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3115发布日期:2019-11-06 00:53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是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杀菌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或细菌性病害中的用途,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喹啉铜是典型的有机螯合铜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极强的粘着力和耐雨水冲刷能力,此外喹啉铜还具备安全性高、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成本低等特点,对防治细菌性病害具有特效,对真菌性病害防治亦具有高效,可替代常用无机铜类杀菌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上各种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喹啉铜兼具有机喹啉和铜盐的特点,具有双重杀菌活性,根源在于其作用机理独特:有机喹啉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铜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达到防病的作用;对作物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均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并且能刺激植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具有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净化果面,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作用。

嘧菌环胺(cyprodinil),化学名称:4-环丙基-6-甲基-n-苯基嘧啶-2-胺。嘧菌环胺为广谱性接触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黑星病、叶斑病、白粉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病害。嘧菌环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的生物合成。适宜作物包括麦类、果树、蔬菜等,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具有保护、治疗、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

长期大量的使用单一农药,会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增加施用量,加大防治成本,同时还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对食品的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病害时常混合发生,多种细菌、真菌病害可能同时发生,加大了防治难度,因此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进行复配,这种方法不仅能降低农药施用量、提高实际作用效果,增加作用位点,扩大防治谱,还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喹啉铜和嘧啶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是一种合理、高效、杀菌广谱且增效显著的杀菌农药复配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将所述的杀菌农药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常规的农药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应用于农林业各种真菌和细菌病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喹啉铜和嘧菌环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农药有效成分1%-90%,农药载体10%-99%。其中,按质量比计,所述的药物组分有喹啉铜和嘧菌环胺按照质量比50:1-1:50的比例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成分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质量比为30:1-1:50,进一步优选为30:1-1:30,更优选为5:1-1:10,更优选1:5-1:10。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制备上述杀菌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性成分中加入农药制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将其制备成各种农药制剂;所述农药制剂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所述的辅料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崩解剂、消泡剂、粘结剂或填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润湿剂选自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优选的,所述润湿剂选自烷基芳基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琥珀酸酯磺酸盐、α-烯基磺酸钠、烷基硫酸盐或聚合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盐、亚甲基双萘磺酸盐、拉开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硅酸铝镁、气态二氧化硅或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甘油-乙醚双甘醇或甲基亚丙基双甘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稳定剂选自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或柠檬酸或丁基羟基茴香醚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崩解剂选自尿素、膨润土、蒙脱土或海藻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粘结剂选自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三聚磷酸钠、酚醛树脂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填料是高岭土、白炭黑、硅藻土、硫酸铵、玉米淀粉、膨润土、海泡石、轻质碳酸钙、无水硫酸钠、尿素、乳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消泡剂选自于有机硅类、聚醚、硅和醚接枝物、天然油脂、高碳烷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将所述农药组合物制备成农药悬浮剂的方法,包括:

(1)按所述质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所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各种农药剂型,所述农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与用量:用水稀释作均匀喷雾;用量根据病虫害严重程度及具体农药剂型中的农药有效成分含量而定。

本发明以喹啉铜和嘧菌环胺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菌增效组合物,可防治果树、林木、蔬菜或禾谷类作物上的一种或多种细菌真菌病害。

一种包含成分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二者重量比为50:1-1:50。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喹啉铜和嘧菌环胺按照上述比例混配后,兼具保护和治疗效果,二者混配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和农业上适宜的助剂一起制备成各种农药制剂,可用于防治果树、林木、蔬菜、粮食作物等农林作物的各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

所述的含有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或所述的含有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细菌或真菌性病害。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或真菌性病害的方法,将含有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作用于植物致病菌和/或其环境,或者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土壤或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或真菌性病害的方法,将所述的喹啉铜和嘧菌环胺同时施用、或分别施用、或相继施用。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例如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卵菌纲和半知菌亚门等宽范围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极好活性。该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以下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卵菌纲,包括疫霉属(phytophthora),例如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megasperma)、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和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a)引起的病害;腐霉属(pythium)例如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引起的病害;霜霉属(peronospora)病菌,包括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和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病菌,包括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盘梗霉属(bremia),例如盘梗霉菌病菌(bremialactucae);单轴霉属(plasmopara),例如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

子囊菌亚门,包括球座菌属(guignardia)病害例如葡萄黑腐病菌(guignardiabidwelli);黑星菌属(venturia)病害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白粉病例如白粉菌属(erysiphe)(包括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和萝白粉病菌(erysiphepolygoni)、钩丝壳属(uncinula)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necatur)、单丝壳属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ena)和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leucotrich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担子菌亚门,包括由锈菌属(puccinia)造成的锈菌病害(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叶锈菌(pucciniahordei)、杆锈菌(pucciniagraminis)和柄锈菌(pucciniaarachidis)),咖啡锈菌(hemileiavastatrix)和大豆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丝核菌属(rhizoctonia)。

半知菌亚门,包括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病害(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赤色菌核病菌(rhizoctoniaoryzae));镰刀菌属(fusarium)病害,例如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念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茄病镰孢(fusarium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白绢菌(sclerotiumrolfsii);云纹菌(rynchosporiumsecalis);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银元斑病菌(rutstroemiafloccosum);葡萄孢属(botrytis);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壳针孢属(septoria)病害,例如颖枯病菌(septorianodorum)和叶枯病菌(septoriatritici);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alternaria)病害,例如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和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梨孢属(pyricularia);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病害(例如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和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

结合菌亚门,包括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犁头霉属(absidia);笄霉属(choanephora)。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尤其对下列种类的植物病原真菌有效: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尤其对下列种类的植物病原真菌有效: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壳针孢属(septor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尾孢属(cercospor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壳针孢属(septoria)、丝囊霉属(aphanomyces)、核腔菌属(pyrenophor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核盘菌属(sclerotinia)、轮枝菌属(verticillium)、小菌核属(sclerotium)、薄膜革菌属(pellicularia)。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还能有效防治细菌性植物病害,例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欧文氏菌属(erwinia)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活性化合物施用总量下,对有害真菌具有改善活性(协同增效)。并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现有的杀菌剂显示出耐受性的菌也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

本发明一种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通过将喹啉铜和嘧啶菌胺组合,使得得到的组合物在防治效果上具有增益效果,并且拓展了杀菌谱,起到了一药多用的作用,有效减缓或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令人惊奇地,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杀菌活性比各个活性化合物的活性的加和明显更高,存在无法预测的、真实存在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增补。当活性化合物以特定的重量比存在于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时,协同效应特别明显。但是,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27.5%喹啉铜·嘧菌环胺悬浮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0:1)

喹啉铜25%

嘧菌环胺2.5%

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3%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

黄原胶0.15%

硅酸镁铝0.5%

乙二醇4%

有机硅消泡剂0.3%

水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部分消泡剂、稳定剂及水等混合均匀,研磨,当粒径在5μm时,停止研磨,加入黄原胶水溶液(含防腐剂)和剩余消泡剂剪切均匀后即制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218.6%喹啉铜·嘧菌环胺悬浮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30)

喹啉铜0.6%

嘧菌环胺18%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基醚2%

黄原胶0.2%

硅酸镁铝0.5%

乙二醇5%

有机硅消泡剂0.2%

水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部分消泡剂、稳定剂及水等混合均匀,研磨,当粒径在5μm时,停止研磨,加入黄原胶水溶液(含防腐剂)和剩余消泡剂剪切均匀后即制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337%喹啉铜·嘧菌环胺悬浮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1)

喹啉铜18.5%

嘧菌环胺18.5%

烷基萘磺酸盐3%

烷基萘磺酸盐混合物1%

黄原胶0.1%

硅酸镁铝0.5%

乙二醇5%

有机硅消泡剂0.3%

水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部分消泡剂、稳定剂及水等混合均匀,研磨,当粒径在5μm时,停止研磨,加入黄原胶水溶液(含防腐剂)和剩余消泡剂剪切均匀后即制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46%喹啉铜·嘧菌环胺悬浮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5)

喹啉铜1%

嘧菌环胺5%

烷基磷酸酯盐3%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

黄原胶0.2%

硅酸镁铝1.0%

乙二醇5%

有机硅消泡剂0.15%

水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部分消泡剂、稳定剂及水等混合均匀,研磨,当粒径在5μm时,停止研磨,加入黄原胶水溶液(含防腐剂)和剩余消泡剂剪切均匀后即制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522%喹啉铜·嘧菌环胺悬浮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10)

喹啉铜2%

嘧菌环胺20%

十二烷基硫酸钠3%

烷基磺酸盐1%

黄原胶0.2%

硅酸镁铝0.5%

乙二醇5%

有机硅消泡剂0.25%

水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部分消泡剂、稳定剂及水等混合均匀,研磨,当粒径在5μm时,停止研磨,加入黄原胶水溶液(含防腐剂)和剩余消泡剂剪切均匀后即制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630.6%喹啉铜·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50:1)

喹啉铜30%

嘧菌环胺0.6%

十二烷基硫酸钠2%

木质素磺酸钙8%

白炭黑3%

高岭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制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742%喹啉铜·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5:1)

喹啉铜35%

嘧菌环胺7%

十二烷基硫酸钠3%

木质素磺酸钠4%

烷基萘磺酸盐3%

白炭黑3%

硫酸铵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制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861.2%喹啉铜·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50)

喹啉铜1.2%

嘧菌环胺60%

烷基硫酸盐3%

木质素磺酸钠3%

聚羧酸盐4%

白炭黑4%

高岭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制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912%喹啉铜·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5)

喹啉铜2%

嘧菌环胺10%

烷基萘磺酸盐2%

木质素磺酸盐2%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

白炭黑2%

高岭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制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1050%喹啉铜·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喹啉铜:嘧菌环胺1:1)

喹啉铜25%

嘧菌环胺25%

十二烷基硫酸钠4%

木质素磺酸盐3%

烷基萘磺酸盐5%

白炭黑3%

高岭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称取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制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1146.5%喹啉铜·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喹啉铜:嘧菌环胺30:1)

喹啉铜45%

嘧菌环胺1.5%

十二烷基硫酸钠3%

聚合硫酸盐2%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

硫酸铵15%

硅藻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将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即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1215.4%喹啉铜·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0:1)

喹啉铜14%

嘧菌环胺1.4%

烷基磺酸盐3%

烷基萘磺酸盐1%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3%

硫酸铵10%

硅藻土20%

玉米淀粉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将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即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136%喹啉铜·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5:1)

喹啉铜5%

嘧菌环胺1%

十二烷基硫酸钠1%

烷基磺酸盐3%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

硫酸铵10%

硅藻土30%

玉米淀粉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将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即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1425.5%喹啉铜·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50)

喹啉铜0.5%

嘧菌环胺25%

十二烷基硫酸钠2%

聚合硫酸盐3%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

硫酸铵10%

硅藻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将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即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1538.5%喹啉铜·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喹啉铜:嘧菌环胺为1:10)

喹啉铜3.5%

嘧菌环胺35%

十二烷基硫酸钠2%

聚羧酸盐3%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

硫酸铵15%

硅藻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要求,将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即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生物实施例(一)

供试药剂:喹啉铜原药、嘧菌环胺原药

供试靶标: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mapers

试验条件:实验室温度25±1℃。

试验操作如下: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供试药剂用无菌水配成含有效成分为10000mg/l的母液,再用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0000、1000、100、10、l、0.1mg/l的药液。用移液器分别吸取1ml药液与9mlpda培养基(培养基温度50℃左右)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内混合均匀,制成最终浓度为1000、100、10、1、0.1、0.01mg/l带药平板培养基,以无菌水作空白对照。

将保存好的灰葡萄孢菌活化,25℃黑暗培养5d,在培养好的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打取直径5mm的菌丝块,分别移到带药平板培养基上,每处理设置3个重复。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待对照菌落直径长至培养皿直径约2/3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将3个重复的平均抑菌率转化为几率值,药剂浓度转换成对数值,再按孙云沛法计算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等。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菌剂的ec50;

m:混剂的ec50;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ti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ctc:共毒系数。

试验结果:

表1对草莓灰霉病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喹啉铜与嘧菌环胺复配后,各组复配组合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除活性。9个配比的ec50为5.2095-19.9526之间,其中配比1:5的活性最高。喹啉铜和嘧菌环胺的组合在配比30:1-1:50范围时,对草莓灰霉病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协同增效的效果。

生物实施例(二)

试验对象:草莓灰霉病

供试作物:草莓(红颜)

试验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镇。

试验及对照药剂,见表2。

表2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

试验方法:

小区面积和重复:每个小区20m2;3次重复。

按常规采用喷雾法。1月3日与1月13日各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每亩用水量30公斤,ck喷等量清水。于施药前(1月3日)、第二次药前(1月13日)和第二次药后25天(2月7日)各调查一次病情指数,共调查3次。采取5点取样,每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每点5个植株,每株调查全部果实,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发病指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病情分级采取0、1、3、5、7、9级共6个级别。

病害分级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数×该病级数)]/(调查总数×最高级数)×100

相对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3不同配比的喹啉铜复配制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试验结果

注: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程度为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程度为p=0.01。

生物统计方法: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

表3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配比的喹啉铜与嘧菌环胺的复配制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草莓灰霉病有较好防效,且都优于50%嘧菌环胺可分散粒剂10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1000倍液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其中70%喹啉铜·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1:1)1000倍液对草莓灰霉病防效最佳,达到91.62%。各处理对草莓都表现安全无药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