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448发布日期:2019-08-17 01:1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无论是农作物的种植还是收割均能够实现机械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比如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将水稻先培育成秧苗,再将秧苗插植到稻田中使秧苗生长。将秧苗插植到稻田中的动作,可以由插秧机实现,但是现有的插秧机结构较复杂,不易维修,当插秧机有故障时会耽误田间作业,影响田间劳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插秧机结构较复杂,不易维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为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行走系统能够使所述插秧机相对地面运动,所述插秧系统能够将秧苗台板上的秧苗取下并栽植,所述秧苗台板系统能够横向往复运动配合位置固定的所述插秧系统取苗插植动作;

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一对行走轮和行走传动系统,一对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一对所述行走轮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

所述插秧系统包括若干插秧部和插秧传动系统,所述插秧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插秧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均与相对应的插秧部传动连接;

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包括秧苗台板本体和秧苗台板传动系统,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和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台板可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相对于机架倾斜设置,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相对于所述插秧部的横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所述插秧部包括一对插秧头,一对所述插秧头并列且连动设置,每个所述插秧头均包括曲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与所述第二连杆中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第二端设置有两爪式秧头,所述曲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在秧苗台板底部沿椭圆轨迹运动,抓取秧苗并栽种于地下。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同一插秧部的两个所述插秧头之间的间距均为300mm,保证相邻所述插秧头之间的间距不等。

可选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包括至少三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至少三个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依次并排固定连接;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依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宽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道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一隔断,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一隔断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道包括第二通路和第二隔断,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第二隔断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之间通过第一隔断或者第二隔断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还包括台板托置架,所述台板托置架设置于所述秧苗留置托盘的底部,所述秧苗台板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台板托置架滑动运动,所述台板托置架上在所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

可选地,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秧苗台板固定连接,所述秧苗台板能够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的带动下左右横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输入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移动部和旋转轴,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移动部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移动部横向往复运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固定连接有拨叉。

可选地,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双向螺旋槽,所述移动部为与所述双向螺旋槽相配合的导向滑块。

本发明包括机架、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本发明包括的结构相对较少,使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且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水稻插秧机的插秧传动系统俯视图;

图3为水稻插秧机的插秧传动系统与秧苗台板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4为水稻插秧机的秧苗台板的三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5为水稻插秧机的台板托置架侧视图;

图6为水稻插秧机的插秧头运动原理图;

图7为水稻插秧机的秧苗台板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行走轮;3、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动力系统;7、秧苗留置托盘单元;8、插秧头;9、曲柄;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701、第一滑道;702、第二滑道;7011、第一通路;7012、第一隔断;7021、第二通路;7022、第二隔断;12、台板托置架;13、输入轴;14、第四传动轴;15、移动部;16、旋转轴;17、拨叉;18、双向螺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动力系统6、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6为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行走系统能够使所述插秧机相对地面运动,所述插秧系统能够将秧苗台板上的秧苗取下并栽植,所述秧苗台板系统能够横向往复运动配合位置固定的所述插秧系统取苗插植动作;

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一对行走轮2和行走传动系统,一对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一对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

所述插秧系统包括若干插秧部和插秧传动系统,所述插秧部连接于所述机架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插秧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和第三传动轴5,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二端均与相对应的插秧部传动连接;

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包括秧苗台板本体和秧苗台板传动系统,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和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台板可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相对于机架1倾斜设置,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相对于所述插秧部的横向往复运动。

本发明包括机架1、动力系统6、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本发明包括的结构相对较少,使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且便于维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插秧部包括一对插秧头8,一对所述插秧头8并列且连动设置,每个所述插秧头8均包括曲柄9、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0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连杆10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1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9与所述第二连杆11中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第二端设置有两爪式秧头,所述曲柄9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1的第二端在秧苗台板底部沿椭圆轨迹运动,抓取秧苗并栽种于地下。

本发明的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能够在曲柄9的带动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第二连杆11第二端设置的两爪式秧头绕椭圆a运动,实现取秧和插秧动作,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同一插秧部的两个所述插秧头8之间的间距均为300mm,保证相邻所述插秧头8之间的间距不等。

本发明这一特征能够保证位于同一插秧部的两个插秧头8之间的间距为既定的300mm,不同插秧部的相邻两个插秧头8之间的距离为250mm,即保证了秧苗横向间隔为300mm、250mm、300mm、250mm依次类推的间隔,保证了秧苗的横向不等间距种植,利于秧苗的生长。相对选择种植间距较大的等距种植,比如间距均为大于300mm的插秧机来说,减小了整车的宽度,使整车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同时也能够种植更多的秧苗,增加粮食产量;相对选择种植间距较小的等距种植,比如间距在200mm到240mm之间的插秧机来说,利于秧苗通风和秧苗生长过程中的采光,进而利于秧苗的成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包括至少三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至少三个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依次并排固定连接;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包括第一滑道701和第二滑道702,所述第一滑道701和所述第二滑道702依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滑道701和所述第二滑道702宽度不同。

本发明包括至少三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至少三个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依次并排固定连接,便于同时在秧苗台板上放置更多的秧苗,提高栽种效率,单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宽度为l,本发明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包括第一滑道701和第二滑道702,第一滑道701宽度为l2,第二滑道702宽度为l3,第一滑道701和第二滑道702均能够分隔出独立的空间盛放待种植的秧苗,所述第一滑道701和所述第二滑道702宽度不同,决定了用于插植秧苗的秧枪起始位置是不均等的,能够保证种植后的秧苗横向间距不等,间隔较宽的秧苗之间能够用于通风,供农民在较宽的间隔内通行进行施肥、除草等田间维护工作;

本发明也可以将相适用的机械式施肥除草等机器通过较大的间隔开入秧苗田中,进行全机械化田间维护,间隔相对较窄的秧苗也能够从隔壁间隔相对较宽的秧苗之间的间隙获得足够的通风、日晒条件,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解决了现有的秧苗台板的结构使秧苗种植间距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相较于等距离栽种的插秧机能够使秧苗生长更好,且能够栽种更多的秧苗,达到增产的目的,特别适合水稻插植的适用,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道701包括第一通路7011和第一隔断7012,所述第一通路7011和所述第一隔断7012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道702包括第二通路7021和第二隔断7022,所述第二通路7021和所述第二隔断7022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路7011与第二通路7021之间通过第一隔断7012或者第二隔断70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路7011和所述第二通路7021的宽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第一滑道701包括第一通路7011和第一隔断7012,所述第一通路7011和所述第一隔断7012依序固定连接,第一通路7011用于盛放秧苗,秧苗能够相对于第一通路7011滑动,为第一通路7011相对应的秧枪取苗做准备,第一隔断7012用于将相邻的第一通路7011和第二通路7021隔开,够保证第一通路7011与相对应的秧枪相配合进行工作,不影响其他通路的运行;

第二通路7021也用于盛放秧苗,秧苗能够在第二通路7021内滑动,为第二通路7021相对应的秧枪取苗做准备,第二隔断7022用于将相邻的第二隔断7022和相邻的秧苗留置托盘单元7上的第一通路7011隔开,够保证第二通路7021与相对应的秧枪相配合进行工作,不影响其他通路的运行;

插秧机在插秧工作时,秧苗台板能够相对于位置固定的秧枪左右横向移动,左右移动的距离为第一通路7011或者第二通路7021的宽度,而所述第一通路7011和所述第二通路7021的宽度相同,均为l1,能够保证第一通路7011对应的秧枪沿第一通路7011横向运动一个周期时,第二通路7021对应的秧枪也刚好能够沿第二通路7021横向运动一个周期,依此类推,该结构能够保证在插植不等间距的秧苗时第一通路7011或者第二通路7021能够同时下料,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秧苗台板本体还包括台板托置架12,所述台板托置架12设置于所述秧苗留置托盘的底部,所述秧苗台板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台板托置架12滑动运动,所述台板托置架12上在所有第一通路7011和第二通路70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

本发明所述秧苗台板还包括台板托置架12,所述台板托置架12设置于所述秧苗留置托盘的底部,固定在差异昂及的机架1上,所述秧苗台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台板托置架12滑动运动,台板托置架12能够防止秧苗留置托盘底部长时间滑动其他部件带来的托盘本身损害,对秧苗留置托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台板托置架12还能够起到防止秧苗由秧苗留置托盘的底部掉落,增加了本发明的可靠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所述台板托置架12上在所有第一通路7011和第二通路70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运动到该缺口的秧苗被运动轨迹从该缺口通过的秧枪取走并插植于稻田,解决了取苗的问题,该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秧苗台板固定连接,所述秧苗台板能够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的带动下左右横向移动。

本发明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结构用于将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送到第二传动结构中,第二传动结构能够将第一传动结构传递的动力转化为横向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秧苗台板固定连接,所述秧苗台板能够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的带动下左右横向移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输入轴13和第四传动轴14,所述动力装置通过所述输入轴13与所述第四传动轴14传动连接。

本发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输入轴13和第四传动轴14,输入轴13连接动力装置,将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第四传动轴14。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移动部15和旋转轴16,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旋转轴16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16与所述移动部15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16的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移动部15横向往复运动,所述旋转轴16的两端部固定连接有拨叉17。

本发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移动部15和旋转轴16,第一传动结构中的第四传动轴14与所述旋转轴16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16与所述移动部15传动连接,旋转轴16和移动部15配合能够将旋转动作转化为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秧苗台板的横向运动;

所述旋转轴16的两端部固定连接有拨叉17,插秧机在运动过程中,旋转轴16同一位置持续不断转动,进而带动拨叉17持续不断转动,此时秧苗台板也在做横向往复运动,当秧苗台板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拨叉17能够拨动设置在秧苗台板上的齿轮一次,实现了秧苗台板上秧苗向下运动的间歇运动,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旋转轴16上设置有双向螺旋槽18,所述移动部15为与所述双向螺旋槽18相配合的导向滑块。

本发明所述旋转轴16上设置有双向螺旋槽18,所述移动部15为与所述双向螺旋槽18相配合的导向滑块,螺旋槽转动能够带动导向滑块横向移动,当导向滑块移动到螺旋槽两端的极限位置时,导向滑块会转入另一个旋向的螺旋槽向反方向移动,运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