动所述保水膜沿所述连接圈滑动,使所述保水膜完全覆盖在所述种植组件的顶部,然后将所述弹性绳缠绕在苗木的主干上,通过所述保水膜覆盖,避免了水分从所述种植组件顶部蒸发,不仅需要反复浇水还容易造成苗木死亡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种植盆示意图;

图中:1、种植组件;11、种植盆;12、海绵垫;13、棉线;14、注水管;2、保水组件;21、弹性绳;22、挂钩;23、保水膜;24、滑环;25、连接圈;26、支撑杆;27、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案:一种可叠放式苗木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组件1和用于防止种植组件1内部水汽蒸腾的保水组件2,保水组件2包括弹性绳21、挂钩22、保水膜23、滑环24、连接圈25和支撑杆26,支撑杆26固定连接于种植组件1顶部,连接圈25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6的顶部,滑环24套设在连接圈25上,并与连接圈25滑动连接,保水膜23的底端与滑环24固定连接,保水膜2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弹性绳21,挂钩22固定连接于弹性绳21的其中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种植盆11的顶部环绕有四个支撑杆26,支撑杆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25,滑环24套设在连接圈25上,并与连接圈25滑动连接,滑环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水膜23,保水膜23呈扇形结构,保水膜23底部弧长等于连接圈25的周长,保水膜23的顶部弧长略大于弹性绳21的长度,并与弹性绳21固定连接,滑动滑环24,使滑环24上的保水膜完全覆盖在种植盆11的订购不,然后拉动弹性绳21,将弹性绳21缠绕在苗木的主干上,并将弹性绳21顶端固定连接的挂钩22挂在弹性绳21上开设的矩形孔内部,从而将保水膜23覆盖在种植盆11的顶部,避免了温度较高时水分通过种植盆11的盆口处挥发,产生的热蒸汽造成苗木死亡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将苗木垂直栽种在种植盆11内部并向种植盆11内部填充适量的营养土,种植盆11为双层结构,两层种植盆11之间留设有空腔,且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2,海绵垫1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棉线13,棉线13的底端通过圆形通孔贯穿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并延伸到两层种植盆11之间留设的空腔内部,注水管14贯穿位于外层的种植盆11,并与两层种植盆11中间留设的空腔相连通,通过注水管14向空腔内部注入适量清水,清水在棉线13的毛细作用下被吸入海绵垫12内部,向种植盆11内部的苗木供水,种植盆11的顶部环绕有四个支撑杆26,支撑杆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25,滑环24套设在连接圈25上,并与连接圈25滑动连接,滑环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水膜23,保水膜23呈扇形结构,保水膜23底部弧长等于连接圈25的周长,保水膜23的顶部弧长略大于弹性绳21的长度,并与弹性绳21固定连接,滑动滑环24,使滑环24上的保水膜完全覆盖在种植盆11的订购不,然后拉动弹性绳21,将弹性绳21缠绕在苗木的主干上,并将弹性绳21顶端固定连接的挂钩22挂在弹性绳21上开设的矩形孔内部,从而将保水膜23覆盖在种植盆11的顶部,避免了温度较高时水分通过种植盆11的盆口处挥发,产生的热蒸汽造成苗木死亡的问题。

进一步的,保水组件2还包括矩形孔27,矩形孔27开设在弹性绳21远离挂钩22的一端,矩形孔27的内腔大小与挂钩22的大小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矩形孔27,且矩形孔27开设在弹性绳21远离挂钩22的一端,矩形孔27的内腔大小与挂钩22的大小相适配,使挂钩22能够挂在矩形孔27内部,从而将弹性绳21套设在苗木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种植组件1包括种植盆11、海绵垫12、棉线13和注水管14,海绵垫12固定连接于种植盆11的底部,棉线13与海绵垫12固定连接,注水管14设于种植盆11的顶部,注水管14贯穿种植盆11,并与种植盆11内部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种植盆11用于种植苗木,在种植盆11内部设置海绵垫12用于锁住水分,避免水分快速流失,在海绵垫12上固定连接棉线13,用于通过毛细现象将种植盆11底部的水分吸入海绵垫12内部,在种植盆11的顶部设置注水管用于向种植盆11内部注水对苗木进行浇灌。

进一步的,种植盆11为双层结构,两层种植盆11之间留设有空腔,且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种植盆11为双层结构,两层种植盆11之间留设有空腔,用于储存清水,避免工作人员需要反复浇水的问题,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使棉线13能够通过圆形通孔贯穿种植盆11,伸入到两层种植盆11之间留设的空腔内部,将空腔内部的清水吸入海绵垫12内部。

进一步的,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底部内腔大小与位于外层的种植盆11底部大小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内层的种植盆11底部内腔大小与位于外层的种植盆11底部大小相适配,使两个相同型号的种植盆11能够相互叠放在一起,能够节约大量的存放空间。

进一步的,注水管14贯穿位于外层的种植盆11,并与两层种植盆11中间留设的空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水管14贯穿位于外层的种植盆11,并与两层种植盆11中间留设的空腔相连通,用于将清水注入到空腔内部储存,避免了水分被迅速蒸发的问题。

进一步的,支撑杆26呈圆杆状,支撑杆2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26环绕种植盆11的顶部均匀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四个支撑杆26用于将连接圈25支撑起来,使连接圈25的底部不与种植盆11顶部贴合,从而便于滑环24沿连接圈25滑动。

进一步的,保水膜23呈扇形结构,保水膜23底部弧长等于连接圈25的周长,保水膜23的顶部弧长略大于弹性绳21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保水膜用于组织水分蒸发,保水膜23底部弧长等于连接圈25的周长,保水膜23的顶部弧长略大于弹性绳21的长度,使保水膜23能够完全覆盖在种植盆11的顶部,避免种植盆11内部的水分被迅速蒸发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