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4423发布日期:2019-11-15 23:2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土壤保水性的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属于林业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地丘陵地受地势和季节性降雨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通常表现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造成水土流失,土壤缺少水分,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加剧了季节性干旱的危害。水源供应成为一大难题,特别是雨水偏少地区,往往因灌水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制约了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岩棉形状的设计;

步骤b、选择丘陵地的坡上、坡中、坡下的地方挖取一定尺寸的凹槽;

步骤c、将步骤a设计的岩棉放入到步骤b中的凹槽中,在岩棉的顶部覆盖一定厚度的薄土,通过岩棉的保水性改善附近土壤水分含量。

具体的,所述步骤a中的岩棉形状设计过程中,根据丘陵地林地土层特点、林地林木根系范围、结构稳定性、对水分的需求以及运输方便程度,将岩棉设计为长、宽、高分别为:100mm、100mm、1500mm的岩棉产品。

具体的,所述步骤b中,在晴朗天气下,选择丘陵地的坡上、坡中以及坡下位置,将丘陵地林地的表层土通过工具铲铲出50-100mm的土壤,取出土之后在丘陵地上挖取长度为1500mm-2000mm、宽度为100mm-200mm、深度为200mm的凹槽。

具体的,所述步骤c中,将岩棉放入到凹槽中,然后通过工具铲将表层土覆盖在放有岩棉的凹槽,覆盖土的厚度为50-100mm。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长度为1500mm、宽度为100mm、深度为200mm,覆盖土的厚度为50mm。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长度为2000mm、宽度为200mm、深度为200mm,覆盖土的厚度为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岩棉周边土壤与距岩棉50mm处土壤的含水量变化具有一致性,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埋有岩棉与未埋岩棉土壤含水量几乎相同。岩棉在降雨时吸收的水分有部分释放补充给周围附近的土壤,从而实现对丘陵地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改善。

(2)本发明的岩棉与土壤一样,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够将多余水分排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不同检测点岩棉附近土壤与无岩棉土壤含水量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坡上红豆杉根系土壤含水量变化图;

图3为本发明坡中红豆杉根系土壤含水量变化图;

图4为本发明坡下红豆杉根系土壤含水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改善丘陵地土壤保水性的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岩棉形状的设计;

步骤b、选择丘陵地的坡上、坡中、坡下的地方挖取一定尺寸的凹槽;

步骤c、将步骤a设计的岩棉放入到步骤b中的凹槽中,在岩棉的顶部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通过岩棉的吸水性改善附近土壤的水分含量。

具体的,所述步骤a中的岩棉设计过程中,根据丘陵地林地土层特点、林地林木根系范围、结构稳定性、对水分的需求以及运输方便程度,将岩棉设计为长、宽、高分别为:100mm、100mm、1500mm的岩棉产品。

具体的,所述步骤b中,在晴朗天气下,选择丘陵地的坡上、坡中以及坡下位置,将丘陵地林地的表层土使用工具铲铲出50-100mm的深度,取出土壤之后在丘陵地上挖取长度为1500-2000mm、宽度为200mm、深度为200mm的凹槽。

具体的,所述步骤c中,将岩棉放入到凹槽中,然后通过工具铲将表层土覆盖在放有岩棉的凹槽,覆盖土的厚度为50-100mm。

实施例一

以某省山核桃林地为试验对象,根据丘陵地林地土层特点、林地林木根系范围、结构稳定性、对水分的需求以及运输方便程度,将岩棉设计为长、宽、高分别为:100mm、100mm、1500mm的岩棉产品。选择丘陵地的坡上、坡中以及坡下位置,将山核桃树半径1m处位置的表层土通过工具铲铲出50-100mm的土壤,挖取凹槽的长度为1500mm、宽度为100mm、深度为200mm,在试验林地人工埋入100×100×1500mm的岩棉,埋藏深度为200mm,覆盖土的厚度为50mm。然后均匀撒播三叶草种子于林地,观察三叶草生长情况,对铺设有岩棉处的三叶草生长茂盛。选取距离岩棉50mm位置处设定取样点,在距离岩棉50mm处取0-200mm土壤样品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

以某省红豆杉林地为试验对象,根据红豆杉林地土层特点、林地红豆杉根系范围、结构稳定性、对水分的需求以及运输方便程度,将岩棉设计为长、宽、高分别为:100mm、100mm、1500mm的岩棉产品。选择丘陵地的坡上、坡中以及坡下位置,以红豆杉树根400mm距离处通过工具铲铲去50-100mm的表层土,挖取凹槽的长度为2000mm、宽度为200mm、深度为200mm。在100mm处深度水平插入探针,人工埋入100×100×1500mm的岩棉,埋藏深度为200mm,覆盖土的厚度为50mm,然后在岩棉附近红豆杉根50mm出水平插入探针,探针深度100mm。通过tdr时域反射原理定时测定土壤含水量。

通过实施例一观测可以看出,通过长期对岩棉附近植物根系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埋有岩棉处三叶草生长明显较好,无岩棉处理三叶草难以正常生长,种植选择了三叶草,因为三叶草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干旱条件下难以生长,可以很好的作为土壤含水量指示植物。

实施例二观测可以看出,埋有岩棉附近土壤含水量高于无岩棉土壤含水量。坡上、坡中和坡下植物根系含水量情况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岩棉附近与植根附近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一致性,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两种处理土壤含水量几乎相同,在岩棉附近和植根附近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岩棉在降雨后吸收的水分释放补充给周围植根附近的土壤。遇到连续晴天或者降雨量少(<10mm)的情况下,岩棉附近土壤含水量高于无岩棉植根植根附近,在遇到充分降雨时含水量又会呈现一致性(如连续监测的第31,48,57,66,88,91天)。降雨时岩棉附近与对照土壤差别很小,而天气晴朗时间越长,则差异越大,说明岩棉可以缓解土壤水分的下降,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并且通过监测结果可知,对于坡上、坡中岩棉改善丘林地土壤的保水性能具有显著的效果,而对于坡下没有明显的改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